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莽是西汉末年“新”朝建立者 ,为整顿汉末经济秩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齐众庶 ,抑兼并”、“经济管制”等思想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王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有胆识的政治家。因此 ,本文以史为据 ,对王莽经济思想进行理论剖析 ,以揭示王莽经济思想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关于王安石与张居正清丈土地迥异结局的探析吴建华一在中国封建经济史上,主要有两次较大规模的清丈土地运动。一次是宋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方田法,另一次即是明神宗时张居正推行清丈法。北宋建国,政府实行“田制不立”①、“不抑兼并”②的国策,对豪强地主兼并采取纵容态...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抑兼并思想本质上是经济学整体主义方法论的产物,它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所起的经济社会作用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不利于市场经济自发的长期的扩展.作为其对立面,反对抑兼并的思想包含个人主义方法论的因素,有可能孕育出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可能没有变成现实.这一案例提示我们,在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要素自由流动达一定水平的情况下,既保持这种能促进资源配置优化的效率机制,又能够实现以起点和过程公平为核心的社会正义,需要对个人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加深理解和逐步兼容,推进常态下整体主义方法论向个人主义方法论的观念转型.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是列宁所肯定的“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关于他的变法思想和改革措施方面的研究文章和论著发表的已经不少,但对他的改革策略,却未见有专文论及。王安石的改革策略不但是其变法取得成效的关键,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总结经济改革经验,继续推进经济改革深入进行,也不乏借鉴之处。中国封建社会从安史之乱以后开始走下坡路,经过五代纷争后建立的北宋王朝,一开始便国力衰弱,且始终处于“积贫积弱”的局面。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北来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对于自己赖以建立的基础——大官僚大地主竭力庇护和纵容,“不抑兼并”,“…  相似文献   

5.
熊燕军 《学术探索》2006,9(6):93-99
在土地制度方面,宋代一反汉唐时期对土地买易、转移的种种干预和限制的传统职能,实行"不抑兼并"政策,并随之成为宋元明清阶段处理土地问题的主要准则.本文认为,"不抑兼并"政策具有广泛的经济内涵,它标志着传统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公平优先转为效率优先.  相似文献   

6.
“重本抑末”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本抑末,或者说重农抑商,在中国经济史和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中久为人们所熟知,而且一直成为分析古代人物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们为防止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和巩固封建统治所经常采用的一剂药方。在这个药方中,尽管“重本”各有不同的重法,“抑末”也有花样翻新的抑末措施,但是,几乎直到今天,人们在为这一思想作出评价时,简直可以说是异口同声,给它来了个“全盘否定”。有的人甚至更其干脆彻底,他们  相似文献   

7.
浅析“重农抑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源远流长、影响深刻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从历史上看,最■“贱商”的是孟子,孟子把商人叫做“贱丈夫”(《孟子·公孙丑下篇》).“重农抑商”思想是在战国时期基本形成的,到秦王朝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虽然在一些具体方法措施基本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全球企业兼并经历了由横向兼并、纵向兼并到混合兼并,又由混合兼并到同业兼并的过程。企业兼并特点的变化,引起了多样化经营方式的变化。全球企业兼并特点和多样化经营方式的变化,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企业收购兼并工作进入新阶段.企业的收购兼并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企业如何进行收购兼并以及如何尽可能快地让被收购兼并企业“起死回生”,是当今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个极为  相似文献   

10.
吴泷 《西部论坛》2001,3(3):40-42
企业破产、兼并、重组和联合作为现代企业产权运作的基本形式,已为我国的经济改革实践所证实。“十五”期间,仍需借助它们作为基本手段,来实施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才能通过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手段最终达到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是中国 11世纪的改革家”,这是列宁的一个著名论断。受此影响, 20世纪一百年来的王安石研究主要侧重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及其政治实践。这样,“荆公新学”的学术内涵及其意义就未能得到充分彰显。李祥俊博士《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11月出版 )可以说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探讨和展示王安石学术思想的专著。 一、《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的基本内容   该书以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传承、流变为线索,以传统经学、儒学、子学、佛学和道教的学术派别之划分为框架,分析王安石对各派思想的评价及其对各派思想…  相似文献   

12.
无效率兼并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效果上来看 ,兼并可以是合理的、有效率的 ,也可以是无效率的。合理的购并有助于社会福利和财富的增进 ,反之 ,无效率兼并将有损于社会福利与财富。无效率购并在本文中被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由于兼并企业内部和兼并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无效率购并 ;第二种是事前的兼并评估有效 ,但事后的绩效衡量无效的“无事后控制权增效的无效率兼并” ;第三种是尽管交易参与人的福利水平得到改善 ,但社会福利水平却是下降的“垄断的无效率兼并” ;第四种是普遍存在于我国国有企业中的被称为“准兼并机制”下的无效率兼并。我们需要强调的是 ,在交易费用、信息成本为正的现实社会里 ,资源配置及旨在改进配置效率的再配置是难以找到在新古典经济学意义上的最优状态的  相似文献   

13.
封建主义“重农抑商”思想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思想。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重农”,强调农业是根本,要以农立国;另一方面是“抑商”,认为商业是投机取巧,不是正业,它的发展会损害农业。封建社会的一切经济措施,都是以“重农抑商”这一根本思想为出发点,以达到这一目标为目的的。所以批判封建主义,必须对“重农抑商”思想进行剖析,才能肃清其对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重农抑商”思想产生的原因农业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经济部门,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因为小农是封建赋役的主要承担者,封建国家财政收入和兵源的主要来源。“国之彝伦,资于版籍”,所以检阅户籍,把小农控制在封建国家手中,一直是社会动乱之后统治阶级首先要抓的大事。如果“版图脱漏,人如鸟兽飞走莫制”(《通典·食货典》),国家就失去了统治的基础。为了稳定  相似文献   

14.
井田原型强调公与私的对立统一,通过对公的“控”与对私的“放”,实现依附在土地上生产关系的动态平衡,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宋朝对土地实行的基本政策是“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但是同一政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宋朝的“兴”得益于在建朝之初能够很好地“控”好“公”、“放”好“私”,充分发挥了劳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广垦荒田,积极发展农业,并鼓励土地市场的繁荣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亡”于对“公”、“私”的“控放”失衡,贪污腐败盛行,国库空虚,土地赋税征收严重不足,贫富差距过大导致阶级矛盾对立,最终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5.
一“崇本抑末”是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派的经济思想.王船山作为一个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思想难免不会受到这一传统的、占统治地位思想阿影响.因此,我们要研究王船山的崇本抑末思想.首先必须弄清“崇本抑末”这一传统思想的来源.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再分析王氏的崇本抑末思想与它的异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崇本抑末思想是伴随着井田制经济的崩溃,封建地主制经济的产生而出现的.马克思说过:“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决定性的生产部门.”①中国自井田制瓦解后.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耕织相结合的小农经济,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兼并此起彼伏。有的企业因为成功地运用了兼并 ,在短期内实现了低成本扩张 ,达到了实现规模经济 ,提高竞争能力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有的兼并企业不仅没有实现其预期目的 ,反而被兼并企业拖垮。因此 ,兼并作为资产重组的一种方式 ,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全球企业兼并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宋实行"不抑兼并"、"田制不立"政策主要基于两点:其一是土地兼并不会影响到封建国家土地税的征收,只是由"舍地税人"转变为"舍人税地";其二是北宋政权建立在军事政变上,社会没有经历剧烈的动荡,没有出现大量无主荒地,官无闲田,难立田制.实行这种政策虽然导致兼并成风,但兼并的形式不是政治型的大片土地的掠夺,而是经济型的小块土地的买进,农民与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在松弛,而与私人地主的租佃契约关系在发展,这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的进步,在评价"不抑兼并"、"田制不立"政策时应当重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与司马光在民族关系思想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兼制夷狄”与“华夷两安”、“先治其内后立功于外”与“欲胜夷狄,先强中国”以及德力观与礼信论三个方面。其思想分歧产生的主要原因和他们的政治理念、个人经历息息相关。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民族关系思想是对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抑商”思想一直是封建社会的主流经济思想,它指的并不是抑制商业,而是抑制商人,尤其是抑制中小商人。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对于明清时期蔚然成风的官僚经商现象,就会以为是对“抑商”传统的偏离。作者在探讨“抑商”思想本质的基础上,解释明清官僚经商与各种各样抑商措施并存并不是矛盾的,相反倒是一种统一。同时,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继续推行和发展,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至于社会形态的更替无疑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  相似文献   

20.
小农经济形态是中国统一专制王朝形成的经济基础.统一王朝在经济上有规模经济、外部经济与一般均衡经济的优点.专制王朝的统治型经济是导致王朝走向治乱循环的首要因素.王朝公共产品提供的短缺是导致中国王朝危机发生的起因,也是导致中国王朝治乱循环的直接根由.公共产品短缺的直接根源却在于国家公共财政的紧张.不过导致国家公共财政紧张与公共产品短缺的社会根源却是土地的“私有”与兼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