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洁琼  赵海峰 《管理评论》2023,(12):295-307
不同于常规的环境规制政策,中央环保督察因具有运动式治理特征,对被督察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值得研究。为探究中央环保督察何时起效,本文致力于中央环保督察的时滞效应研究,采用2012—2019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央环保督察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时滞效应及其相关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央环保督察的效果存在时滞效应,且对不同类型污染物减排的时滞效应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异质性;(2)中西部地区城市具有明显的运动式应对特征,中央环保督察对中西部城市的气体污染物影响呈“U”型;(3)中央环保督察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不同污染物起效时间不同。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考虑到现有能源效率测算未把灰霾作为环境约束这一问题,基于非参数前沿构建了不可分的混合测度DEA 模型,将致霾污染物SO2、NOx、CO2和烟(粉)尘作为非期望产出,对各省份2010-2013年灰霾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更加科学的测算,结果发现: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差异比较大;东部平均能源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差;我国整体的能源效率为0.63。通过Tobit 模型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能源禀赋、产业结构、政府影响力和能源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技术进步和能源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各因素对我国区域间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在节能减排潜力方面,我国各省份的能源节约潜力和致霾污染物减排潜力都很大。这些结果有助于制定能源节约和灰霾治理规划。  相似文献   

3.
考虑多种(非累积性和累积性)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不同损害的前提下,首先基于Stackelberg博弈分析占主导的地方政府和跟随的工业企业各自的动态决策过程,确定工业企业的最优污染物排放量;随后运用最优控制理论构建两个相邻地区在非合作和合作博弈下关于跨界污染最优控制的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策略,包括最优的环境保护税、污染治理投资,探讨污染物存量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对此两种博弈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理论及仿真分析表明:无论地区间是非合作还是合作博弈,工业企业的最优污染物排放量与其污染物减排比例的相关性不确定;每个地区的最优环境保护税与污染物减排比例呈正相关。但合作博弈下,每个地区均会考虑其非累积性污染物排放对其相邻地区造成的损害;每个地区均会增加污染治理投资;所有地区的总收益高于非合作博弈下,且高出部分(合作剩余)受累积性污染物的损害以及非累积性污染物对相邻地区损害的影响,但是与非累积性污染物对本地区的损害无关。  相似文献   

4.
注:1.GDP为各地2007年预计GDP增长百分比;2.能耗下降为各地2007年预计万元GDP能耗下降百分比;3.污染物减排为各地2007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百分比;4.部分地区减排指标为两项:*化学需氧量下降3.25%,二氧化硫下降5.94%;**化学需氧量下降3.5%,二氧化硫下降3.6%;***化学需氧量下降1%,二氧化硫下降1.6%;****化学需氧量下降5%,二氧化硫下降7%;*****化学需氧量下降3.5%,二氧化硫下降3.6%。新疆GDP:9%能耗下降:4广西GDP:10%以上能耗下降:3.2污染物减排:2西藏GDP:12%以上青海GDP:10%以上能耗下降:2四川GDP:9%能耗…  相似文献   

5.
污染物排放强度反映了单位新创造经济价值的环境负荷大小。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连云港市各县区的工业源普查结果中的废水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和工业固体废物等7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七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的全市平均水平为1.30,市区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比县域的小。然后,分别将各县区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最小数值作为各地区污染物排放强度目标值,计算各县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潜力,结果表明,连云港市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具有显著的区域间差异与区域内差异。最后,从增加环境保护投资、改善能源使用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概述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大气污染一直在加剧。迅速的工业化,膨胀中的城市,对化工燃料的更大依赖已带来了随之增加的有害污染物的产生,对很多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最普通的和最致命的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悬浮颗粒、氢氧化物和一氧化碳。而且还有数据表明,室内污染物如红、甲醛、石棉、汞和有机物对人类健康也造成了愈来愈严重的威胁。为了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近年来,世界各国科技工作人员都在努力开展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并已取得了很显著的效果。对于控制大气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使用较清洁的燃料、燃烧之前和燃…  相似文献   

7.
12月5日,环保部公布我国首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该规划范围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13个重点区域,涉及19个省(区、市),1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规划面积132.56万平方公里,面积、人口、经济总量、煤炭消费分别占全国的14%、48%、71%、5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48%、51%、42%、50%。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包含二氧化硫治理、油气回收、黄标车淘汰、扬尘综合整治、能力建设等8类重点工程项目,投资需求约3500亿元。  相似文献   

8.
王雪清  刘勇 《管理评论》2021,33(12):60-70
本文从系统学视角出发,构建了大气污染与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库存产生效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减排政策、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以及科技投资的变化对广东省工业企业库存和工业经济的影响效应.仿真结果表明:实施减排政策及加大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均可减缓工业企业的库存压力,且两个政策的同时实施对库存压力的减缓作用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科技投资均会使工业企业库存压力有所减缓;随着这些政策实施年限的增加及力度的加大,对库存压力的减缓作用越来越强,给工业经济带来的正效应也逐渐增大.最后根据仿真结果,为从环境规制和投资政策的角度降低工业企业库存,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福建省"十一五"期间主要水污染物减排取得的成效,围绕"十二五"减排目标,以2012年为年基准年,分三种社会经济发展情景模拟预测福建省工业源、生活源以及农业源新增COD及NH3N的排放量,深度挖掘2013年2015年的减排空间,对"十二五"减排的目标进行可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NH3N的减排压力较大,在现有规划下,很难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未来城镇生活新增量是工业新增量的3倍以上,能否消化城镇生活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是能否顺利完成"十二五"期间主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编制厦门船舶控制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基础上,根据厦门绿色港口建设进程及国家船舶控制区的政策落实情况,核算绿色港口大气污染物减排数量与减排比例,应用AERMOD模型模拟船舶控制区污染物排放对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贡献、港区污染物减排对港口环境质量的提升效果,结合港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实测变化幅度,评估船舶控制区大气污染物减排成效。评估结果表明,2018年港区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贡献是:SO_2 60.0%、NO_x 32.3%、PM_(10) 12.0%、PM_(2.5) 12.3%、CO 6.7%,其中以SO_2的贡献最大;同时,港区SO_2减排取得显著效果,CO、HC、PM_(10)、PM_(2.5)的减排也取得一定效果,但NO_x因减排放量小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省部声音     
正周生贤环境保护部部长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必须着眼于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从单纯防治一次污染物向既防治一次污染物又防治二次污染物转变,从单独控制个别污染物向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转变,统筹协调污染治理、总量减排、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2014年6月4日冯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是否取消限购的问题,每个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而且既有限购政策对老百姓的消费性需求,也就是自住性需求是没有影响的,只是对过度投资需求有限制。  相似文献   

12.
正6月4日,环保部发布《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74个新标准监测实施第一阶段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仅为4.1%。环保部李干杰表示,环保部门要打好"三大战役":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2013年全国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我国污染物排放情况  相似文献   

13.
郭莎 《经营管理者》2014,(30):153-154
在全球日益关注城市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的背景下,中国应对外国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经验持开放的心态,取其精华,借鉴先进的制度设计。根据中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完善法制、优化能源和经济政策、合理地加大投资、给予企业适度自由发挥空间这四个方面入手,增强治理系统的操作性,有效改善大气环境,增强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3,(26):28-31
4月19日,环保部通报2012年全国环境质量概况。数据表明:2012年,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达标比例仅为40.9%。重点城市水质达标率为95.3%。江苏、贵州等地区也发布了2012年环境状况公报,现就此对比分析如下: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黑、沪、甘、湘4地成绩突出环保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四项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1年减少2%以上,完成年度减排任务。据目前可查各地数据显示,2012年青海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两  相似文献   

15.
水泥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原材料产业,但现阶段却有能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特点,被认为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高能源消耗的行业。本文从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水泥厂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背景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环境效应的中国能源效率与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能源利用形成的环境效应替代变量纳入全要素能效研究体系,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CCR-DEA模型,测算了包含环境效应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中国各地区2000-2007年的节能减排潜力,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中国节能减排潜力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全要素能效整体水平偏低,各地区、三大区域的能效差异显著,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对促进各地区节能减排有显著作用,而市场化水平、能源价格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正企业运作流程与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目标税收促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机理,是通过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的税收制度设计,以改变企业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成本和收益状况,引导企业尽可能提高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水平,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然而,从企业运作流程的角度来看,由于不同运作阶段节能减排的特点不同,因此,税收政策的具体目标和作用形式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企业运作流程,要经过资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我国284个地级市2003—2010年的数据,在测算出节能减排约束下的工业效率(环境效率)基础上,检验了我国工业集聚与环境效率之间的空间效应,并试图考察我国工业集聚外部性对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及渠道。研究表明:不考虑能源与排放的中国城市工业平均技术效率(0.769)明显高于考虑能源与排放的影响下的工业环境效率(0.558)。从全国来看,在不同工业集聚度下,集聚的规模负外部性(污染效应)、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自净效应)的均衡比较结果,引致了工业集聚和环境效率在维度上的"U"型轨迹关系。中西部大部分城市工业集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规模负外部性,处于"U"曲线的下降阶段;东部大部分城市工业集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马歇尔和雅各布斯正外部性,接近"U"曲线的上升阶段;我国工业集聚与环境效率在邻近地域上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粘滞性,体现为一种空间趋同效应,本城市对相邻城市的环境冲击更多体现出整体城市结构性特征。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工业空间集聚的"自净效应",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政策)的空间相关性,加强跨地区的环境合作。  相似文献   

19.
经济集聚、选择效应与企业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定位选择模型与标准集聚模型相结合的嵌套模型,采用1999~2007年中国288个地级市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实证检验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及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从1999~2007年全国总体样本的检验结果来看,经济集聚对于多数制造业行业企业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即主要表现为拥挤效应而不是集聚效应;不同规模的城市对于不同生产率企业的空间选择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低效率企业倾向选择中小城市回避市场竞争,即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效应。(2)1999~2002年及2003~2007年分时段全国样本检验结果及比较显示,在两个不同时间段,经济集聚对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发生显著变化,1999~2002年期间主要表现为显著的集聚效应,2003~2007年期间主要表现出显著的拥挤效应。2003年以来,地区之间的"竞次式"补贴性竞争加剧,这削弱了区域内产业、企业的内在联系与协同发展,经济聚集过程中集聚效应显著减弱。此外,两个时段内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空间定位的影响均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效应。(3)从发达地区(东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来看,东部地区城市经济过度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拥挤效应;西部地区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相对较低,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集聚效应。无论东部地区内部还是中西部地区内部,对于多数制造业行业而言,选择效应均不显著。因而,全国层面呈现出的显著选择效应,主要源于低效率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中西部中小城市以逃避东部地区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20.
王艳  于立宏 《管理评论》2023,(2):156-170
环境规制效果受到规制工具种类选择和企业成本结构的影响。面对不同的环境规制工具,考虑成本最小化,企业存在是否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以及开展何种绿色技术创新的权衡。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价格型规制与数量型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与机制,进而采用嵌套Logit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工具对绿色技术创新选择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价格型规制工具更多地作用于污染末端治理,而数量型规制工具则倾向于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同时,环境规制工具的减排作用受到绿色技术进步程度的影响。(2)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选择具有异质性效应。价格型规制工具往往通过治污技术引进降低污染排放,而数量型规制与命令型规制则更有利于通过绿色生产技术创新减少污染排放。(3)价格型环境规制的区域差异最为明显,命令型规制工具仅存在影响程度上的区域异质性,并没有影响偏向的异质性。各种影响因素的区域异质性与规制工具异质性,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在污染治理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权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