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简单的物质追求显然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发展速度更快的城市,文化体验场馆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从而音乐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熏陶方式,各种类型的音乐源源不断地涌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于此,本文将从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的现状为线索,展开对城市音乐文化体验馆的实践研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石林 《城市》2006,(6):53-55
住宅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以家庭为单位,满足家庭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建筑物,其物质客体就是生活用房.在现代社会,不仅住宅的主体、设备、装修等越来越现代化,而且住宅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住宅不仅是必须的生活资料,而且成为人们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一个国家和城市的住宅建设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艺术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城市的发展建设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城市的魅力就在于不仅能够满足人们丰富的生活和文化需求,也要满足人们情感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吉林西部要在城市化发展中正确、有序、可循环的发展,一定要避免对艺术的忽略。近两年,白城作为吉林西部最大的城市开始重视发展地方特色文化艺术,加强白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积极促进艺术在硬件建设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加强地下管网建设推进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捷 《城市》2007,(3):48-51
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最基础的公共服务.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城市对城市地下管网的依赖度也越来越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整个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城市地下管网的公共服务基础之上的.一旦停水、停气,人们不仅不能工作和学习,就连吃饭、喝水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无法满足了,必然会产生社会恐慌、人群骚乱,引发社会危机.当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城市的地下管网逐渐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崔素艳  刘伟  喻鹏 《安家》2009,(6X):106-121
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核心,当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不断地衍生出更多区域更多分中心,分散城市中心的压力,也满足城市不断扩大的步伐。世界各国大城市的发展趋势莫不如此。而在这样的区域扩展中也不断涌现出具有辐射力的分中心,这些地区从经济、交通、人群、消费力等各方面不断成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消费力的提高、消费习惯的改变,也需要越来越能够满足现代人生活、消费习惯的综合性建筑群,这也催生了城市综合体的诞生。城市综合体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们只能从不同的角度一点点深入展开,希望能够从各个层面解读它的价值,并能够找出共同的成功条件,为这个市场提供更多的可借鉴可参考的案例。接下来的几期杂志中我们将从更多角度、更加深入的解读城市综合体这个在房地产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产品形态,不断探索,与读者共同进入城市综合体中看一看它的容貌。本期关于城中城的价值探索,从城市综合体与区域发展的视角切入。  相似文献   

6.
正城市logo是城市品牌形象的重中之重,也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产生的必然举措。它能简单明了地突出城市特色,有强烈的可识别性,易于城市品牌的传播,简单的图形设计也有利于城市logo在各种传播媒介上的使用。应该说,城市logo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在不断升华,它源于人们对城市文化的传承及城市精神的进步,体现了城市的多元化和人们所赋予它的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7.
<正>按照常规思维,人们总是希望一个城市人口适中,不能太多显得过于拥挤,也不能太少显得过于冷清。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是越高越好,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同时,人们又希望所生存的环境要素,能够承载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经济发展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和谐。可见,无论城市的规模如何,均离不开人口、环境、经济三个要素。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人的劳动参与,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需要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同时面临环境污染的加重。城市群作为由众多城市组成的高级有机系统,人口、环境、经济之间的关联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城市》1993,(Z1)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必然的趋势。城市日益成为市民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空间,生活、工作、学习须臾不可稍离的载体。据此,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如何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已成为城市建设者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的课题。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物质生活的需求,而且要十分注意发挥城市自身的教育功能、文化功能和审美功能,借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作为造型艺术的雕塑,则是实现上述功能不可少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单位现象与城市社区的整合机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系作者近年来对城市发展问题课题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成果,其着重点在于密切注视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城市发展的动态与趋势。文章指出,近年来因国家统一集中管理、占有和分配各种资源的体制格局已经打破、并逐步松动和瓦解,单位对国家和上级单位的依赖性在不断地弱化;随着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以及人们需求满足和利益实现方式和途径的日益多样化,也使得个人及单位成员对单位组织的依赖性在逐步地弱化。同时,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意义与发展趋势进行客观的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的建设目的是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地更新、完善图书建设,充分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促进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乡社区发展:城市和农村社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 在城市。由于工作压力、家庭小型化和城市重建。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发展社区服务、进行社区建设来发挥作用。满足人们在社区中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2.
交通规划应该支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的同时也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 一个城市的交通取向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城市形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因此,可持续的交通规划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杨景林 《城市》2002,(3):22-24
一、城市建设的规定性 每一座城市建设初期都以人居和生存为目的,因受当时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对于城市建设的“规定性”的认识是盲目的,社会是不断前进的,人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由初期“规定性”的盲点发展为今天的特点。现在我们回顾总结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于有目的的建设是非常有益的。人们结合城市的历史渊源与现状综合论证并做出定性,才能使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有所遵循,城市功能才能不断完善与拓展。因此,每一个城市的发展都必  相似文献   

14.
史晓琛 《科学发展》2014,(7):107-10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有机疏散理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反思。弹性城市理论认为,高密度的城市其实更为集约、更具弹性。面向未来30年,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生态修复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等都将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空间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城市空间规划理念应着眼于高密度发展和限制性发展相结合。为配合集约型城市空间规划战略,上海应以生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空间规划,弱化小城镇的集聚发展,高起点定位未来新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扩展是人类为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城市边缘区和内部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过程。为了分析这种转化及解决办法,本文从福州市不同时期新、旧建成区区块用地的对比出发,揭示了城市用地扩展的趋势,对城市扩展进行了经济分析。从观念、规划、市场、政府多角度分析了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是推进城市扩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工作、购物、休闲、娱乐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建筑内(尤其是公共建筑)就必须具有一定水平的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化设施.于是,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现代城市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建筑工地的围墙上写着"3A大厦"、"5A大厦"这样的字样."3A大厦"、"5A大厦"都是指智能大厦.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生活中城市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包括社会生态环境在内的诸多的因素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进步以及改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地发展,不仅提高了城市经济的水平,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任致远 《城市》2011,(2):3-8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象而具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骆勇 《社会学》2010,(2):48-52
近年来,随着城市地域的不断扩容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传统的人们现活动地和居住地与户籍登记地一致的“人户一致”户籍模式被突破,各大城市开始出现人口实际户籍的“人户分离”状态,现主要活动地和实际居住地与户籍登记地的长期不一致,已经给城市政府市政资源配置以及实施人口管理带来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城志 《城市》2011,(2):68-71
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是从自然中限定自然开始的,是人类有目的地创造的、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物质功能的善意空间。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和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尽管大多是纵向发展,往空中寻找生路,但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仍是与日俱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