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拉伯语是世界上六大语言之一,也是阿拉伯民族和全世界穆斯林的共同语言。语言是文字的基础,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的文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阿拉伯人的祖先就已开始使用渊源于闪米特语的阿拉伯语了。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产生的伊斯兰教及其传播,对阿拉伯文字的发展和完善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伊斯兰教产生前后阿拉伯文字的发展情况作一概述。目前使用的阿拉伯文字只有28个辅音字母,无独立的元音字母。这种文字是字母与字母连写的,不同于古代也门使用的穆斯奈德文字。穆斯奈德文字的字母是分离的,词  相似文献   

2.
公元11世纪,伊斯兰教和《古兰经》的有关资料开始传入俄国。首先是从东罗马帝国传入有关伊斯兰的史书和著作,这些书藉从宗教论战的角度出发,因而在长达几个世纪中,俄文版的文史书藉充满对伊斯兰教历史、教义、本质的曲解和篡改,先知穆罕默德被描绘成一个幻想式的神话人物。 随着俄国与阿拉伯各国间外交、贸易关系的发展,大批俄国商人、旅行家、朝觐者和外交官把清真寺、宗教仪式、节日、教规与教法等书刊和资料介绍到俄国,使俄国人对伊斯兰教的了解逐渐趋向客观真实。 公元15世纪末,一本详细介绍麦加、麦地那和先知经历的书被译成俄文,15~17世纪,一些重点介绍伊斯兰教的俄文著作也先后问世,与以往比较,这些著作更客观、更理智地介绍了伊斯兰教。因而,《古兰经》作为一本记载伊斯兰教法和信仰的经典受到俄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随着俄罗斯帝国版图的扩大,它管辖下的穆斯林不断增多,俄罗斯与伊斯兰各国的交往也日益增多,把《古兰经》译成俄语的愿望日趋强烈。 15~17世纪,立陶宛的鞑靼人曾将《古兰经》译成白俄罗斯文,这部译作迄今保存在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院图书馆内,为手抄本。手抄本使用的是阿语原文和用阿拉伯字母书写的白俄罗斯文,两种文字彼此穿插,显然,这是一种用白俄罗斯语解释经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语作为《古兰经》的语言,对其他伊斯兰国家的民族语言影响很大。波斯语、库尔德语、帕修特语、达利语等至今还借用阿拉伯文字母来书写。拉丁化之前的土耳其语、斯瓦希利语、马来语、印尼语也一样。阿拉伯语的词汇对其他语言的影响更大,它在这方面的“扩张”已渗透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4.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是伊斯兰国家法律、道德、精神生活及伦理关系等一切准则的最后依据。由于《古兰经》的文字是最规范的阿拉伯语,所以每个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不但在做礼拜时诵读《古兰经》,而且把它当作学习阿拉伯语的读本。回历25年(公元645年),由哈里发奥斯曼主持抄写的《古兰经》奥氏本成为最后定本。在奥斯曼统治时期,伊斯兰帝国的疆界已由阿拉伯半岛扩展到埃及、沙姆、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5.
公元5世纪末~7世纪初,标准阿拉伯语(简称阿拉伯语)原是阿拉伯半岛上阿拉伯人的“通语”.伊斯兰教产生后,半岛各部落统一成一个民族,阿拉伯通语通过《古兰经》的成书及书面加工,成为阿拉伯民族语.此后,阿拉伯语随着阿拉伯民族疆域的扩大,逐渐成为区域性的民族语和世界性的伊斯兰教中介语.本文主要探讨中世纪阿拉伯语在西亚、北非的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产生以前,阿拉伯人信仰多种宗教。远在公元前,犹太教就传入了阿拉伯半岛。公元最初几个世纪,犹太教在泰邑玛、海巴尔和叶斯里卜(即麦地那)等地的势力,已相当强大。也门的阿拉伯部落,信奉犹太教的也不少。希米叶尔国王祖·诺瓦斯,就是一个犹太教徒。传入阿拉伯半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作为一种宗教,一种文化,是阿拉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常称之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讲阿拉伯语和信奉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民族主要的文化特征之一。伊斯兰教产生之后,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强盛和对外扩张使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在世界各地得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语对阿拉伯民族统一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人民的民族语言。尽管从东亚中心的两河流域到尼罗河畔直至大西洋沿岸的北非阿拉伯马格里布国家有着各自国家的不同方言,然而,阿拉伯语仍被认为是统一的民族语言,是跨越地区跨越国界相互了解、沟通思想的语言工具。阿拉伯国家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种族、亲缘、近邻的关系,但是,阿拉伯国家直至伊斯兰宗教的兴起才开始有了共同的历史、团结的民族和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之所以能传播的一个历史解释是宗教缘故,这并不表示阿拉伯语自身不能生存。阿拉伯语不仅能作为宗教语言存在,而且给了操各种语言的穆斯林一个共同生活的语言环境。 阿拉伯文字是文明的财富,是修辞学的一大奇迹。集信仰、思想、文学、宗教于一书的《古兰经》是用阿拉伯文字写成的最伟大的阿拉伯语著作。无疑,我们会坚定不移地维护它,如同所有的文明民族、天神教教徒维护他们的经典著作和宗教语言一样。哈里发麦蒙曾清楚地说道:“如果那些外国的国王们向我们炫耀他们的经典著作和宗教语言时,我们就应该自地向他们展示无处没有、无时不在、人人会读、  相似文献   

9.
阿拉伯书法和中国汉字书法一样名驰遐迩。阿拉伯书法伴随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与中国的汉字书法互相影响,逐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阿拉伯书法艺术。经字画,就是阿拉伯书法与伊斯兰艺术在中国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书法艺术之一,是中阿文化艺术相互交流、融会贯通的一朵奇葩。早在伊历二三世纪时,阿拉伯书法艺术就已达到极高的水平。由于《古兰经》中有一百多处提到书写的重要性,并“命人用笔写字”,“传授知识”(《古兰经》96:4),这  相似文献   

10.
公元十五世纪,穆斯林在安达卢西亚败于欧洲基督徒之后,阿拉伯人试图在人烟罕至的非洲边远地区传播伊斯兰教,以弥补他们在西南欧的损失。实际上,早在伊斯兰教兴起不久,约公元八世纪(回历二世纪),阿拉伯人就力图将苏丹并入伊斯兰阿拉伯世界的版图,只是由于苏丹境内努比亚势力强盛,他们才未能如愿。阿马拉·冬格斯与阿卜杜拉·加麦伊  相似文献   

11.
书法是一门技法性很强的艺术,从广义上讲,全世界每一个民族只要有文字,都会有书法这门技艺。阿拉伯书法的发展是与宗教紧密相联的。由于禁止绘画,书法艺术的内在价值受到重视。在伊斯兰初期,产生了以抄写《古兰经》为特点的书法艺术,因为在伊斯兰美术中,除书法外其他均不得接触《古兰经》的经文,这也就是书法在阿拉伯美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伊斯兰教严禁崇拜偶像,这是它严格一神论的必然结果。 伊斯兰教义学家认为,表现人类和动物是真主独享的权利,侵犯则是大不敬。因此在建筑装饰中只有阿拉伯文字、植物和几何图形,这种画饰后来发展为别具一格的绘画艺术,体现在清真寺及阿拉伯手工艺品如地毯、帷幔、坐垫、天花板、墙壁和帽子的装饰上。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宗教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寺内绝无偶像供奉、动物图形之装饰。中国清真寺大殿无论华丽还是淡雅,饰以彩画还是素雕,大都以《古兰经》经文作装饰,从而形成中国伊斯兰教装饰艺术的一大特色。很多人注意到,在回族穆斯林家庭堂屋墙壁中或门楣上,都书写或悬挂着一段《古兰经》经文,它由中堂和条幅组成,或单独使用,中堂用杰利三分体书写,雍容端庄,条幅由菱形库法体书写,方整雄健。书写在门楣土的经文叫“经字都阿”,即阿拉伯文祈词,常见的有清真言、  相似文献   

12.
阿拉伯书法艺术的形成我国著名的阿拉伯历史学家纳忠教授指出,阿拉伯人从各部落的不同语言到统一的语言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公元7世纪以前,不存在统一的阿拉伯语。由于社会经济落后,阿拉伯人一般由分散的游牧部落组成,各个部落有自己的方言。虽同属阿拉伯语种,但差异很大。由于伊斯兰教的出现和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种思想体系,是一种以伊斯兰为主导因素的世界文化类型。本文试以伊斯兰文化为基点,从艺术方面入手,对伊斯兰教的美学思想和美学特点作一些探讨,以请教于专家学者。一、文化氛围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年轻的宗教,自7世纪兴起后,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壮大强盛,形成了一种外向的、开放型特点。8~12世纪,经过几百年的开创和发展,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进入最辉煌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7世纪,随着伊斯兰宗教和政权的诞生,在古代闪米特文化基础上,以伊斯兰精神为核心,通过吸收外来文化的精粹而产生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由于萌生和成熟时期所处的特殊条件——历史和地理条件——使其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赋有下述三个明显的特点. 它的第一个特点是“宗教本位”.“伊斯兰文化”,实质上是一种以宗教——伊斯  相似文献   

15.
在伊斯兰历史上,释奴问题是值得考察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阿拉伯-伊斯兰历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种族上说,释奴既有白种人,也有黑种人和黄种人.从宗教上说,释奴改宗前既有犹太教徒,基督教徒,也有祆教徒和佛教徒等,宗教背景相当复杂.释奴和阿拉伯人的斗争结果是,释奴最终执掌了政权,改变了命运,但同时也接受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释奴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贡献是全方位的,涵盖了文学、历史、宗教、语言、艺术、自然科学等领域.他们既是阿拉伯社会中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在伊斯兰历史上,释奴问题是值得考察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阿拉伯-伊斯兰历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种族上说,释奴既有白种人,也有黑种人和黄种人。从宗教上说,释奴改宗前既有犹太教徒,基督教徒,也有祆教徒和佛教徒等,宗教背景相当复杂。释奴和阿拉伯人的斗争结果是,释奴最终执掌了政权,改变了命运,但同时也接受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释奴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贡献是全方位的,涵盖了文学、历史、宗教、语言、艺术、自然科学等领域。他们既是阿拉伯社会中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是阿拉伯一伊斯兰文明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上,28个阿拉伯语字母的排列顺序曾经有过多种形式,现择其要者分述如下:早在伊斯兰教产生以前的蒙昧时代,阿语字母的排列顺序取组合式,即有三到四个字母组合成一组成群排列。这种组合式的成群排列法又分成两种。海湾各国、叙利亚、约旦  相似文献   

18.
文本被视为一种记忆。本文以《一千零一夜》为例,从文本学分析的角度,探索《夜》反映的阿拉伯伊斯兰帝国鼎盛时期——阿拔斯王朝前期的社会风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通过故事的表征分析,我们看到,《夜》的民族身份认同本质上是以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同一性,并以伊斯兰教为核心思想,"阿拉伯人"不再仅仅限于种族和血统含义,而是包含了宗教和文化概念,甚至以"穆斯林"的宗教身份涵盖"阿拉伯人"的民族身份。  相似文献   

19.
一、伊斯兰伦理的缘起伊斯兰伦理的基本成型大约是在阿拔斯朝。阿拔斯时期,随着阿拉伯穆斯林思维的不断成熟,随着外城思想文化的不断渗透,在宗教训言基础上的伊斯兰伦理道德被广大思想家、哲学家、法律学家所重视。综览伊斯兰伦理的全部,可以发现伊斯兰伦理实际上是从伊斯兰教律之中衍生出来的。自伊斯兰教创立以来,尤其是伊斯兰经典《古兰经》在阿拉伯地区流传之后,穆斯林就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伊斯兰教律看成是自己行为的规范。因为,所谓阿拉伯伊斯兰伦理,实际上就是宗教伦理,即便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过来自波斯、希腊等外部伦理思想的影响,但它所具有的伊斯兰宗教色彩始终是十分浓郁的。如英国著名学者诺·库尔森所言,“所谓《古  相似文献   

20.
剑桥大学出版社1970年初版、1977年再版的《剑桥伊斯兰史》,由世界各地区研究伊斯兰和阿拉伯问题的专家共同编写而成,是一部全面介绍伊斯兰史的巨著。主编是伦敦大学阿拉伯史教授普·姆·霍尔特、伦敦大学波斯语教授恩克·斯·拉姆伦汤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的伯纳尔德·勒威斯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