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近几年民间舞作品出现的民族性淡弱的趋势进行分析,从教育的角度探索解决民间舞创作的民族化问题.从民间舞教育上,我们应当进一步梳理中国民间舞的来源与组成部分,并在原有教材基础上总结更加适用于中国民族民问舞的教材,开设"原生态民间舞蹈"课程,使学生对民间舞的学习有对民间舞本质的认识,通过民间舞教育使民间舞在民族化上回归它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2.
民族民间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其现状,民族民间舞的内容主要来自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在经历了千百年的流变之后,民族民间舞逐渐成为我国专业舞蹈教学及高、中等师范艺术教育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其教学价值可以从“身”与“情”的关系,以及身体协调性、文化视野的观照、舞蹈语言创造意识等诸多方面加以探讨,使中国民族民间舞这朵艺术奇葩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3.
民族民间舞作为一种艺术,要与时俱进,要在继承中发展,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创新首先要从创作起步。通过创作不断赋予民族民间舞以新的生命力,使民族民间舞更具时代性,使民族民间舞永远被前进着的社会民众所接受、所喜爱,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民间舞艺术奇葩永远绽放于世界艺术的百花园中。  相似文献   

4.
自然与文化原生态:生态人类学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态文化的概念,是对于自然原生态中“原生态”概念的借用与发展。自然原生态是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构成的整体,即自然的、自发的自然生态。文化原生态是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进行文化创造时所建构的生活样式和呈现出来的的文化形态。从广义上界定,原生态文化就是发生在农业发生时期,人类为适应自然而创造的相对自然的文化形态,是农耕时代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5.
当传统的民族文化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具有民族瑰宝之称的民族民间舞蹈编舞艺术应如何适应?本文从一名舞蹈演员、舞蹈编导工作者的角度,通过社会调研,从“在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中镶嵌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在朴素的原生态舞蹈中注入多姿多彩的现代编舞技法”、“经典文化与现代民族民间舞并存”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审美观的渐变,具有民族瑰宝之称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如何发展,发展趋势怎样?本文从一名舞蹈教学工作者的角度,通过社会调研,分别以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朴素的原生态舞蹈融入多姿多彩的现代舞蹈技法和不朽的经典传承与现代民族民间舞并存三个方面,论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的话:教育活动史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且不断运用新的史料、新的视角来解读和走近中国教育的"原生态"。就史料选取来说,赵国权的《图像史料:教育活动场景的别样诠释》从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及绘画中挖掘出文本史料不曾有的两汉教育信息,认为图像史料不仅是对文本史料的重要补充,而且还是对教育活动更贴近历史的真实的描述。就研究视角而言,教育身体史研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传播空间狭小并不断消失,2004年在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国家舞台的推动下,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被纳入主流文化的范畴,国家舞台给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带来了地位的提升与广泛的传播,本文从这个现象入手,尝试探讨国家舞台与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之问的关系,并且得出结论:国家舞台促进了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保护与发展,在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不断消失的今天,二者的结合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具有民间舞基本技能,并使该技能标准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可操作性,将舞蹈中的民族民间舞技能标准内容细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诗集《地铁》是"新湘语"诗人哦该的代表作,以身体修辞的视阈观之,其诗歌具有清醒的平民化身份意识,诗人通过对世事万象的原生态呈现,依靠"身体"的肢体动作和切肤体验,传达给读者一种身体的疼痛感,进而实现对身体意识的解构,影射出对生命的关怀和存在的焦虑,在日常琐事里建构其独特的身体诗学。  相似文献   

11.
家屋作为私人空间与村寨作为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为人们的身体提供居住和活动的空间。然而在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傣德人家,家屋、村寨在作为建筑学意义上的物理空间之外,则更多展示出该社会关于建筑与人的生命关系的认识。在这一认识体系下,家屋、村寨与人一样都是有魂的,前者不仅是后者容留身体的物理空间,更是后者安顿魂魄的魂体空间。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家屋、村寨与人的身体一样,都是有生命、需喂养、要维护的。可以说在耿马傣德的观念系统中,这些建筑物与人的生命体之间是一种同形同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保护我国当代原生态民间舞蹈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各民族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各民族的原生态民间舞蹈有可能失传。保存原生态民间舞蹈具有文化意义、经济价值和发展当代我国民族舞蹈的基础价值。应采取颁布保护法,依法保护;构筑保护空间,人为保护;依照保护原则,原貌保护;根据舞蹈特点,整体保护等措施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3.
对傣族民间舞动态意象演变的结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舞是由特定文化群体利用文化物质材料和文化主体精神综合创造的动态意象.它有两种基本的类型,即特质意象和创造意象.特质意象使傣族舞在创造变化中始终保持民间舞动态意象的文化特征和标示.创造意象使民间舞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具有不同的时代展现.  相似文献   

14.
基于身体社会学视角,探讨了在幼儿园这一教育场域中,由于教师对幼儿“前台”与“后台”生活的割裂,塑造了幼儿去个性化的身体,最终达到了对幼儿身体控制的目的,却造成了幼儿本性的束缚和压抑。为此,提出幼儿园“前台”与“后台”相互融合的策略:一是增加“后台”自主活动时间;二是扩大“后台”自由活动空间;三是注重幼儿“前台”与“后台”的身体体验。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后期,西方文化思想界开始了所谓的"空间转向",空间理论影响到包括文学写作和研究在内的多个社会科学领域。在中国,90年代的"身体写作"从女性身体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表征实践活动,成为建构女性存在空间的起点,由此打破了历史主义的线性逻辑,进一步将空间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写作实践进行了相互的印证。  相似文献   

16.
作家笔下的城市空间是一种富有生命的表征空间。在表征空间中,身体是人与空间、感知塑造空间的唯一中介,身体的运动会烙印在空间之上。人塑造和丰富着空间环境,空间也生产和塑造着人。身体在城市中行走,贴近城市的日常生活,串联起城市的空间,使静态的空间成为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动态记忆。朱天心的《古都》、《匈牙利之水》,分别从穿城走巷的视觉体验和嗅觉感知两个角度书写了对台北的认同。朱天心借由"我"的身体行走于日常生活的空间,以身体为媒介,通过视觉和嗅觉勾勒出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忆。寻找从自己的身体出发,与生活的土地连接而产生认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节奏在民间舞中不仅赋予它各异的风格特征和特有的动律,也是表达内在情感的基础,同时还具有烘托气氛和展观人物个性的独特功能,通过还对民间舞中节奏空间性进行分析探讨,从而体会、认识和掌握节奏的空间性。  相似文献   

18.
一人们的心灵与精神历来是哲学界反思的对象,对心灵本质与位置的探讨在众多哲学家的思维中曾映出现,在理论界和普通人中很信奉与流行的当推被称为“官方学说”的笛卡尔的心身二元论。笛卡尔的心身二元论认为:每个正常成人既有身体又有精神,且二者相互协调、彼此平行、各自独立。人的身体是受物理法则支配的空间存在,人的精神则不受物理法则支配。人的身体活动是人可告知的;而人的精神则是非本人不得以知的,其活动是内在的。也就是说,有关精神的东西同有关身体和身体活动的东西毫无瓜葛与牵连。每个人都有相互平行的两部历史:一部由…  相似文献   

19.
绘画艺术的自我意识,是在摄影的刺激下形成的.绘画与摄影的区别表现在眼、手、心三个方面.摄影提示了绘画不是模仿,而是“有意味的形式”.绘画的“形”不等于“形象”(再现性形象),而毋宁说是“形式”(抽象性形式).绘画线条的意义从笔触中获得肯定,笔触和线条是画家身体活动的结果,因此绘画作品中有一个“看不见的身体”存在.构图是绘画处理中最根本的问题,其与空间互为表里,空间意识表现为画框意识与平面意识.绘画史呈“从形象到空间”的趋势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裕固族原生态民歌的电视传播存在节目类型单一、文化功能弱、商业化价值观念渗入等问题。可通过创办品牌化民歌节目、培养受众兴趣和引导电视媒体价值观等方式,来拓展裕固族原生态民歌电视媒体传播的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