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国家赔偿法的颁布,表明在我国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设立了国家赔偿制度,也是我国继《行政诉讼法》以来第二部“民告官”的法律,又是一部集实体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于一身的法律文件,标志着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日趋健全和完善。  一、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现状分析  国家赔偿法的颁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客观需要。第一,它使国家赔偿制度系统化、规范化。过去,关于国家赔偿的法律散见于《民法通则》、…  相似文献   

2.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国家赔偿责任的理论基石,是从法律价值上判断国家在何种情况下承担赔偿责任的根本标准和依据。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体现了国家对国家侵权行为的法律态度,明确了国家承担责任的正当性理由和根据。法国是世界上国家赔偿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国家赔偿法即将修改之际,我们主张通过法律移植的手段充分借鉴其先进理论,从而建立起对不同的国家职权行为以及不同领域适用不同的归责标准的一个多元化的归责体系。  相似文献   

3.
国家赔偿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保障公民利益与人权的法律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进程及法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10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使错案赔偿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从我国错案赔偿实践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难以贯彻执行的突出问题。本文将对错案赔偿执行问题及法律完善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国家赔偿法》对人权保障的特点初探李旭东我国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人权保障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由此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国家赔偿制度,将以其独具的特点,对人权的保障产生深远的影响.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有助于这一法律制度更好地施行。一、国家承担侵权...  相似文献   

5.
林鸿潮 《南都学坛》2006,26(1):96-99
国家赔偿法是一个兼具公、私法属性的法律部门,民法规范是国家赔偿法的法律渊源之一,民事侵权责任在国家赔偿中有其适用的空间。同时,在国家赔偿中适用民事责任用以补救《国家赔偿法》法典的自身不足,也是当前条件下扩大国家赔偿范围的一种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公共设施致害的整体分析,明确在法制社会里国家对公共设施的法律责任。建议通过完善《国家赔偿法》,把公共设施侵权损害纳入国家赔偿责任范围,从而督促国家向公众提供更安全合理的公共设施及服务,也使公民权利受损救济途径更趋向法律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直接调整职务侵权行为引起的法律关系的法律或法律规范,既有属于公法性质的《国家赔偿法》,也有属于典型私法的《民法通则》。在职务侵权赔偿制度方面,大陆法系国家区分公私法而英美法系国家不区分公私法,但在救济公民权益这一目的上殊途同归。这启示我国在处理职务侵权赔偿问题时,应淡化公法与私法之区别。要基于尽可能救济公民权益的目的,在《民法通则》与《国家赔偿法》之间游移,进行合理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8.
国家赔偿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是以宪政的产生与发展为基础,国家赔偿法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民主、法治社会后才逐步产生的,国家赔偿法与民主、宪政有着必然的紧密的联系。国家赔偿法发扬了宪政精神、体现了宪政价值,具体来说就是国家赔偿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治和权力制约等宪政价值。  相似文献   

9.
1、问:什么叫国家赔偿法? 答:国家赔偿法是从实体上,也从程序上调整国家赔偿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通俗一点讲,就是具体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国家机关如何承担赔偿责任,受害人如何向国家机关请求赔偿的法律。既包括实体上的规定,又包括程序上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是不把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侵权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范畴的.笔者认为,这是对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错误判断的结果,严重侵害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可以精确定位为"行政法律关系类权力关系型特别权力关系属的公法上的营造物利用关系".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均把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侵权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范畴.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排斥"公立医院"由于侵权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在国家赔偿范围内考虑.即便在目前的法律框架内,公立公益单位的侵权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也并没有法律障碍.  相似文献   

11.
1995年实施的国家赔偿法在近十年的司法实践中,暴露出较多的缺陷和不足,文章以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为切入点,阐述国家赔偿法的立法宗旨与为人民服务内涵的融合,进而提出在我国的国家赔偿法中应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完善国家赔偿法。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赔偿法中,国家赔偿和赔偿后的追偿紧密相联,受害人的赔偿请求权和国家赔偿后的追偿权缺一不可。然而,我国的国家赔偿法理论对追偿权语焉不评,谈得尚少;立法对此也极为笼统,很不具体。这极不利于《国家赔偿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有碍于《国家赔偿法》立法宗旨的实现化。鉴于此,本文想就追偿权的概念,性质及其立法完善问题略谈己见。一、追偿权的概念和性质在国家赔偿法中,所谓“追偿权”是指国家向国家侵权行为受害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的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费用的权力及其法…  相似文献   

13.
《国家赔偿法》所构建的国家赔偿制度尚存在诸多疏漏。对《国家赔偿法》的修改也日益提上日程。可是,我们似乎缺少对制定国家赔偿法必要性的反恩。本文着重考察了西方国家的国家赔偿制度,对是否存在我们目前理解意义上的西方国家赔偿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废止国家赔偿法,回到民事赔偿的立法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学习贯彻国家赔偿法的若干问题刘鸣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是今年元月一日起在我国施行的一部新法律,该法于1994年5月12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以来,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法学界的广泛重视,进行了认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论国家赔偿法的废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赔偿法弊端重重,多数学者主张修改,但是笔者主张废止,以民法和民事诉讼法处理国家赔偿案件,理由是:第一,没有专门制定国家赔偿法的国家,照样能够解决好国家侵权赔偿案件;第二,双轨制并非大陆法系国家的必由之路;第三,国家赔偿法存在的基础是国家责任豁免原则废除的不彻底性;第四,民法完全有能力取代国家赔偿法处理国家赔偿案件;第五,以民事诉讼法处理国家赔偿案件可以克服现有程序的严重弊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实践很不成熟,赔偿事项范围难以通过一次立法来确定,同时不同赔偿事项的归责原则之间也难以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因此,国家赔偿制度的立法体系应该以一部或几部核心的国家赔偿法律为主,再加上各个特别领域的单行的国家赔偿法律和其他法律中的有关国家赔偿的法律规范来共同构成。此外,在司法审判中,司法机关应格外关注开创性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199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颁布,标志以宪法规定为依据,以《国家赔偿法》为核心,以其他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为辅助的中国国家赔偿法律制度正式确立。2010年针对实施中的问题对《国家赔偿法》进行了大幅修改。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取消了1994年《国家赔偿法》单独前置的确认程序,将司法赔偿的确认权与决定权合为一体,一并交由法院赔偿委员会处理;引进诉讼理论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和民事侵权赔偿的精神损害赔偿;明确支付赔偿金的具体时限;增加赔偿决定的质证和监督程序。将中国国家赔偿法律制度向前推进一步,为丰富和发展二战后蓬勃兴起的世界国家赔偿法律制度做出了贡献。但与此同时,也留下不少遗憾,对程序合法、结果错误的刑事拘留仅在超期羁押时才予以赔偿的限定即为一例。自修改后的2010年《国家赔偿法》施行以来,预计的国家赔偿案件大幅上升的现象未曾出现,个中缘由亦值得思考。建议立法上将刑事赔偿改为司法赔偿、被动赔偿改为主动赔偿,并严格限定刑拘不陪范围、增加惩罚性赔偿、增加落实追偿规定、直接领取赔偿费用。条件合适时,将目前设立在审判机关的国家赔偿机构和人员成建制划归中央、省、市三级人民代表大会内务司法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完善国家赔偿制度可以对现行国家赔偿法进行修补,更好的选择是制定一部新的国家赔偿法.制定新的国家赔偿法,应当协调国家赔偿和国家补偿制度,强调通过国家赔偿救济公民权益的意义,这就需要:对国家赔偿的范围作慎重考虑,适当扩大国家赔偿范围;对国家赔偿归责原则作全面检讨,确立违法归责为原则、结果归责为例外的归责体系;认真对待由国家侵权产生的精神损害问题,确立国家侵权精神赔偿制度;着重于完善国家赔偿的相关程序和机制,维护赔偿程序的正当性和保障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确认是获得国家赔偿的前置程序,较之行政赔偿,刑事赔偿中确认程序由于法律规定的简陋、粗糙,现行的确认程序中存在违反自然公正原则,作为前置程序阻碍赔偿请求人踏入国家赔偿的“门槛”,先行处理程序、决定程序可以解决专门确认程序要解决的问题。《国家赔偿法》在修改时应当取消赔偿义务机关自己确认自己违法必须前置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检察实务实践,拟以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主体职能视角,对新法运行实效实证描述,进而解读新法运行机制的主要特点与影响因素,以在制度机理上予以完善,最终使国家赔偿在检察权运行层面与法律实务层面竞现耦合效应,期冀对国家赔偿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