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88-94
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出版产业,在新形势下面临诸多困境。我国数字出版业是起步较晚的新兴产业,在业态形式、读者群体、出版方式、技术手段和人才知识结构等方面都有着和传统出版不同的发展特点。本文通过对数字出版发展模式不够成熟、数字版权保护力度薄弱、复合型出版人才匮乏、国际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数字出版完善数字产业链、构建数字版权保护系统、建立科学的数字出版社会效益评价体系、加快数字出版产业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推动数字出版"走出去"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设红色出版文献数据库是在数字信息化环境下红色出版文献保护、整理和出版的重要方式。目前已经建成了一批红色出版文献数据库,为红色出版史研究带来很大便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探讨建立一整套管理标准和规范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红色出版文献数据库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进而实现协同发展、资源共建和共享。  相似文献   

3.
我国数字化治理正处在用数字技术治理到构建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的深度变革中,数字出版的行业垄断问题是数字化治理的重要内容。在深入界定数字出版平台的特征及其价值形态基础上,剖析当前数字出版平台垄断行为中的版权垄断、数据垄断和价格垄断表现;揭示数字出版平台垄断行为具有隐蔽性和强制性,“赢家通吃”的垄断行为加剧了数字出版行业分化,互联网巨头通过排他性措施垄断和打压竞争平台,监管体制的滞后性导致数字出版平台垄断的成因。提出构建数字出版行业反垄断治理的法制体系、组织体系、技术体系和制度体系等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促进国民经济转型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出版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例,通过探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逻辑、阐释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挑战与路径探析,并以此提出政策建议。以出版企业为代表的传统企业其社会地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被进一步挤压,本文从技术、组织、环境三个层面阐释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逻辑,我国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普遍受转型方向不明确、技术资金投入不足、转型模式不具体、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应从合理选择企业数字化转型组织形式、解决数字出版技术问题、构建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及补齐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短板等方面探索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积极参与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字出版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数字出版管理与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形势不相适宜。规范数字出版市场秩序,加强数字出版管理已显得十分迫切。鉴于国家相继出台了若干政策性文件,应在破解难题的基础上,厘清管理体制,转变管理方式,优化管理手段,从而把握数字出版管理的舆论引导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6.
杨冬庆 《理论界》2013,(4):65-66
目前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出版门槛低;优秀的原创学术著作少;对学术著作精品宣传不够;混淆著作、编著、译著称谓;注释及参考文献少且体例不规范等等。我们出版业界对解决这些问题要有紧迫感,对编辑出版事业要有敬业精神。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造成的不良后果,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中介价值、接入价值和发酵价值共同组成了数字出版平台的价值层级.当今,我国数字出版平台价值发展呈现出基础价值同质化、核心价值边缘化、发酵价值停滞化的局面,这也是数字出版平台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本文用价值层级对数字出版平台进行多维观照,认为提高内容整合的三种能力、运用两种平台机制、采取两种读者策略可以提升数字出版平台的基础性价值,完善数字出版平台的核心性价值,实现数字出版平台的扩展性价值,最终使数字出版平台价值层级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8.
数字出版对受众、出版业态和出版结构与布局的整合产生了深刻影响;数字出版技术引起了传统出版流程的转变、出版单位管理重点的转移以及出版单位运行机制的转化。出版单位内部体制改革既是数字出版技术使然,同时又是这个技术为体制改革提供了便捷,树立新的出版价值观、开展跨行业跨产业合作以及确立新的经营运作方式至关重要。一流的学术期刊和出版社已经在利用数字出版平台提升国际化水平方面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学术著作出版的属性是由学术和出版的互动关系所决定的。这种互动关系,主要通过选择、创新、人才培养、规范等形式体现出来。当前的学术著作出版,存在"门槛"异化、创新能力不足、专业人才成长环境恶化、学术规范与出版规范隔离等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学术著作出版专业化的缺失、效益考评机制的不完善、出版机构的无序竞争等。提高学术著作出版质量,应该提升出版机构和编辑的专业化水平、改革和完善学术选题的论证机制、建立和完善学术著作的质量考评体系、提高国家对学术著作出版的相应投入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图书编辑面临的问题,并从观念和操作两个层面探讨编辑转型的方式和途径,认识现代出版中图书编辑的核心价值,让传统图书编辑更好地适应数字出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社会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数字出版迅猛发展,数字阅读蔚然成风,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带来深远影响.进一步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应顺应数字出版阅读趋势并统筹考虑数字出版阅读与传统出版阅读的关系,强化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把学习型社会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陈秀 《学术探索》2013,(11):9-12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行业经受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版权也不例外。加强和完善数字出版产业的行政法保障在数字时代是大势所趋。这具体包括完善行政立法、扩大对数字出版产业的行政法保护范围,推动部门法之间的衔接互动,完善政府职能,加强行政指导等措施。在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潮流中,履行应对数字化时代版权困境的政府职责。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有12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从自身建设上看,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十分注重产业平台建设。从功能架构上看,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重视架构不同的功能分区。从总体发展布局和竞争态势上看,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注重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建构我国数字出版大都市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充分数字出版产业集聚效应,应进一步发挥出版企业的主体性,激发数字出版产业集聚发展的潜能;将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驱动数字出版产业集聚跨越发展;由"规模发展"向"效益发展"转变,实现数字出版产业集聚发展的正向效益;建立健全数字版权保护机制,健全数字出版产业集聚发展长效保障。  相似文献   

14.
数字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形势.出版机构的核心战斗力是出版编辑力,而编辑队伍和编辑人员的能力对编辑力的影响极大.研究如何提升出版编辑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此,有必要对数字化时代出版编辑力的现状提出问题,并探究如何提升出版编辑力.从出版机构、编辑队伍、编辑人员等方面考虑,提出出版机构要对人员的筛选和管理加以重视,提高出版效率;编辑流程要从服务、编辑制作、出版以及营销等实现数字一体化;编辑人员应该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技术,将数字化与编辑相结合来提升编辑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数字出版作为出版业的新兴业态,已经克服了技术和资金方面的难题,但却始终摆脱不了商业模式的困境。商业模式从本质上看,就是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这种价值创造逻辑包括顾客价值创造逻辑、伙伴价值创造逻辑和企业价值创造逻辑。目前,数字出版商业模式主要有九种:专业期刊与图书出版模式、数据库模式、教育服务模式、电子书销售模式、移动增值服务模式、网络原创模式、广告模式、“用户创造内容”模式、按需出版模式。在选择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时,应注意版税、质量、价格管理、销售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业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延伸和拓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游戏出版、互联网教育出版和互联网学术文献出版为代表的数字出版产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成为出版产业新的重要的增长点。就我国来说,近几年在数字出版方面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例如我国电子书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今年1月,其总量已  相似文献   

17.
经济类刊物在出版物中所占毕生越来越高,其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经济书刊出版数量品种也呈逐年递增之势。经济类出版物编校质量存在问题,原因在于出版机构主要领导不合格不专业、对编辑质量不重视、编校人员素质较低、人员待遇不高等。应强化职业资格和专业背景要求、强制职业和专业培训、进修。  相似文献   

18.
李洁 《社会科学家》2012,(5):152-154
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为我们带来了数字出版,使得出版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作为出版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也随之发生变革。因此,数字时代对编辑的要求也有着新的认识。编辑角色的转变、编辑意识的建构是编辑适应时代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数字劳动的生产性问题是数字时代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主题。现有对数字劳动生产性与非生产性问题的研究,存在“数字劳动是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不存在明确雇佣关系所以是非生产劳动”等错解和误读。研究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要以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为根本依据。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揭示,生产劳动的含义具有理论决定性、客观确定性和自然必然性,界定生产劳动概念要运用物质规定性标准和社会生产关系标准,生产劳动时间的相对缩短和节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向。我国生产性数字劳动的含义是生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不少于自己消费的价值的、有益于社会的商品的数字劳动。要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正确认识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数字劳动的各自功能及其内在关联,正确处理好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数字劳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6,(3):232-238
出版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出版产业正处于传统"纸媒"向数字化"全媒"转型阶段。数字技术给传统出版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催生了产业融合下的全媒体出版产业。面对传统出版产业市场遭受分化、优势地位丧失、结构布局打破以及产业边界消解等问题,全媒体出版产业则表现出现覆盖读者全面、版渠道多样、出版时间同步和出版业绩显著等特点。然而,从传统出版向全媒体出版转型又面临着技术标准不规范、版权保护薄弱、盈利模式单调、专业人才奇缺和国际竞争不强等制约性因素。对此,需要加快出版产业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版权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管理标准的研制,推进品牌、数据平台和人才综合建设以及国际合作和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出版产业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