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依据对中技生职业规划现状调查结果,分析当前中技生职业规划的实际情况。对自身专业不够了解、对社会期望值过高、学校和自身对职业规划不够重视等原因阻碍了中技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为此,通过加强中技生职业规划的意识、建立高素质的职业规划指导队伍、指导中技生确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加强中技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构建中技生人才成长的“阶梯桥”等对策,以期引起中技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长春某高校大学生逃课现状做了详细的调查.此次调查客观反映了该校大学生的逃课状况,并对该校大学生逃课的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应对的对策,基于此,以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4.
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与落脚点."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真谛.主体性教育的立足点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历史的主人.主题性教育特别强调教育的独立性,教育过程的民主性,教育方法的选择性,教育目的的精神性,教育理论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5.
6.
7.
一、会计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性
1.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会计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具体而言,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逃课也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它已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本文通过查找大学生逃课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措施,为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促进学校师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历史上的众多教育家和近现代的许多教育理论和著作,也对主体性教育内涵从不同程度上作了大量精辟论述。在当今这个时代,如何进一步增强高职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主体性教育的有效性和实际效果,已成为摆在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从真正意义上把学生在学习、实践、就业中所遇到的问题,毫不动摇地摆在思想教育的核心地位来加以思考和解答。教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要求,当然这是由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7):130-131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师生访谈、问卷调查、实验对比等研究,以便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和原因有更客观的了解,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激发大学生上课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高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我国主体性教育的内涵、发展概述以及主体性教育在国内教育领域的几点应用。其中,应用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学校文化建设和德育三个方面,力求在主体性教育的改革过程中能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目前高职学生厌学主要是由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放松,挫败感强烈等几方面心理原因引发的,要消除高职学生厌学心理就要尊重学生,及时归因,正确引导,让学生热爱学习;讲究方法,让学生自觉克服厌学心理。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学生逃课现象司空见惯,本文根据学生逃课的现象与特点,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学生逃课原因,并提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转变学习观念、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管理与考试制度改革、严格制度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技校生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提出教师和家长以及学校的首要任务是了解情况、分析原因,设法解决学生厌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义务感、主体性是人权意识的基础.增强大学生的义务感,培养他们的主体性是人权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义务感的培养与主体性的发挥往往会产生矛盾.因此,从理论上来认识义务感和主体性以及两者关系是重要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依法制定校规,规范义务感教育的内容;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充分参与"校园规则"的制定、实施过程;端正大学生的人权理念,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依法行使权利,从而增强人权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三大构成作为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技工教育“2+1”的改革模式之下,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分析了三大构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合理的课程改革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学校教育层面寻找中职学生厌学的原因,提出了学校要从优化基础课教学、提高专业课开课率并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校的"职业化"程度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逐步爱上学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列举了部分大学生厌学的表现,并分析了他们厌学的内外部因素: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不足、自我效能感低、社会异化价值观冲击、实用主义教育观影响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老化等方面,从高校视角提出了从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育管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等几个方面来缓解大学生厌学现象。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厌学现象蔓延,已经成为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深入分析大学生厌学现象背后的种种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