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认识人类———读李著《性与法》丁守和《性与法》一书从性别分层的角度入手,论及历史和社会,为我们认识人类自身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作者研究的出发点不是由既已给定的概念组成的价值观体系,而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历史存在。以这种历史存在为对象,...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11):148-150
环境及要素、制度、文化,三重动力的不同组合,最终决定了一个国家或社会短期或长期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另外,虽然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环究及要素、制度、文体三重动力的合力作用,但环境及要素、制度、文化三重力并不是孤立作用于社会发展的,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是三重力简单的相加,而是三重力互动耦合,最终形成一种新合力作用于社会发展。另外,对一个国家发展而言,历史越悠久,文化的积淀越深,文化的力量就越大,妄想改变发展轨迹,越要重视文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3.
《全球社会的多元文化教育》评介谢宁英国桑德兰综合工艺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和教育学教授詹姆斯·林奇继他的许多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著作《多元文化学校的教学》、《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多元文化教育:原则和实践》之后,于1989年由英国法尔默出版社又出版了他在这...  相似文献   

4.
精神超越:走向后现代之路——读《后现代精神》李东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大卫·格里芬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说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汇在使用时可以从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处的话,那就是,它指的是一种广泛的情绪而不是任何共同的教条——即一种认为人类可以而且必须...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福山认为,冷战结束并非仅仅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结束,而且是历史的结束。其理由有二,第一,福山从黑格尔的历史观出发,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意识形态的演化史,意识是事物发展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的社会科学,在流派的形成与专业的划分上,往往是越分越细,容不得有丝毫的混淆.值得注意的另一种情况是:近年来有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却在发展一种现象学马克思主义.乍看起来,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和主观的唯心主义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而且另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早就反对过这种现象学马克思主义,他们斥之为过分简单化了的人道主义、违反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修正主义.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探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梠互结  相似文献   

7.
<养生与健康>一书给人们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形成与发展,提出一些有利于大众的健康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化典籍与典籍文化———读《中华典籍与传统文化》何林夏(北京100875)周少川先生的《中华典籍与传统文化》一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通过对中华典籍的学术传统,及典籍产生、传播过程的研究,从文化学的角度,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何健 《社会理论》2007,(1):264-272
可感知文化带来的损毁意味着由社会科学管理者以及社会科学管理委员会领导的大量学者组成的大型研究集团对伊本&#183;卡尔敦、维科、洛克、孟德斯鸠、亚当&#183;斯密、赫伯特&#183;斯宾塞、A.孔德,以及卡尔&#183;马克思等数代学者的取代。他们奋发不懈地生产了大量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0.
曹金钟  吴光正 《学术交流》2007,(10):183-185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中国古代神话凌乱不成系统,是神话的历史化导致了神话的衰亡。《后稷传说与后稷文化》一书和近些年的本土神话个案研究表明,这一套用西方理论得出的结论,并不符合中国的历史事实。《后稷传说与后稷文化》对稷祀形成演变的梳理,不仅表明神灵的神圣叙事总是伴随着神圣的宗教祭典,而且表明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一个有别于道教佛教的强大的政治宗教体系和鲜活的民间信仰系统。《后稷传说与后稷文化》对后稷的传说形态、文化形态及其学术层面的演变、发展过程等,第一次做了比较全面、完整的梳理辨析,也是第一次对稷祀文化做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考察,是对后稷起源传说研究的学术大总结,为我们提供了学术史上的详细资料,为上古神话传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关于日本已进入新的历史转折时期的议论很多,但这些议论一般是围绕日本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展开的,很少触及日本社会、文化这样一些层面的问题。随着日本政治、经济的变化、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是不是也面临新的转折呢?日本东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富永健一所著《日本产业社会的转折》(1988年东京大学出版会出版,以下简称《转折》)对这一  相似文献   

12.
后美学与审美现代性批判——评J.M.伯恩斯坦《艺术的命运》*肖鹰今天,尽管美学的发展已经被文化的现代进程置于深重的困境之中,美学家们还是固守着传统的美学观念和模式,所做的改变,就是面临不可摆脱的危机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谈到“传统”,我们知道,“美学...  相似文献   

13.
培坤同志: 《中国古代文学》上、下册均已收到,非常感谢。我觉得这部书的编著很有特色。它是以作品选讲为主,但又不限于对各个具体作品的选注和解说,而是扩展开去,对各个朝代的文学状况作了概述,对历史上有关作家作品的研究资料作了选录。这样一来,就把一篇作品放到了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当中,并且又有一些研究资料作为参证,很便于读者“知人论世”,深入地了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国的护理体系和机构正由于我们所经历的无数社会和文化的变革而不断地面临挑战。本书以这些看护体制为焦点,探讨了文化的变革对传统的照顾、护理老人的方式的影响,提供了一个了解不同国家在此方面的差异和认清其共同发展趋势的理论框架。本书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加纳、墨西哥、泰国、中国、哥斯达黎加、埃及、阿根廷、香港、以色列、澳大利亚、希腊、日本、美国、奥地利、英国和瑞典。对各国家、地区的论述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5.
16.
中日恢复邦交以后,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了很大发展。在我国,介绍和研究日本的书刊不断问世,最近,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武安隆、王家骅两位先生又把他们主编的一套《日本人与日本文化丛书》(渤海湾出版公司出版)陆续奉献给我国的广大读者。这套丛书对了解日本的历史、民族心  相似文献   

17.
雷传平 《社科纵横》2010,25(6):125-126
本文是对邓曦泽博士的新著《文化复兴论——公共儒学进路》进行的评论。笔者指出该书的特色不只在于该书为“历史文化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答,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新的解答是用严格的论证证明出来的,这正是该书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当代审美文化理论的自觉探求——《扩张与危机》读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审美文化理论的自觉探求——《扩张与危机》读后高强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变革进程的不断加速,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和发展,中国社会的大众生活及其审美表现方式、文学艺术的价值取向等,都迅速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换;“俗”与“雅”的冲突、审美的...  相似文献   

19.
法学工作者当以不断反思法治建设中的理念性问题,避免法治的"表层化"为根本追求.作为一名法学工作者,刘雪松博士始终秉持这样的职业信念,于200r7年完成了<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一书.对法治建设的精神基础这样一个古老话题,从文化视角进行了开创性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1958年元旦,生活于海外的四位现代新儒家,牟宗三、唐君毅、张君劢,徐复观在香港《民主评论》上,联合发表了《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研究中国文化的态度和方法,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化出路乃至人类前途的根本看法。可以说它代表当代新儒家共同的愿望、理想、情调和心境,在当代儒学史上居有重要的地位。今天读来,仍值得我们深思、玩味。一、“同情”和“敬意”的研究态度和方法当代新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严峻挑战的一种回应。它的渊源,在我们看来,可以上溯到康有为的儒学改造运动。康有为试图借资产阶级之尸,还儒学之魂,大胆地将封建圣人孔子塑造成资产阶级的教主。实质上,他努力想建立一个资本主义的儒教之国。故当时他有“孔教之路德”之称。但他的儒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