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典论·论文》里提到的“四科八体”,其中的奏、议、书、论、铭、诔这六种属于应用文体。仅从这一点来看,说它是“文学专论”就不符合原著的内容实际了。曹丕《典论·论文》并非是“文学专论”,而是既包括文学创作又包括应用写作的中国古代文论。其中,“经国之大业”说、“文本同而末异”说、“文以气为主”说等三个重要观点,也同样是适用于应用写作的理论总结。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而深入地研读《典论‘论文》的原薯.我们便会发现,所谓《典论·论文》是“文学专论”云云,往往都带有以偏概全的毛病。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的《文心雕龙》研究,一般都把它当作文学理论著作看待。即使承认它包括文章学理论,也仅因为在“文体论”中绝大部分篇章谈的是“非文学”文体。而谈写作理论的那一部分,则几乎定论为“创作论”;总论与批评论,也被认为主要针对文学创作。近几年来,“文章学”、“写作学”兴起,更多的人开始注意到《文心雕龙》也是“应用写作”的理论著作。公正地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的文体论部分在学术上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它“文”、“笔”并重 ,强调有补于世的务实文风 ,是摒弃文坛浮艳文风的宣言书 ,是我国写作学史上文体研究的典范 ,是包括文学文体和各种非文学文体写作的理论指南 ,是构成《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对策写作论”是《文心雕龙.议对》篇的一个重要内容。“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是刘勰对于“对策”写作的形象性描述,是“对策”在写作上的美学要求,它体现了《文心雕龙》始终强调的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理论原则。这一个美学要求,既阐明了“对策”写作与一般议论文写作的区别,也阐明了“对策”写作与文学写作的根本区别,同时也给人们指出了提高“对策”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根本途径。刘勰的“对策”写作理论,对于当今的申论写作仍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写作学学科话语的最高理想是哲理性与操作性的统一 ,即理论的深刻性与实践有效性的统一。马正平教授主编的《高等写作学教程系列》中由“写作秩序论”、“写作美学”、“写作文化学”、“写作思维学”“写作智慧论”、“写作措辞学”等高度原创性理论构筑的非构思写作学理论体系 ,基本达到了这一学术境界。这样 ,这套教程便成了中国当代写作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6.
庞朴《公孙龙子研究》说:“《公孙龙子》是诸子书中最难读的一本,而《指物论》又是《公孙龙子》中最难读的一篇。”为阐释《指物论》,也不啻百家争鸣。其中不免“以意逆辞”。百家讲公孙龙,公孙龙也就有百家之貌。《指物论》最难理解的是“物”、“指”、“非指”三个概念。下面先看看三种有代表性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钟嵘《诗品》所传达的诗歌本原论与中和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本原论的一个方面言之 ,钟嵘写作《诗品》的动机是为了使当时诗歌创作界、评论界由“邪”趣“正” ,从“无序”至“有序” ,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谐和。从本原论的另一方面言之 ,钟嵘把诗歌的起源看作是“天人合一”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才思与文章写作的关系,在刘勰以前就有人谈论了。晋葛洪说:“夫才有清浊,思有修短,虽并属文,参差万品。”(《抱朴子·辞义》篇)这是说由于才思的不同,造成文章写作的个别差异。可是才的“清浊”究竟指的什么,还是很难弄清楚的。而且从魏晋以来,文人对于才性的同异,有不同的看法。《世说新语·文学篇》称:“(钟)会撰‘四本论’。”刘孝标注引《魏志》日:“会论才性同异传于世。”下面解释说:“‘四本’者,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合,才性离也。傅嘏论同,李丰论异,王广论离,钟论合。”  相似文献   

9.
《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第一篇。刘勰在详尽地论述了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和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和特点时,首先就谈神思,可见,《神思》篇在整个创作论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范文澜同志说,《神思》“为提洁纲维之言。”(《文心雕龙注》)是深知作者之用心的。从《神思》篇的内容来看,可说是一篇创作论概论,创作上许多重要理论问题几乎都有所论及,而且不乏精辟的见解,因此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认为是“研究刘勰整个创作论体系的一把钥匙。”(《文心  相似文献   

10.
《两论》研究中的若干史实考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的讲课时间与写作时间是不同的,《实践论》的讲演时间可能在1937年7月初,写作整理完稿时间则在7月,而《矛盾论》的讲演应在“七·七事变”之前,文稿写作整理的完稿时间则在1937年8月7日;《两论》初稿是根据讲课记录稿和讲课提纲整理而成的;解放前,《两论》未有修改痕迹;3本前苏联教科书则是毛当年的主要参考书。  相似文献   

11.
研栁漫话     
《六逆论》只论“三逆” “六逆”之说载于《左传》,叫作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 柳宗元用《六逆论》来作题目,以常理论,就该把这“六逆”全部加以讨论;然而文中却说:“余谓少陵长,小加大,淫破义,是三者固诚为乱矣。”一笔带过之后,就不再有只字片语论这三条,而只洋洋洒洒论那三条。因此可说,《六逆论》实际是《三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王亚南对中国政治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对中国地主阶级国家、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制度的一个极为重要问题—官僚政治的研究有杰出的贡献。早在1943年,王亚南就开始了中国官僚政治的研究。1948年,他对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的最主要成果《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问世。解放后,他的此项研究仍在继续。一有可能就把它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如1950年1月在《新建设》发表了《论社会转形中的官僚阶层》,1953、1954年又写作和出版了《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论纲》一书,其中的“地主经济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地主经济与天道观念的政治思想”、“地主经济与中国社会长期停滞问题”诸篇,对  相似文献   

13.
一柳青的《创业史》迄今有两种版本,即一九六0年问世的原版,一九七七年经过修改后的新版。修改作品,本来就是创作的一部分,是完善创作的重要步骤。然而,《创业史》的修改并非溢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却成为一个具有实质性的问题而异见纷起:“作家失误说”“藩谋巳久论”等。联袂以往结论,笔者总觉理穷,似有一种假言推理感。譬如有人这样认为:“因为《创业史》的写作年代是极左思潮开始泛滥的年代,所以柳青和《创业史》就一定受了影响。”(《文学简报》第4期第6页,中国作协西安分会编) 其实,据考究’《创业史》的写作年代是一九五四年。此时正如《决议》所讲:“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有步骤地实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马克思关于俄国社会发展的新思想说成是“跨越论”并进而说成是社会发展的“东方道路”,这种观点值得商榷。马克思晚年写作《人类学笔记》是为了完善和发展唯物史观的需要,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马克思有关于俄国社会发展的新思路,但没有什么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5.
熊十力的《心书》(1918)、《新唯识论》(1944)、《读经示要》(1945)等著作既反映了熊十力对王船山的学术思想的认识历程,也大体反映了民国时期熊十力对王船山学术思想的研究情况。《心书》所论王船山学术是熊十力早年思考人生与哲学关系之时对船山“道器一元”论的初步体悟;《新唯识论》则以“翕辟成变”说对船山易学之“乾坤并建”等宇宙观有继承有批判;《读经示要》以“尊生”“明有”“主动”“率性”四说对王船山学术及精神进行了总体评价,其有认同王船山学术之处,也有不认同之处。总之,因熊十力的哲学宗主、宗旨不同,其为学之道与王船山也就同趣异旨。  相似文献   

16.
历代人们对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给予了高度评价。或论其行文、风格 ,或论其布局 ,或论其内容。然而 ,对其半写“天”半写“人”的情形视而不见 ,对其探讨天道与人事之间关系的创作意图 ,更缺乏足够的认识。从反面说来 ,如果看不清它的写作情形与意图 ,不认为是一首“究天人之际”的佳作 ,就无法正确把握它的全部内容和整体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嚼咬丛札     
成语“嚼字咬文”通常常写作“咬文嚼字”,意思据说是“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也形容死抠字句或卖弄学识”,含有那么一点贬义。但是,上海办有一刊偏偏定名《咬文嚼字》,唐弢《论咬文嚼字》说:“我们需要咬和嚼。”明明是褒扬的意思。笔者不论褒贬,不揣浅陋,在此嚼咬一番。  相似文献   

18.
《逻辑哲学论》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一部名著。其篇幅不大,全书不过五、六万字。但它却是作者维特根什坦在长时间中研究和思考哲学问题的成果或结晶。维特根什坦从酝酿到写成《逻辑哲学论》一书,惨淡经营历数年之久。他在1919年3月13日给罗素的信中说:“我写了一本书,名为《逻辑哲学论》(Logisch—philosophische Abhandlung),它包含了过去六年我的全部工作”。下而就目前看到的维特根什坦在这一时期所写的笔记、书信等有关文献,对《逻辑哲学论》的酝限和写作过程略作介绍,使读者了解一点维特根什坦思想形成的背景材料,或许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19.
“文革”期间,有一个日本人写了一篇题为《“毛泽东哲学”的本来面目》的文章。他在文章的“前言”中写道:“拙文的大部分篇幅是用以考究《实践论》和《矛盾论》本来面目的。”这个日本人经过一番“考究”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把现在的《实践论》、《矛盾论》版本同西洛可夫等人编著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直接对照一下,我们就会看到不仅“两论”同西洛可夫《教程》的主要论点一致,而且“两论”是把西洛可夫《教程》的简单  相似文献   

20.
拙稿《“地”的“分辨”古义试证》一文在《中国语文》1982年第一期刊发以后已有8年,读到了谢质彬同志的大作《“地”有“分辨”义吗?》,不胜欣慰。因为学术研究的开拓,最可怕的是莫过于毫无反响的沉寂;而如果是误入歧途,更是需要有人指点迷津。笔者写作当时,题目即明言“试证”,结语又加“似应”云云揣拟之词,乃是出于对所论问题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