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人学立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不是马克思的惟一命题,但只有到马克思才成为了一个科学的命题。“以人为本”在理论上何以成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以人为本”的立论前提:“现实的人”超越了对人的存在的抽象理解;立论条件:人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的辩证统一超越了对人的价值的片面认识;立论基础:人的生成本质超越了对人的本质的形上独断;立论关键:人的自由全面的现实发展观超越了对人的发展目标的纯粹直观。  相似文献   

2.
(1)人的价值问题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思想史上长期探讨而又悬而未决的一个古老难题。最近十年来,国内学术界打破了避而不谈或少谈“人的价值”的僵局,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比较活跃,相应地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我们觉得,由于受主客体理论和价值理论研究的影响,一些作者在规定或定义“人的价值”时,往往把“价值关系的主客体模式”作为基本的方法论依据,因而他们对“人的价值”的理解和  相似文献   

3.
我在前一篇读书札记中提出要研究人的内在价值。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我翻阅了几篇有关人的价值的论文,由此发现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即首先要弄清“外在”与“内在”的划分。 在刘全复和我合著的《马克思主义与人学三题》(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的小册子中就把人的价值分为“人对‘他我’的外在价值”和“人对‘自我’的内在价值”两个方面;周农建撰《论人的价值的多元性与差异性》一文中有一节论“外在价值与自我价值”,似亦将“自我价值”视为人的内在价值。按我现今的观点,“自我价值”仍属于外在价值,即人对自我的价值高低、大小、贵贱、重轻,由满足自身某种需要的程度(效用)来决定的。 周农建同志写道: 一个人只有能满足自身的需要,他对自身才有价值,所以有人肯定自身,充满自  相似文献   

4.
“价值”与“人的价值”辨析──兼论两种不同的价值思维方式李德顺怎样合理地说明人的价值,是价值论研究中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从理论上看,如何理解人的价值,一方面取决于怎样理解“人”,另一方面取决于如何理解“价值”。实际上这两方面又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宋珊珊 《东岳论丛》2023,(3):111-117
近现代哲学对“人的价值”高度重视,“人的价值”范畴是一个抽象性很强的哲学概念,这造成其与现实世界的分裂与脱离。马克思突破了这种抽象性的束缚与形而上学窠臼,将“人的价值”范畴引入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使其内涵发生实质性改变。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从早期政治经济学文本到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代表的成熟时期,“人的价值”范畴表现为由“基于个体视角下人的主体性觉醒”转向“人与人之间社会经济关系视角下人的全面性本质的复归”,这构成解释历史和社会的重要范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人的价值”范畴的生成性内涵和整体逻辑一以贯之,对新时代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的价值”同“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的命题一样,曾在思想理论界引起激烈的争论。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中指出:“任何关于‘人是目的’、‘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抽象讨论,无论讨论者怎样真诚,动机怎样善良,都不能使我们在实现这些目的、价值、尊严方面前进一步。”可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地认识“人的价值”问题,是划清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界限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的价值”观念的产生,是私有制出现以后的产物。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人的价值”成为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十分重视的问题。他们提倡“个性解放”,强调“人的价值”。这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于批判神学,摆脱封建宗法统治和宗教禁欲主义的桎梏,确实起过进步作用。但是,资产阶级所说的人和人性都是抽象的人、抽象的人性,因此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人的价值”,是一个完全脱离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脱离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空洞抽象。这种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基础上的 “人的价值”理论,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事实是  相似文献   

7.
<正> 探讨人的价值,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大课题。当前,探讨这个问题的迫切性,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作出明确回答的问题。近些年来,一些同志从抽象的人、人性、人的本质出发,脱离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大谈什么“人的价值”,要把实现“人的价值”、“人是目的”,作为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他们指责社会主义“不尊重人的价值”,宣扬“要努力为消除异化现象,提高人的价值而斗争”。因此,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人的价值作出科学的阐明,不仅对于马克思主义伦理  相似文献   

8.
“悲”:音乐审美范畴的中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西方美学中,“美”曾经是一个至高无上的价值概念,不仅审美经验被看作是由它所派生的,而且它也是评价艺术的一个“一元论”的价值概念。但这种情况在当代西方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些人认为,作为一个价值概念,“美”甚至还远不如“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例如,我们通常并不说《战争与和平》是美的,也不会说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美的。“艺术价值”要大于“审美价值”,“审美价值”又大于“美的价值”,这样,“美的价值”充其量只是“艺术价值”或“审美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他生前的著作、文章、讲话中,并不过多地使用“价值”、“人的价值”这一类的概念,他也没有专门地、系统地论述“人的价值”这一类的问题。这样讲不等于说毛泽东不关心、重视人的价值。只要我们对毛泽东思想稍加研究,就会明显地感觉到,毛泽东十分关心人的价值,并把他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为人民的利益和需要的工作中去,由此作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贡献。 一 毛泽东关心重视人的价值,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关心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为核心,来讨论人的价值问题。围绕着这一核心,形成了他关于人的价值系统的丰富的完整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人的价值处境与"责任伦理"的自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要切实回答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重大问题 ,一个基本前提是澄清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所面临的特殊的价值处境。我们是在一个“祛魅”的世界中寻求价值 ,这一点造成了“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的分离等严重后果 ,并由此导致了“价值的多神化”和“诸神之争”。我们应该对现代性所带来的这一根本的基本价值处境保持清醒的自觉意识 ,并因此摒弃种种不切实际、不负责任的价值态度 ,自觉地确立起一种“责任伦理”的价值态度 ,在“责任伦理”的确立中 ,来确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这一点 ,对于当下中国人的价值定位和价值选择 ,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的价值问题是新时期我国学术界一直研讨的重要问题。在讨论中出现了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规定价值进而规定人的价值的“关系说”和对这种“关系说”进行质疑并提出不同看法的各种观点(包括所谓主体属性论的观点)。持“关系说”的论者面对各种质疑进行了回答,从而表明了“关系说”在解释有关价值的许多问题上所具有的理论优势。但原有“关系说”只是从人作为客体的价值的角度去规定人的价值,未能说明人作为主体的价值,对人类的价值也缺乏有说服力的说明。主体属性论者由此对“关系说”提出诘难,并主张用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性(或人的类本质,类特性)去规定人的价值。《从人的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看人的价值》(载《哲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社会历史与人的价值活动关系问题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的价值活动只是人类社会一个派生的方面、一个从属的环节,即它与社会历史是一种外在的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的价值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本身内在的、普遍的、必然的存在方式之本质的内容,二者是内在统一的关系。本文不打算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全面评价,只想对后一观点还未论及的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价值活动的应然性之间的一致性问题,作一分析研究。一、“人”与“社会”、“价值”人的活动、社会活动、价值活动三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人是社会的本质、实体,人的本质规…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有一种“末世”论的观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终结,整个宇宙的命运也是这样。永恒发展是物质永恒循环中的发展,对人类历史和人自身价值的理解应当置于这个大背景之下。恩格斯的“末世”论既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又是立足科学成果对宗教神学的批判,是对社会历史和人自身价值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金规则的最佳可能方案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道德金规则是伦理学中公正原理的一个浓缩表达。金规则问题可以看作是现代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它表明在这个彻底现代化的时代,一旦失去“价值共识”这个基础,传统的普遍原则就会失去其有效性。传统金规则要得以成立,在逻辑上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人际共识和价值共识。通过从“主体观点”到“他者观点”的转换可以提出一个关于道德金规则的新版本,即以“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代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由己及人”的方法论中,可能眼界只有一个,即“我”的眼界,而“由人至人”的方法论则包含了所有的可能眼界,这样才有可能尊重每个人。这个把每个人的精神考虑在内的方法也可以称为“无人被排挤”的原则。这一改变非常必要,它可以根本改变我们思考价值问题的思路和角度。  相似文献   

15.
关于价值的概念,许多学科都有了自己的界定。从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科学去认识人的价值,近几年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干扰,比较混乱。关于人的价值从大庆情况看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一部分人通过实践所改变的物质形态对主客体满足的过程”。这里所指的改变物质形态包括人本身的行为。从这一定义出发,人的价值在人生价值的“天平”上,即可以被当做“物品”来称,又可以做为称物的“砝码”。如果这样理解是对的话,人的价值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去看,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即:人的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人的实践价值,可以称之为人的价值“三要素”。  相似文献   

16.
论墨家的经济伦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墨家经济伦理思想的特色,在于始终贯串着经济人与道德人、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统一。它通过对劳动和节俭的双重思考,揭示了劳动和节俭既是一个经济学范畴,又是一个道德价值范畴。通过对物质利益关系的双重思考,指出人类物质利益关系的处理,既是一个经济学的分配问题,又是一个道德价值取向问题,并强调在这种关系的处理中坚持“义”的“利”导向、“利”的“义”导向、公利与私利相统一的原则。墨家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其理性主义的外向型思维和独特的功利主义观照和渗润的结果,为今天建立新型经济伦理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有人不同意把“人的价值”说成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认为此种说法只说出了“人的价值”的一个方面,而“人的价值”的另一方面是自我发现,只有意识到“我”的重要意义,提高自身价值,社会才能进步。因为,人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着,所以人首先应该是个人,社会上的一切活动,都应把满足感性的个人放在首位,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其实质就是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一切为达到个人目的,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那么应当如何看待人的价值?换言之,人的价值包括哪些内容?它具有什么样的形式?人的价值的特征是什么?笔者所以拟就此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人的价值?怎样对待人的价值?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就关注、争论的一个问题。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加以宣传,对于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和调动人们的个体主体能动性都有较大的意义。人的价值概念的确定在古代和中世纪,由于宗教神学在思想界占了绝对统治地位,人被视为“天”、“上  相似文献   

19.
叶泽雄 《江汉论坛》2006,42(12):39-41
人的“价值”实质上指的就是人的“自我价值”。这种自我价值就其表现样态而言,对“个体”表现为内在价值,对“社会”表现为外在价值。同时,在传统理解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问题上,与其说人的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映现或体现,不如说是社会价值得以可能的本体论前提或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略论"实践人本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最切近的称谓是“实践人本主义”而非“实践唯物主义”。于此就“历史的第一个活动”的前价值境域作了说明,并在“实践人本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中,界定了“实践人本主义”的立足点和观察点,对“社会人”作了富有中国文化旨趣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