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正芒 《老年人》2009,(5):38-39
陈永贵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政坛风云人物。1960年代,毛泽东号召伞围“农业学大寨”,大寨一举成为农业战线卜的典型。作为创造大寨先进经验的带头人陈永贵,从虎头山一路走进中南海,从全国劳动模范,到同时担任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县委书记、地委书记、省委副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女儿毛毛着手写《我的父亲邓小平》传记时,曾问父亲:“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回答三个字——“跟着走。”  相似文献   

3.
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期间,有一次英国外交大臣来访,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待室里等待对方,记者们发现了他,一拥而上,邓小平对他们连连摇手:“看到你们,我心里害怕。”   当然,这不过是邓小平的一句玩笑话,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道出了实情。外交官们最头疼的就是与记者打交道,他们是无所不问,而你却必须有所不答,因记者逼问而困窘的场面时有发生。邓小平屡屡出入外交场合,对他发难甚至想让他下不来台的记者大有人在,而每次他都能从容过关。他有什么诀窍吗 ?  以虚代实,明受暗拒 邓小平身为国家高级领导人,涉及无数机密,万万不…  相似文献   

4.
万里在安徽     
1977年6月,正在辽宁营口农场劳动的万里被招回北京。回到北京,万里去拜访了即将复出的邓小平同志。 邓小平说:“我要向中央建议,安徽是个重灾区,是个老大难的省份,要有个得力的干部去!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你去安徽,给我杀出一条改革的血路来!”  相似文献   

5.
人才流动     
在达特茅斯大学演讲时,一个女生问我:怎么看待人才流失问题。我说:人才不会“流失”人才只会“流动”。你本人就在美国读书,你是流动了,还是流失了?她吐吐舌头笑了。从邓小平开放留学至今,留学生回国随着中国发展而越来越多。历史大势已经是这样。没有当年的勇敢开放,哪能有今天的繁荣? ——徐小平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一书中这样写道:“毛泽东作出了打倒邓小平的决定。在决定打倒邓小平的同时,他再一次把邓小平保护了起来,免遭‘四人帮’的毒手,并决定再一次保留邓小平的党籍。也许,毛泽东自知,他的‘大限’已经不远,他是在最后的时刻,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刻意地保留下了邓小平。  相似文献   

7.
张胜 《中外书摘》2008,(10):32-34
1975年3月8日,张爱萍被任命为国防科委主任。这天,距他被打倒解除职务差10天整整九年。邓小平给予父亲有力的支持。1975年5月18日邓访法归来。第二天上午,就同叶剑英、陈锡联一起,在三座门听取父亲的汇报。他说:“对那些继续搞派性的人不能等了。不管是谁,不管你是915、916,不管你是四五十年的老资格,还是年轻的新干部,  相似文献   

8.
江湖险恶,王志东倒下了. 在公众眼里,前新浪CEO王志东是IT业的一面旗帜,好比从前农业的陈永贵,工业的王进喜.只是今日的王小英雄的倒下,不用组织上批准,也不用群众评议,董事们一举手,王志东就出门了.  相似文献   

9.
邵蔚旸  金艳红 《现代妇女》2014,(12):I0118-I0118
邓小平站在社会主义建设战略高度,对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刻分析和阐述,形成邓小平干部教育思想。邓小平干部教育思想对我们进行干部教育起着重的指导作用,为我们观察处理、研究解决干部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干部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和切实贯彻邓小平的干部教育思想,对于当前我们开展干部教育工作,提高干部教育质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母子情深 在邓小平的家中,有一位特殊的成员,大家都尊称她为“老祖”。她就是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邓小平16岁离开四川广安,远渡重洋,投身革命。当他率领千军万马打响解放大西南战役时,已是45岁的中年人了。听说未曾见面的继子回四川,夏伯根兴奋至极,把大门一锁,拿着一个小包裹,坐上小船就赶往重庆。  相似文献   

11.
偈觅 《老年世界》2011,(21):36-38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辞去他担任的最后一个职务——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身体力行地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在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中、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稳定起了关键作用。随着相关档案的解密,邓小平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始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两次遇险毛毛毛毛著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介绍了邓小平两次遇险的情况。邓小平说:我们在上海作秘密工作,非常的艰苦,那是吊起脑袋在干革命。我们没照过相,电影院也没去过。最大的危险有两次。一次是何家兴叛变,出卖罗亦农(当时党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局主任...  相似文献   

13.
《老人世界》2010,(6):60-60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回忆说,1992年元旦,我正在南海检查工作。那个时候就接到省委书记谢非打来一个电话。他说我们盼望已久的那位老人家要来了,请你赶快赶回来把工作安排一下。我回到省委机要室,看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发的一个绝密电报:中共广东省委,小平同志要到南方去休息,请做好安全接待工作。就这么一句话。不过,  相似文献   

14.
陈亚杰 《老年世界》2007,(19):28-29
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总设计师”提法开始公开出现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等人的推动下,会议作出引人瞩目的改革开放战略决策。1979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1978年度世界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5.
娇娇楚楚     
娇娇楚楚好服装成全好爱情恋爱期间的姑娘请记住:你在选择服装时要掌握两大要素:就给她写厂一封信,让小小。卜接见这位美国女记者,I希望关心她的生活。海伦把这纣信一卤保存了四十多年,直到70年代末邓小平访美时,她将毛泽东主席的信完好地会对佻有感激的心情。谈...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身体力行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巨大贡献,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型代表,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时期,研究邓小平的语言、目标、方法论方面的大众化特点以及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难舍的牵挂     
胡玉峰 《当代老年》2011,(11):38-38
1973年2月,邓小平结束了在江西的劳动改造生活,回到了北京。当年七月份,地铁公司领导接到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保卫处处长刘生同志打来的电话,说小平同志13日上午要来地铁公司看看。接到通知后,大家由衷地感到,邓小平同志没有放下他8年前在玉泉路西白果树下奠基开创的地铁事业。  相似文献   

18.
正"小平先生,你能说说你们中国所说的要在本世纪建设成四个现代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吗?"1979年,日本首相大平正芳问邓小平。邓小平缓缓地点上一支熊猫牌香烟,想了想,说:"你们现在有一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万亿美元,所以你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是一万美元。那现在,我们的人均国民生  相似文献   

19.
长风 《老年人》2005,(10):38-39
提起陈永贵的名字,如今四五十岁以上的人没有不知道的。他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原是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他本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在1975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却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成了国家领导人。这真是时势造英雄,连他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然而,时隔5年,到198  相似文献   

20.
天下事     
《老年人》1994,(10)
天下事《邓小平的历程》出版记述邓小平90年生涯的大型文学纪实性读物《邓小平的历程──一个伟人和他的一个世纪》,日前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上下两册,共73万字,以邓小平生平活动为主线,以丰富感人的材料,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生动地刻划了他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