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金元时期是中华民族史上第三次大融合的时期①。在东蒙古地区②,经过辽金元时期几百年的民族杂居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民族融合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加强。其融合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受统治民族强制性的影响而少数民族化趋势,一种是汉化趋势。(一)少数民族化趋势一、辽代的契丹化趋势在辽代,契丹族是统治民族。契丹族对以奚族为首的游牧民族和以汉人、渤海人等为首的农业定居民族,采取了不同的民族融合方式,以达到契丹化的目的。首先是对与契丹族经济类型相同的游牧民族,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奚族与契丹族同属游牧狩猎经济类型,…  相似文献   

2.
辽金时期契丹女真族马镫研究王世杰前人对马镫的研究,涉及辽、金者不多,可见,辽金时期契丹、女真族马镫的系统研究仍是一个空白。近年来,随着田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辽金时期有关马镫方面的考古资料不断发表,本文在此基础上,拟对辽金时期契丹女真族马镫的类型、年代...  相似文献   

3.
黄英伟  廖薇  张晋华 《兰州学刊》2009,(12):222-224
文章论述了东北里村在集体化时期人口特点和变迁情况。分别从家庭结构、人口增长速度、出生率、“三年困难”时期人口情况、人口迁移特点、人口结构和夫妻年龄差等几个方面论述这一时期的人口特点。以村庄为例来洞见全国这一时期的情况比较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都是象亿年层岩的形成一样,由漫长的民族文化的历史积压而成的。从共时平面看,一种语言的叠置表现为其内部多种方言的同体共生,从历时平面看,这种叠置实际上反映了一种语言的发展史。现代汉语方言,纷法复杂,差别迥异。就方言个体而言,每一种方言都是被历史一层一层地压扁在同一共时平面的实体,其内部结构既有古来的继承,又有后来的发展,呈现了时间的向度和空间的层次性;就汉语整体而言,现代汉语方言由南向北的地域差异,实际上反映了它从古至今的时间叠置。如果我们把现代汉语方言的差异梳理出来,呈现在…  相似文献   

5.
元词曲家出于“色目”者不凡其人矣,而身隶蒙古籍则绝少。孙楷第《元曲家考略》得二人焉,一阿鲁威(或称阿鲁灰,阿鲁翚),一杨景贤(又作杨景言)。《阳春白雪》云:“阿鲁威字叔重,号东泉,蒙古氏,南剑太守。诏作经筵  相似文献   

6.
7.
隋唐时期党项部落迁徙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四部分对隋唐时期党项部落的迁徙路线、过程及原因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证,并对以往研究者的某些观点与结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通过文章的考证,可以看出用唐时期党项部落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迁徙:第一阶段,从今河西走廊、青海湖及黄河上游(即河曲)以西之地迁至今甘、青、川三省交界区;第二阶段,从今甘、青、川三省交界区迁至今陕、甘、宁三边之地;第三阶段,从今陕甘宁三边之地部分迁至今内蒙、山西交界区。  相似文献   

8.
王文涛 《河北学刊》2012,32(1):187-194
东汉时河北的户籍人口密度和西汉相比,除个别地区外,普遍下降。黄河改道对魏郡、清河、信都、勃海四个郡国人口的增减产生了重要影响。河北汉族人口的减少、迁移与北方民族的内迁融合这两个方面一直在持续进行。东汉初年,河北人口的变动表现为边郡人口的迁徙和乌桓、南匈奴的内附。东汉中后期,流民是河北人口迁移的主要内容。东汉末年,战乱频仍,河北北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口变动剧烈,数量锐减。  相似文献   

9.
10.
土尔扈特蒙古武装起义,东返祖国始于何时,中外史载颇不一致。本文拟对此试作考析。起义始于何时的记述,按公历言,大体上可分为二说。一七七○年十二月说(亦即乾隆三十五年十月说)。此说首创于七十一(椿园)之《西域闻见录》,该书卷六《土尔扈特投诚记略》载:“时乾隆三十五年,天气温和,十月中旬,河水不冻,乌(渥)巴锡不能  相似文献   

11.
五凉时期河西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汉唐间河西人口以五凉时最盛根据考古材料及文献中的点滴记载,河西很早就有了人类的足迹,并在走廊的广阔区域内从事畜牧业和农业活动。从目前已知材料看,可以肯定汉武帝在此设置郡县之前,由于河西地区的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只有少量的农业,而畜牧经济可以容纳的人  相似文献   

12.
人口分布是人口的空间存在形式。反映一定地区范围内人口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区域性的人口科学的组成部分。探讨内蒙古蒙古族人口分布的现状,分析其规律,阐述其特点,将有助于区内蒙古族人口发展的预测,也将对有计划地发展蒙古族的经济和文化事业提供重要依据。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内蒙古蒙古族人口为2,489,378人,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72.97%,占内蒙古自治区总人口的12.92%。内蒙古自  相似文献   

13.
文中选择了近几年在新疆天山东、中部地区发现的一批风格典型的、以骑马人等形象为主题的岩画,使用文化因素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其中所表现的各种细节的考释和整体艺术风格的判断,参以文献记载和其他考古资料佐证,证明了这批岩画大致属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也就是突厥时期的作品。从而为岩画绝对年代和文化属性判断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期巴人的分布与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巴人形成以巴郡、南郡、武陵郡以及邻近的汉中郡、犍为郡、广汉郡为集中的聚居区,同时又因外出为官、军事征调、叛乱外迁等原因,在巴地以外的区域形成分散的居住区,形成巴地巴人集中分布、其他地区零星分布的大体格局。从时间尺度上看,秦代巴人主要分布于巴地,汉代才逐渐形成巴人集中分布与外地零星分布的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是与朝廷加强对巴地控制的总体思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文山地区发现的可以背着走的织布机,这是苗族迁徒农业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苗族人在很古老的时候就会纺麻,有麻崇拜意识.中国用麻的历史比用丝和棉的历史长.迁徙农业中的粮食要素有小米、马铃薯、荞麦、玉米等,俗语说“桃树开花,苗族搬家”,苗族就主要依靠这些粮食度过迁徙的艰难岁月.迁徙中苗族有效地因地制宜创造了棚架房、土房、草房等,与此同时还创造了治病防病的苗族医药.  相似文献   

16.
在蒙古汗国的经济结构中,仍以游牧为主,但是,农业比重却日益增长,屯田就是重要的表现形式.汗国屯田,分布广,意义大,是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内容.对此,中外学者虽有旁文,但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欲通过这一问题的探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蒙古族人口已达3,411,657人,其中内蒙古蒙古族为2,489,780人,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73%。虽然蒙古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很小,但是他们分布的地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左右。这里有广阔的牧场、农田、森林以及丰富的矿藏资源,在我国四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人口增长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控制人口增长对国家与民族的长远利益与四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祖国民族大家庭中一员的蒙古族,也同样存在着人口增长如何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辽金元三朝均是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在政治和文化方面都有其特殊性。三朝与中原文明皆存在一定隔膜,经学基础较为薄弱,就经学成就来讲,的确无法同汉唐两宋比肩。但辽金元经学决非一无是处,而是有其独立品格,尤其是在经史观、夷夏观、道统论、四书六经观等方面,还提出了符合政治、学术情势的新观点,体现出北地经学的独特风貌。可以说,辽金元三代经学是中国经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在中国思想史上并未缺席。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中甸民族迁徙与融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琼 《学术探索》2005,(2):126-130
明清时期随着木氏土司在滇西北统治地位的确立及其扩张,纳西、白、彝、汉、傈僳等少数民族开始移入中甸,使生存环境较恶劣的中甸藏区的民族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各民族在生存及开发中甸的过程中,相互经历了民族间的融合和独立发展的历程,不同时期发生的纳西化、藏化、汉化等的融合趋势及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促进、同中存异的发展趋势,奠定了中甸近现代民族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由契丹和女真族分别建立的辽、金王朝,其化发展脉络有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共同或接近的自然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明程度,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以及接受汉化影响等,是契丹与女真,辽与金化出现共同之处之原因;而其族源不同、借鉴吸收汉化程度各异以及自身因素、所处时代背景等,又是导致其化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