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子”字一般作自称代词和动词解,在《诗经》里有作语助词解,如“予望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倡予和女”。《楚辞》里也有作语助词的“予”,如“目眇眇兮愁予”、“芳菲菲兮袭予”、“全邻邻兮媵予”、“诏西皇使涉予”等等。先秦典籍盛行通假,“与”可作语助词、句末助词。“予”也可作语助词、句末助词。明确此项,对正确注释、翻译《诗经》《楚辞》有极大帮助,可以纠正其中的历史性错误。  相似文献   

2.
就郭锡良版《古代汉语》的文选注释提出九条商兑意见。讨论的内容包括"以"与"父"的用法、"具"与"叹惋"在中古的词义以及"艾""翼蔽""比数""负""直""曼辞"等词语的训释。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典《太平经》,包含有许多口语成分。近年来,有关《太平经》的注本、译本不断出现,但对于某些句读以及语词的理解各注本仍存在一些分歧。利用传统训诂学手段,选取"衒卖""调戏""些子""以久久""洽究"等十条,针对现有注本关于这些语词的不同句读及释义予以分析辨正,可正前人之误读,亦可补大型语文辞书之失。  相似文献   

4.
葛霞 《成才与就业》2013,(20):18-18
他曾经在风靡一时的电影《手机》中出演角色,可观众只记住了里边"嗯""啊"的台词,却没记住他;他同葛优、刘德华等一批影视名人演绎了拥有众多粉丝的《天下无贼》,可观众只依稀记得有一个连鬓胡子、艺术家模样的"反扒大队长",却不知道那演员是谁;直到《集结号》的导演眷顾了他,观众才深深地被"一个为了47个男人荣誉而战"的坚毅男人所震撼,渐渐认识他。  相似文献   

5.
《楚辞》的形式特点,与《诗经》相比有很大不同。它的句式中大量运用“兮”和“些”,其中“些”字只为《楚辞》所特有。《招魂》因“些”的通篇使用,而被称为“楚些”。“楚些”又因所具有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而泛指《楚辞》。其实,《楚辞》中的“些”字,主要集中于《招魂》的的第二、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仅最后用,第四部分属于“乱” (歌曲的高潮部分),  相似文献   

6.
《管子》的道德修养思想内容丰富且逻辑严整,它基于对现实人性的体察,指出人们只有借助"以心知道""自省其过""谨禁微邪"等修养路径,方可成就"因物之性""因时而变""无私公正"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7.
屈原的《九章》是考见屈子行事始终和心灵轨迹的重要篇章,值得深入研究。现当代学者刘永济等认为,汉朝的扬雄、刘向所见到的屈原创作的《九章》只有前五篇,《思美人》以下四篇皆非屈子之作。然通过对汉朝《楚辞》的传播和版本情况的考察,可以发现扬雄所见版本可能与今本不同;即使与今本相同,即使扬雄只模仿前五篇,也不能证明后四篇就是伪作。而刘向《七叹》中的"犹未殚于《九章》",只要联系上下文来正确理解,就会发现其根本就不是说《九章》有没有写完的问题,而是说在《九章》中也未能殚尽(全部排解掉)"心纷结""烦错"和"志纡郁"。种种证据都说明汉朝学者根本就没有怀疑《九章》非屈原之作。  相似文献   

8.
《旧唐书·经籍志》载记失误颇多,后世已多有校补,本文就其史部再考四则。《旧唐书·经籍志·史部》"仪注类"著录有"《皇典》五卷,丘孝仲撰。""丘孝仲"应作"丘仲孚"。《旧唐书·经籍志·史部》"仪注类"著录有:"《书笔仪》二十一卷,谢朓撰。""谢朓"应作"谢朏"。《旧唐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有:"《海岱志》十卷,崔蔚祖撰。""崔蔚祖"应作"崔慰祖"。《旧唐书·经籍志·史部》"杂谱牒类"著录有:"《裴氏家记》四卷,裴松之撰。""裴氏家记"应作"裴氏家传"。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模拟笑声的主要拟声词有"咭咭呱呱""哈哈""呵呵、"嗤(哧)""嘻嘻"等。这些笑声出于众人之口,但又各有归属,体现出大观园中众多人物各自独特的身份、气质与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有""无"关系可以分为形而上层面之道的"有""无"关系、形而下的器物层面的"有""无"关系、作为人世间及天下治理层面的"有""无"关系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贯通的。《老子》的"道"与龙树的"空"虽有很大差异,如《老子》的"有"与龙树的"有"、《老子》的"无"与龙树的"无"的含义差异巨大;但两者也有诸多可融通之处,如《老子》的"道"是"有""无"的统一体,龙树的"空"体现色空不二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11.
楚歌诗是汉代的主流艺术形式。《吴越春秋》中的楚歌诗并非先秦成诗,而是汉代越地文人赵晔的自创,或自出机杼,或改写史料,是汉代越地楚歌诗的代表。这些楚歌诗既继承了楚歌诗以"悲"为主的情感特征,同时也表现出越文化特色,在情感表达上更加强烈、复杂,篇幅增加,语言更为丰富细腻,有明显的文人案头创作痕迹。汉代越地楚歌诗的出现是在汉代大一统社会背景下楚文化风尚及地域文化转向的产物,它反映出越文化在汉代与主流文化逐渐趋同、融合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李达的"两论""解说"则是得到毛泽东本人赞赏的重要著作。毛泽东对"解说"的修改和李达的再修改反映了他们之间平等切磋学术的科学态度。李达的"两论""解说"既是"我注六经",也是"六经注我",不仅详尽地逐段解说了"两论",而且发挥了"两论"的若干重要观点,为宣传毛泽东思想和在新中国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楚歌是《诗经》之后,五言诗产生之前,广泛流行的一种诗歌形式,其体制特点是句中用“兮”字,句式参差灵活。由于句中“兮”字的使用,楚歌体制中包含着三言、五言、七言等句式发展的可能。从诗史来看,楚歌的主要意义即在于它对乐府三言、五言、七言等诗歌形式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逸的《楚辞章句》奠定了他在楚辞学的基础性和开创性的地位。《楚辞章句》采用"依经立义"的阐释方式,"知人论世"的创作方法和大小序的诠释形式,并开辟"诗抒情"的文论传统,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为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曹丕的七言诗《燕歌行》,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既继承了传统,又刚刚显露出创新意识的歌体的"遗响"。其近源来自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歌》的三句体式,其创新来自曹丕对诗体规模的扩张,也就是叠加。三句体诗歌是一种基本的诗歌体式,魏文帝曹丕的两首《燕歌行》均属三句体诗歌。在以"永明体"为先声的近体诗出现之前,中国早期诗歌有着各种自由活泼的体式,三句体诗歌普遍存在于古中国各地,而且形式多样,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16.
作为道家经典的《老子》,词义高远,内容深邃,影响深远。在老子看来,与物欲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有所不同的是,处在精神境界的人,贵在能"自知"、"自胜""、自足""、强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这里有一独立自主的文化精神蕴乎其中。正是这种主体性,拓展、丰富、提升了人的精神生命和思想生命,使得"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本文运用文化学、阐释学、训诂学的方法对《老子》所蕴涵的独立自主精神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7.
"兮"是楚辞中一个特殊的拟声词,在上古楚歌中多作舒缓之声,造就了楚歌曲句回旋、语气舒缓的特点。在乐府中"兮"常作为和送之声,融入了楚调与西曲回环往复的曲句之中。在近古以后的俗曲中,"兮"化为婉转之声。从乐音变化的角度看,"兮"是抒情的象征,起自远古,流宕至今。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分前后两个“归去来兮”叙述。泽陶按:两个“归去来兮”中的“来兮”二字,都是无意义的语助词。“归去来兮”,犹言“归去啊!”兮字作语助词解,众所周知,我不谈。现在我只谈来字的问题。清王引之《经传释词》云:“来、句末语助也。《孟子》:‘盍归乎来’,《庄子·人间世篇》:‘尝以语我来’,又:‘其有以语我来’,来字皆语助。”是其确证。  相似文献   

19.
《汉书·艺文志》为何不录《楚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探讨《汉书.艺文志》为何没有著录《楚辞》入手,梳理了《楚辞》一书的结集过程,探讨了《别录》与《楚辞》二书完成时间的先后,认为刘向写《别录》在先,结集《楚辞》在后,所以《别录》中没有收录《楚辞》,班固因袭《七略》既成体例,故不录入。  相似文献   

20.
利用《楚辞》及王逸注《楚辞》之用语规律,并结合通行的《楚辞补注》以外的《楚辞》本子及相关的传世文献相佐证,可以对今本《楚辞补注》中所见王逸《楚辞章句》部分“倒、脱、衍、讹”的错误内容进行合理性的勘正,从而有助于《章句》的进一步校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