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在直隶省发动的最大一次武装行动,它震动了京津;影响到全国。 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兵谏失败后,二十镇第七十九标第一营管带(营长)王金铭和第二营管带施从云,仍领兵驻扎在滦州。1911年12月下旬,王金铭与施从云商议后,便到秦皇岛附近的海阳镇,同驻扎在那里的第八十标第三营管带冯玉祥秘密联络。俩人彻夜长谈,决定等业已起义的烟台革命军一到秦皇岛,滦州和海阳两  相似文献   

2.
为郭松龄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时,张学良每遇困难,常自感叹:“有茂宸在,哪用我犯这份难。”①1981年“九一八”事变50周年之际,将军在台北与齐士英谈到:“若郭松龄反奉成功,中国历史将改写,可能就没有民国二十年的‘九一八’事变。”②将军回首往事,扼腕长叹:“如果当时郭松龄在,日本就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③1990年8月,将军在台北首次公开接受日本NHK采访组专访时也几次提到郭松龄。可见张学良对郭松龄眷念至深。然而,郭松龄并未引起史学家们的足够注意,偶尔提及,仍有“郭鬼子”。“叛乱”、“军阀混战”等等说法。笔者常为…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和中共北方区委领导的“三·一八”运动,距今整整60年了.“三·一八”运动与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弄清它们的关系,是研究“三·一八”运动的中心环节.“惟一是在帮助国民军”1924年10月,冯玉祥率部举行北京政变,组建中华民国国民军.冯王祥及其国民军的反帝反军阀倾向,使北方政局发生了有利于革命的重大变化.1925年,北京的大革命风暴一浪高过一浪,直至发展为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首 革命”.冯玉祥联合郭松龄倒奉,几乎使奉系集团土崩瓦解.先后遭受国民军覆灭性  相似文献   

4.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以郭松龄为首的部分奉军青年将领,因为不满张作霖勾结日本,出卖主权,推行祸国殃民的武力统一政策,在滦州倒戈反奉。他们决心以武力推翻张作霖军阀统治,摆脱日本帝国主义控制,排除军阀专横,消灭内战祸源,实现国家统一。反奉战争带有明显的进步倾向。因而得到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首的全国革命党派、进步团体以及广大革命群众的热烈声援。  相似文献   

5.
1925年11至12月,冯玉祥国民军和郭松龄东北国民军在华北、东北的直、鲁、热、奉广大地区与张作霖、李景林、张宗昌奉系军阀展开一场全面的激战(简称“国奉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国奉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现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本文试图对这场战争的原因、历史作用及其性质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冯玉祥生平小识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举世闻名的将军。他的乳名科宝,又名基善,字焕章,生于一八八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卒于一九四八年八月廿二日。原籍安徽巢县竹柯村。父亲叫有茂,曾当过泥瓦匠、雇工,后来投身行伍,在淮军当哨官(连长),母亲游氏,生子女七人,冯玉祥排行第二。他童年家境艰辛,七、八岁时就随  相似文献   

7.
金代开创纪功碑“大金得胜陀颂”碑是中国历史名碑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辞海》(1979年版)和《中国名胜词典》一都做了收录。该碑位于吉林省扶余市徐家店乡石碑崴子村,通高320厘米,龙首龟趺。正面汉字碑文八百一十五字,奉政大夫赵可撰稿,儒林郎孙俣书丹,碑额篆书“大金得胜陀颂”六字,是国史院编修官、金代大书法家党怀英的手笔;背面女真字碑文约一千五百余字,是世界上女真文字最多的碑刻,两种文字对照。碑文中叙述  相似文献   

8.
1911年4月27日(旧历3月29日)同盟会在广州的起义,又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役,是同盟会领导较大规模和惨淡经营的一次起义。在准备期中,同盟会几乎集合了全国会员的精英,作孤注的一掷,最后,和以往的起义一样,遭到了失败。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烈士的英勇牺牲,和清政府残酷的屠杀政策却激忿了全国的人心,使许多对清政府尚存在幻想的人,也下了最后的决心,走上反清的革命的道路。辛亥年(1911—1912)是清政府统治中国的最  相似文献   

9.
1956年,在黑龙江省泰来县塔子城出士一通辽大安七年的建塔题名残碑,高23、宽17、厚3.5厘米。刻文十六行,计碑阳九行,碑侧一行,碑阴六行,共一百五十余字(见摹本、  相似文献   

10.
冯玉祥将军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之一,是赤诚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值此冯将军罹难50周年之际,谨将他在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中的历史功绩,作以简述,以志纪念。一、国难当头,主动联共协商御侮大计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  相似文献   

11.
<正>此碑立于元惠宗至元五年(1339)。陈绎曾撰文、李彦博书(正书,29行,行最多102字,全文2208字)、任择善篆额(篆书"尼山书院碑")。郝宝宝闾等建。原石高320厘米、宽110厘米、厚35厘米。位于尼山孔庙大成殿前西侧北石。拓本310厘米×95厘米,无额,曲阜师大馆藏拓本编号74。《山左金石志》卷二四著录,附注"碑阴上下两层官吏姓名,凡九十四人"。明刘濬《孔颜孟三氏志》卷二、明陈镐撰孔弘干续《阙里志》卷九、明戴光等纂《邹县地理志》卷二、骆承烈《石头上的儒家文献》、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与国民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李大钊同志以极大精力从事的对冯玉祥及国民军的工作,是我党早期军事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谨就李大钊对国民军的统一战线工作及其在北伐战争中的地位作一初步探讨。(一) 及时确定争取国民军的策略。正确认识冯玉祥及其国民军,是李大钊能够及时确定争取国民军,与国民军建立统一战线策略的思想基础。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率部反戈倒直,举行北京政变,因曹锟、逐溥仪、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并在北苑召开会议,组建中华民国国民军。但当时冯玉祥自感力量不足,为了阻挡可能北上的直系势力,便邀皖系段祺瑞出来暂时维持政局,而奉系张作霖也乘机率十万大军入关。这样,就使北方出现了一个各种矛盾相互交错的极其复杂的政治局面。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评价北京政变和认识冯玉祥及其国民军,对他们应采取何种策略,就成为我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四、“横渠新院”和关学东来蒙古太祖六年,兼有“定远大将军”和“张载五世孙”文武双重身份的康侯先生张晋由陕西眉县原籍来到大都赐宅,接着到其封地滦州定居。官车一到城北五里,但见东西一列屏嶂,叫做横山;一个“横”字顿时引起他思乡念祖之情。因为他的家乡叫横渠镇,先祖大号也叫张横渠。史载:见横山,思横渠,他蓦然又想起韩愈的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于是他在滦州宅园门额上以“横”字为首,题写四个大字:“横云清逸”;意思是说,他像故乡横渠镇的一朵白云飘逸到滦州,但仍然像先祖横渠夫子那样清正自勉。张晋在滦州的最大功业,…  相似文献   

14.
乙瑛碑     
<正>《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名《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153年)刻,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该碑刻隶书十八行,行四十字。其内容为记鲁相乙瑛请求为孔庙设置百石卒史,以掌管礼器庙祀之事。碑文"骨肉匀适,情文流畅",为汉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与《礼器碑》、《史晨碑》并称"孔庙三碑",为历代书家所重。  相似文献   

15.
五、建武三年居延都尉吏奉册该册发现于居延破城子遗址第二十二二号房内,全册计木简十枚,完蝗无损。简长23厘米,其中除两枚“两行”宽为2.6厘米外,其余八枚均为1.3厘米。建武初年,窦融领有河西,称河西五郡大将军,此册即大将军府颁发的官吏奉禄例文书。  相似文献   

16.
从某种意义上说,彪炳史册的辛亥革命是以清末辛亥年一举成功的武昌起义命名的,因为后者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这场起义不是孙中山和同盟会直接领导的,而是在所谓“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引爆并取得胜利的,所以长期以来,无论是视武昌起义为“总理第十四次起义”的国民党史家,还是新中国的一代史学工作者,人们除了对被誉为“打响首义第一枪”的湖北新军工程营代表熊秉坤谈论得较多外,对发动和组织湖北新军革命士兵的有关领导者的研究显得很不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九八三年五月五日,在乐都县人民政府门前搞修建时,修建工人挖出一块完整的原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语碑。据碑文记载,此碑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代理碾伯县(乐都县)县长火灿刻立的。 碑文如下(见照片): 我们一定要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扫除净尽,我们誓为人民建设极清廉的政府;我们为人民除水患、兴水利、修道路、种树木及作种种有益的事;我们要使人人均  相似文献   

18.
1927年北伐战争时期,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第一军和胡景翼领导的国民军第二军在北方抗击、牵制着近50万奉、直、晋、鲁各系军阀势力,通过南口大战、西安解围、甘肃平乱,继而挥师东进,与南方国民革命军遥相呼应,会师中原,为铲除北洋军阀,完成北伐大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国民军所以能目标明确地策应北伐,并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是与李大钊自始至终的艰苦努力分不开的。 一、确立“联合国民军,打倒段奉”的正确策略 随着1924年11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刚刚宣告成立的中华民国国民军和奉系张作霖的不共戴天之敌——直系军阀倒台,国奉双方暂时维系着表面“合作”的局面。当时冯玉祥请段祺瑞出山维持政局,段却与张作霖暗通款曲,排挤冯玉祥。奉系15万大军三次进逼京畿,其武力称雄、席卷全国的野  相似文献   

19.
阎锡山在山西长期执政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锡山从1911年辛亥起义当选都督,到1949年太原解放为止,在山西执政达38年之久。中间曾因倒蒋失败下野一年多,但其时山西的军政人员仍听命于他。所以在国民党中央要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中,他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 一、天时地利人和 阎锡山处于中国封建王朝行将结束、民主共和国制度即将诞生之际。他顺应时代的要求,接受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参加了民主革命的组织同盟会,响应辛亥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山西的统治,29岁便当选为山西都督,成为统辖一省长达38年之久的封疆大吏。同时,从民国建立到太原解放,中国一直处于…  相似文献   

20.
<正> 大革命时期的冯玉祥,对革命的发展和失败都有一定影响。本文就这期间冯玉祥的功和过、政治态度转变的原因及其教训提出一些看法,请同志们指正。(一)从“北京政变”到“中原会师”对革命曾有功绩1924年10月,冯玉祥身为直系军阀集团的将领、北洋军阀政府的陆军检阅使,利用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机会,联合直系将领孙岳、胡景翼,发动了“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在北京的统治,囚禁贿选总统曹锟,驱逐溥仪出宫,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大计”。冯所统率的部队,从此基本上脱离了北洋军阀系统,改称“国民军”,以表示服从孙中山的革命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