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人学研究存在着人的类本质向人的存在转换的问题,但两种人学视域并非是绝然对立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即它们都立足于人的社会性对自然性的统摄来研究人,正是这一内在逻辑促成了马克思人学视域的转换,马克思最终由人本主义者向实践唯物主义者转变,并使其哲学真正地成为革命的学说.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把科学实践观和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锲入自己的人学体系中,致力于在人类社会史的内在本源处进行批判考察,发动了一场以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幸福为轴心的人学革命,从而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注册到了社会主义的逻辑高端,也推向了人的社会存在论的原则高度。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解读我党"四个全面"的协调推进,旨在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整体性实践中更确切地把握实施这一战略布局的价值旨归与人学语义,并通过梳理马克思人学体系的深层结构与逻辑理路,进一步阐明与表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命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批判吸收黑格尔“抽象的精神的人”和费尔巴哈“抽象的自然的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人”这一范畴。“现实的人”作为历史范畴,至少包括实践性、社会性、自然性、精神性、历史性等特征。它既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及共产主义学说的前提和落脚点,同时也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基石,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的有机统一。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探讨,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著作《单向度的人》充分体现了他的人学思想。现在,从历史和现实相关的角度,在分析"单面人"思想、"全面人"思想的基础上,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人思想和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更全面地研究马克思的思想、更客观地评价马尔库塞的思想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5.
人是自己的实际存在,即自己的实际生活。作为实存的人是既成性和创造性、社会性和个性、现实性和可能性的统一。人学作为人实际存在的逻辑抽象,要揭示“整体的人的完整图景”,就必须全面把握人的实存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人学的基本内容由人的存在本质论、存在形态论、存在发展论构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是“人类解放的哲学”。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与人的解放问题的逻辑转换是统一的,伴随着马克思思想的两次转变,其人的解放观念也经历了从人本主义的激进的思想话语到唯物史观的科学的历史话语的逻辑转换过程。本文探讨了青年马克思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是怎样拓展人的解放理论视域,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的解放问题的逻辑转换,并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问题精神实质,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从现实出发去拓展人的解放问题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以对"现实的人"的科学规定为出发点,马克思构建了自己的人学体系,并区别于其他关于人的学说.人之所以为人,不因为他是生物实体,而在于他是社会实体,亦即社会存在物.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学特别强调人的社会本质.现实的人在物质生产劳动中诞生和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它包括"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现实的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现实的人的活动".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实践--物质生产活动--是整个现实世界一切变化的基础.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说明人、自然、社会及其统一,构建起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其中“人的生成”范畴是理解此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理论文本的疏理,旨在说明“人的生成”范畴既是马克思早期人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确认历史主体性原则的重要观念。  相似文献   

9.
哲学,就其本性来讲,是关于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学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彻底地体现了这一本性。正是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为自己哲学内容,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分析以及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人的资本主义的存在方式,把自己的哲学标注为: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了自己的哲学革命,也把作为人学的哲学推向了前进。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的全部学说中,对人的问题的关注是贯彻始终的主题。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西方传统人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科学界定和揭示了人的真正本质:一切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劳动。  相似文献   

11.
"人的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里的一个本质维度,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文献中有较为广泛而深入的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理论的超越性创见,在于对"人的需要"的现实性、社会性、目的性的整合贯穿。  相似文献   

1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对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确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篇著作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真正实现了“人的发现”.从人的主体性思想是新世界观诞生的必然要求、人的本质思想是新世界观形成的内在根据、人类解放思想是新世界观的价值追求三个方面对这篇著作渗透的人学思想进行文本解读,有利于进一步领悟和阐释马克思新世界观的人学底蕴.  相似文献   

13.
“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本质上存在着同一性,但是无论从社会现实,还是文学作品,都发现二者之间的冲突远远胜于同一。究其原因是人的异化。通过对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进行分析,梳理出人的本质在异化中的背离、扭曲、缺损和瓦解,藉此来解释二者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人是什么”是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要面对和思索的谜题,以往的哲学家对这一谜题的解答各有特点,也存在一些片面性。马克思在吸取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创立了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但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学说尚存在一些争论。本文在分析马克思“人的本质”经典论断的基础上,引入主客体视角,力求以这一视角来阐释马克思“人的本质”的不同层面,从而达到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的目的,为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的继承与发展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15.
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包括人的存在,大致可表现为两种状态:一是具体的现实的存在状态,一是抽象的属于本质的,即哲学意义上的存在状态,二者密不可分,但又不能互相混淆。马克思所进行的关于“真正的人的存在”的哲学构建,是以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的人的存在为基准的,从开始到最后,都把人在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处境和地位以及所作所为、主要是劳动作为考查的重点,并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放在一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16.
人的本质问题是人学的基本问题.对"人到底为何"不作出回答,则不可能进一步探讨人的问题.马尔库塞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分别构成了各自人学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相继批判借鉴黑格尔的抽象精神人、费尔巴哈的抽象自然人的唯心主义哲学后,提出了作为唯物史观逻辑起点的“现实的人”思想。它关注人类每一个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始终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整个哲学思想。正确解读马克思“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丰富的个体”的理念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理念,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丰富的个体”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对人的发展过程的不同方面和阶段的表征。“丰富的个体”对于当代人学研究和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可分割,马克思正是在考察和研究人的现实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内在统一性,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具体前提,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研究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及其内在统一关系,明确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旨,对于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命题,从不同层面揭示了人的本质。劳动实践是人的最根本的本质,人的需要是人的深层次本质,社会关系是人的现实本质。“劳动实践本质论”、“人的需要本质论”、“社会关系本质论”这三个命题是辩证统一的。探讨这三个命题及其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正确认识人的本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