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管理伦理学的视角来看,对“以人为本”的正确阐释是管理伦理学的理论前提和本体论承诺。马克思主义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阐明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当前管理伦理学学科建构的基本原则、价值追求和理论归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剖析“以人为本”绩效管理机制的内涵出发,讨论了构建以人为本绩效管理机制对中央企业战略落实、运营能力提升的意义,指出中央企业构建“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机制要与企业战略联动、领导推动和全员参与,营造体系运行的企业文化氛围;推进企业流程管理与队伍建设机制优化,筑牢体系运行的制度底盘;推进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自身程序与机制建设,搭建激发企业内部变革驱动的绩效管理运行平台.  相似文献   

3.
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不断学习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加强内部和外部监督 ,严惩违法乱纪行为 ,增强法律威慑力等方面论述了如何以人为本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4.
高校“以人为本”柔性管理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健 《理论界》2005,(8):219-219
在"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下,高校应实施适当的鼓励和惩罚制度,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充分满足学生各个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我们国家为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方针,重视人的需要,发挥人的潜能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总趋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与"以人为本"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的人才,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6.
学校管理应贯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本教育”的概念,原本是与以外物为本的教育理论相对立而提出来的。在学校管理中,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更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增加教职工的凝聚力,形成管理的良性循环,使学校形成良好的风气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体现着图书馆的办馆宗旨和始终如一的服务理念。本文着重论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怎样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李楠 《理论界》2006,46(3):81-82
本文立足于唯物史观人的本质,阐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中心。以人为本是主体的中心目的。当前强调把以人为本提到战略指导思想高度,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韩功华 《兰州学刊》2008,(Z1):28-32
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提出很久了,然而一个好的理念的提出到实现之间有很大的距离,怎么才能很好的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呢,目前学界研究的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如何去解读。文章尝试从实现条件的角度来分析以人为本,期望能就该命题打开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文章着重讨论了以人为本理念实现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条件、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条件、政治经济体制条件以及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条件等。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春苹  马德成 《理论界》2005,1(3):67-6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含义,必须弄清"谁"以人为本、"本"是何意、"人"是什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观,是对人类历史上所有人本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安全生产是施工单位面临的首要难题。笔者试图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安全生产管理实践,在制度建立、现场管理、思想教育、隐患整改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赵寅钧  霍扬 《理论界》2007,(9):156-157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筑设计,其中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人文理念在中国各个行业已被广泛遵从,建筑设计更应处处体现这一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3.
关于城市化“以人为本”主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先登 《东岳论丛》2005,26(2):183-186
城市化是人类不断提高文明水平的象征 ,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其始终围绕着“人”的发展而变化、兴衰。加快推进城市化 ,需要集中表达的主题是以人为本 ,这是对城市化的深层次认知。城市化的以人为本主题 ,涵盖着以人为本经营城市、管理城市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中心是“人” ,“人”是城市化最终目的的关键。经营管理城市 ,要对城市进行准确定位 ,优化其资源配置 ,根除大城市病 ,体现出最适宜人生存与发展的最高理念 ,为人自身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不断优化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品质及其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 ,创造最适宜人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企业改革的指导方针。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为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依靠工人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一直是社会主义企业的  相似文献   

15.
一、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1."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尊重每一个员工.人类社会从初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级,突出的一个标志就是人的权利越来越得到尊重,尤其是占大多数的、拥有财富少的、社会地位低的人的权利越来越得到尊重.现代管理学把人看成目的,认为人本身就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这种看法更多地体现了管理对人的尊重.管理者对人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人的地位越来越得到提高,人权就越来越得到尊重.因此,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时代,对以人为本的第一个理解和要求就是尊重人.  相似文献   

16.
张鹏  傅长吉 《理论界》2007,(2):233-234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在管理中对于等级化、监管大于维权、效益先于公平和群体本位这四种传统管理理念的变更,树立起平等化、维权大于监管、公平先于效益和个人本位这四种新型管理理念,最终实现管理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陈芸芳 《兰州学刊》2008,(Z1):11-12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当今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是科学的哲学命题,其思想的理论源头就是马克思主义,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应追根溯源,回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的语境中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始终认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实践中将人与社会进步的有机联系人为地"折断"与"阉割"直接导致了实践上社会发展价值向度的严重偏离.因此,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的社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不甚平衡,社会矛盾复杂情况下建设和谐社会,无疑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在全社会建立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发展的机会.同时也要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还要强化公民社会,让公民可以组织起来,能够进入国家的公共政治,参与公共政策的决定.  相似文献   

19.
马欣 《理论界》2007,(6):246-247
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教育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是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对于创新高校管理体制,形成保障高校健康发展的良性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艾。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内容。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主要包含着以下几个基本点:一是尊重人;二是为了人;三是依靠人;四是塑造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