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2 毫秒
1.
农业面源污染环境效应及其对新农村建设耦合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目标。然而,农业面源污染由于其污染物的广域性、分散性、相对微量性,污染物运移途径的无序性,机理模糊,潜伏周期长,危害大等特点,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成为目前国内外环境污染治理的难点领域,也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尤其是环境建设的最大障碍。农业面源污染对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环境安全、地下水和地面水环境安全、农村视觉景观的环境效应是直接的和明显的,农业面源污染环境效应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需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桥 《河北学刊》2012,32(5):225-228
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染、种植业污染、养殖业污染、乡镇企业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妥善解决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须以科学发展为理念,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法治政策为保障,构建四位一体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面源污染原因及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是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基础、技术条件、行政管理等各个层面。立足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山西农业的现实状况,山西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应以生物技术为先导,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制度根源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的迅速膨胀、经济物质生活的高速增长、集约化农业的迅速普及,化肥、农药等威胁水源安全的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大量或过量使用以及畜禽养殖业的排污,许多河流、湖泊、近海受到严重污染。由此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要从转变指导思想、完善法律法规、优化管理体制、调控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加强支持保障系统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马进 《东岳论丛》2023,(6):83-94
作为全球主要农产品进口国和出口国,我国在农业产值和农产品贸易额不断攀升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基于贸易开放视角,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探讨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并采用山东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条件下,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与农业经济规模呈倒U型关系,目前仍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爬坡阶段,尚未跨越峰值;结构效应会增加污染排放强度,技术效应会减少污染排放强度;现阶段,环境管制效应会使污染排放强度上升,资源禀赋效应会使污染减少;所有效应中,规模效应的弹性系数最大。据此,应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在农业环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主体功能布局,规范农业环境相关的法律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面临着“污染产品”合法化、污染行为“有量无质”、污染追责“有果无因”、生态产品“有市无价”等因素的制约。由农用化学品管理、农产品管理和县域政府管理构成的“三点支撑”方案可以打破这些制约因素。具体的法律措施包括加强农用化学品管理,将其生产者、销售者纳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责任者的范围,为其分配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义务;制定行政法规、切实调整农产品管理思路,以环境友好型农产品品级认定的正激励效应抵消污染防治义务的负激励效应;有关立法从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责任出发优化县域政府管理,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整合为一项政务,使地方政府在充分掌握化肥、农药等潜在污染物信息的基础上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培育高品级农产品采取管理行动。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我国农业资源短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通过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态畜牧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措施等在贵州循环经济中的应用;从实证的角度总结了科技支撑贵州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余航 《兰州学刊》2011,(9):111-115
文章就我国日益严重的农业生产面源污染问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以寿光大棚蔬菜为例,对目前大棚蔬菜生产及其产生土壤、水资源、蔬菜产品污染的现状进行调研,从经济学的角度重点分析大棚蔬菜生产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依靠公共财政保障大棚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选取典型案例,采用相关、因子、偏相关等分析方法,对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担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担责的实际状况是,政府担大责、农业生产者被动担责、公众有限担小责。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由政府担责向市场分责推进的思路是,政府将工作重心由控制污染物排放向确保环境质量转移,实施农村环境质量供给侧改革,以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为基础平台来强化环保、农业、科技等部门的环境友好技术创新责任,落实失职追责制度。  相似文献   

10.
徐健 《东岳论丛》2008,29(3):189-191
税法体系是税法在法律形式上的整体布局和法律内容上的严密规范。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主要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构成。现行税法体系存在着法律层次低,法律效力不高,税法的行政法特点不突出,地方缺乏适度的税收立法权等问题。需要尽快建立以税收基本法为核心,以税收法律为主,行政法规为辅的科学、统一、完整的税法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企业税收筹划进行合法避税,不仅有助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并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实现。税收筹划除了应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外,还应具备税法知识、会计知识和其他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境污染法律规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成为媒体关注的镉大米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土地、水源等农业生境及源头污染的忧虑,进而产生对食品安全的不安与恐慌。农业作为人类的衣食之源,是人类生存的根本。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生境的破坏也日益凸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社会稳定,制约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农业生境污染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入手,分析我国在农业生境立法现状及缺陷,提出重视农业生境立法,确立先进的立法目的,提高立法质量,完善农业生境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及责任承担方式,建立和完善农业生境污染监测和管理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论农村社区机制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中国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多种污染与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不仅影响近9亿农村人口的生活,而且威胁到他们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农村环境污染以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为主,而且污染源和污染主体分散零落,政府环保部门实施监管,既不现实也不经济。通过调动中国农村社区机制,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参与环境保护,使环境保护成为群众共同行动和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是未来解决中国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政策实施过程中,对各政策主体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助于协调各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促进防治政策的顺利实施。在分析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政策的政策主体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可尝试构建一个各政策主体共同参与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政策体系:坚持党的环境政策,明确政府和行政部门的职责和地位并加强其主导作用,维护农业生产者的主体地位,鼓励公众参与,加强政策研究组织和科研团队的技术支持,充分利用传播媒介这一载体。构建一个包括各个政策主体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治理农业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5.
“疑税从无”是指对税收征管中的矛盾和疑点保持质疑,该原则具有强烈的客观性,是税收法定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演绎,也是税法原则完整性和人权保障价值理念的内在要求.“疑税从无”原则对政府征税权构成制约,使税务机关不能仅依间接资料而推定课税,从而为公民的经济生活和法律行为提供了可预测性和确定性,成为提升税法立法级别的推动力之一.我国税法立法应恪守税收法定的理念,从明确课税要素、在有关税收案件的审判中引入税收判例制度、加大对税收征管行为的司法审查力度和广度等方面确立“疑税从无”原则.  相似文献   

16.
对黄河流域而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泥沙问题;二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发展循环农业能够更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治农业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流域内泥沙和水资源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农业是解决黄河中上游地区农村发展困境,缓解人口、资源与环境压力的现实路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黄河中上游地区发展循环农业内外部制约因素较多,一些具体操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则成为发展循环农业的瓶颈,如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的选择与创新,以及黄河流域管理中水权的明确等。对黄河中上游地区而言,发展循环农业,与其他区域既有共性,又有其流域管理的特殊之处,因此,在政策选择上尤其要强调政府的作用,以及自上而下的生态补偿政策等,真正实现农业的循环发展,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王红一 《学术研究》2003,26(8):88-93
本文认为,以税收优惠手段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以完善的税法为基础,建立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制度应在税制改革的框架内进行。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的政策目标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突出政府产业政策兼顾社会政策;在我国税法对所得税、增值税和关税等税收体系的改革中,应祛除以往无效率和不公平的税收优惠,同时,适应中小企业促进、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和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建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体系;在改革我国税收优惠方式的过程中,应依照政策目标,针对中小企业不同行业及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设置相应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方式。  相似文献   

18.
税收宏观调控与税收调节之不同及其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几乎所有的学说都将税法列入宏观调控法,税法是宏观调控法似乎已成为学界的共识。但是,税收宏观调控具有不确定性,除调控程序外,难以法律化,不得不由政策调整。这样,税法属于宏观调控法自然就成了难以成立的命题。有了税法不是宏观调控法的认识,我们才能真正认识税收宏观调控的谦抑性,不再太热衷于税收宏观调控,不再为税制设计强加具体的税收宏观调控重任,不再设置那么多的行为税或特别税种,不再为了增强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而频频要求改革税制,不再能容忍以宏观调控之名,行税收调节之实,频频破坏税法的安定性,损害纳税人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面对我国当前严峻的水污染现状,水污染防治法律体系显得相对滞后而无力,修改《水污染防治法》既必要又可行。本文从分析现行水污染防治法尚存的缺陷入手,在立法目的、面源污染控制、流域水污染管理和跨界水污染纠纷,以及中水循环回用、政府防治责任、公众参与和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为获取金融创新带来的社会福利,减少金融创新带来的社会风险和负面影响,对金融衍生品在什么环节课征什么税,采用什么课征方式,我国的财税学者已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本文在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设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税制结构的构想.本文认为,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在金融交易环节,应设置适当的税种课税,可将现有的证券印花税改造为规范的金融商品交易税;对于金融衍生品收益环节的课税,应实施不区别课税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