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桂芹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4)
马尔库塞"现代乌托邦革命论"的显现特质是将革命的重心由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领域转向了内在的心理和意识领域,他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实日趋严重的深切忧虑和对当代工人阶级状况深入剖析是其社会变革战略的立论之基和立论之源.虽然,马尔库塞的"现代乌托邦革命论"由于现实主体的缺位,却最终沦为真正的乌托邦.但是,他对"总体人"的关注、"总体革命"的探究、"乌托邦社会主义"的诠释又是其理论的独到贡献.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直面西方发达工业社会全面异化的现实状态,以其美学救赎理论探寻艺术作为新感性对抗工具理性的现实作用,也就是艺术所具有的政治革命意义。在这一理论的建构中,单向度意识控制的社会批判是其美学救赎之路的理论起点,艺术所具有的革命性整体性引导性特点则是其美学具有对抗工具理性的解放意义的逻辑前提,用审美形式对社会心理机制进行改造成为美学救赎实践的必经之途。马尔库塞对革命实践的追求贯穿于他的这一乌托邦式的美学救赎理论中,而正是这一点将马尔库塞的美学理论与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的美学理论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3.
周金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56(6):719-725
社会主义是马尔库塞毕生关注的最重要内容 ,他的社会主义概念的重心由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领域转向了内在的心理和意识领域 :在当代条件下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乌托邦不再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的同义语 ,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也不再是由乌托邦走向科学 ,而是由科学走向乌托邦。但是 ,马尔库塞的社会主义概念由于现实主体的缺位 ,却最终沦为真正的乌托邦。但是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 ,马尔库塞的社会主义理论也有着值得我们认真借鉴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陈定家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马尔库塞始终关注着现代人的境遇 ,并一直致力于探寻解决现代文化危机的办法 ,他把否定现实的批判思维作为废除异化的基本条件。发达工业社会的极权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日益融合 ,造成了“现代人的全面异化”。现代社会对个人的控制程度远远超过以往的时代 ,这种控制的有效性并不依赖于恐怖和暴力 ,而是依赖于意识形态的控制 ,即把“技术理性”和消费至上原则结合起来的“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 相似文献
5.
试论马尔库塞科技伦理观的内涵与价值——兼评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20-26
本文从科学技术与政治统治、需求、技术理性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的科技伦理观内涵 ,既对其中富有启迪性的见解进行了评价 ,指出其对于当代科技发展的伦理价值 ;也批判了其中激进的、浪漫的和悲观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贾璐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34-36
马尔库塞批判了正统马克思主义美学将艺术内容与形式割裂开来、将内容凌驾于形式之上的美学方法。他认为艺术的价值存在于"审美形式"——即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整体中,不过最终落脚点在政治的"审美的社会政治理论"观点深具梦幻的乌托邦性质。 相似文献
7.
周桂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6)
马尔库塞对当代资本主义异化现实的批判深刻而有力,对社会主义实践中异化存在的指责也不无道理,但是他由此提出"现代乌托邦革命",主张以精神、意识革命取代经济、政治革命以进入"自由社会主义"、实现人的本质存在,这种社会政治观却是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它只能存在于马尔库塞的主观幻想中而永远无法付诸人们的社会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8.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0-14
以赛亚·伯林明确提出了两种自由——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认为积极自由可能会走向专制,伯林反对积极自由背后的人们对于理性主义的乌托邦追求,倡导消极自由,但是伯林并没有找到实现他的消极自由的现实途径,所以最终也只能是另一种乌托邦设想。伯林的消极自由是简单粗糙的,他的消极自由是注定失守的。 相似文献
9.
王飞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3):58-61
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是世界公认的20世纪两位著名思想家。具有师生关系的两位德国哲学家都对技术进行了深刻的、令世人震惊的思考,不过由于他们两人从一开始就存在的意见分歧以及后来在政治上的对立,使人们更多关注他们的争论,而很少注意他们在思想上的连续性。然而从一种可能性到单向度,绝不单单是文字上的藕合。深入分析他们的技术思想,会发现两人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其理论基础又有根本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张玉婷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6)
福克纳的经典力作《押沙龙,押沙龙!》表面上一直被公认为是探查旧南方历史和种植园贵族兴衰史的小说。但事实上,早在斯诺普斯家族故事成形以前,萨德本家族就已经表现出了超前的资本主义单向度性。福克纳在文本内通过诉诸文学的审美形式和乌托邦的想象功能拆解了虚构的单向度社会,实现了对现实生活中压抑人性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抵抗和超越。 相似文献
11.
正面前是北京四环内最大的城市公园——朝阳公园,她给了"单向街"宁静和新鲜的空气;背倚的是蓝色港湾购物中心,不同于一般购物中心的高楼大厦,蓝色港湾优雅的欧式小楼更具异国情调和人文气质,她给了"单向街"不俗的人气与浪漫的拥抱。和很多人一样,从没把"单向街"和书店联系在一起,那个墙上的灯箱布告牌更像一个路标,我以为脚下的这条路就是"单向街"。直到有一天, 相似文献
12.
丁国旗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4):19-23
马尔库塞一生的学术思想都贯穿着对于理性的追求,理性是他衡量当下社会的一个标尺.理性以其同现实社会的异在特性,从而对现存社会构成一种批判的功能.马尔库塞认为,对异化现实的拯救也只能依靠理性来完成.在马尔库塞这里,理性实际上被分为两种,一种是价值理性,这是他所称道的真实的理性;一种是操作理性,这是他所批判的虚假的理性.理性构成马尔库塞学术追求的哲学根源. 相似文献
13.
面对着20世纪上半叶西方世界的文化危机,即人的物化和异化、技术世界对人类的驾驭与奴役、价值理性被工具理性所消解、科学世界的膨胀与生活世界的消逝等等,以此为文化背景,唤醒人内在的超越的和批判的本性,即乌托邦的精神,扬弃和超越以物化和异化为特征的文化——历史困境,从而实现人的自我解放,使人真正成为历史进程创造性的主体,这即是笔者所要达到的哲学主题。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乌托邦精神当代复兴的一个典型形式是"心理学乌托邦主义"的出现,它在承认人是有多种需要的有机体前提下,要求在消除外在强制性的压抑,满足人的本能欲求过后,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从而最终实现对人类社会的改变。它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人类心灵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能否真正拥有幸福的未来。在看待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上,"心理学乌托邦主义"有四个基本理论特征:其一,强调"内在转变"的社会和文化的意义;其二,强调人格心理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贯通性与相互依赖;其三,强调个体身上所出现的各种精神疾病是社会病态现实的反映;其四,强调人的非理性和人的潜意识因素在革命中的重要性。并且,以上诸种特征在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者赖希的思想中的得到了具体的呈现。 相似文献
15.
廖兴界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5(6):620-623
在刑事诉讼中,我国的检警关系被宪法定位为"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在理论界,这项原则在实践中的展开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批判。有的学者认为应当彻底改造目前这种检警关系,代之以"检警一体化"的模式。深入分析此种模式,结合我国实际,这种"一体化"的模式只能是一种乌托邦。 相似文献
16.
徐文松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6,(6):60-63
在文化工业的快速扩张下,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逐渐消弭,其审美救赎的价值与功能亦渐成乌托邦想象.电影作为现代艺术形式,具有最突出的现代性特征——它既是现代技术与工业程序的见证,又是美与艺术的现代/后现代体现.悖论、对立与自反在各种形态的影像中不断彰显,更凸显了艺术救赎的乌托邦性质. 相似文献
17.
张莹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6)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阐发了“虚假需要”理论.这一理论是在马克思、卢卡奇等理论家对资本主义批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人的需要的现实批判.“虚假需要”理论的提出不仅可以帮助主体辨别真实需要和虚假需要,重建批判性和否定性向度,而且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兴起提供了理论源泉.“虚假需要”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欺骗性和受操控性特征.马尔库塞对资本主义弊病的分析虽然鞭辟入里,却没能找到一个合理而可能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8.
从词源学上来看,乌托邦在诞生之初,就具有双关语义,其原初指涉在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严正批判。而在中文语境中,乌托邦是一个近乎被等同于空想的概念范畴,乌托邦在国内学界长期遭受污名化。在乌托邦和空想之间划上等号的错误译法,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也无益于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成逻辑。厘清乌托邦概念的真正指称,或对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演进,进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进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叶春标 《今日湖北(理论)》2007,(7)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指出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单向度的世界,而造成这一切的是技术的进步。因为,新的控制形式、政治领域的封闭、痛苦意识的被征服、言论领域的封闭都因为技术而戴上了单向度的标签。 相似文献
20.
乌托邦文学从其呈现出来的特点来看,可分为唯情式与实事式两种类型。唯情式乌托邦将审美作为最高功利性,力求通过“艺术化图景展现”方式,去改造人的精神进而改造现实世界;实事式乌托邦着眼于对社会形态与制度的关注,体现着理性建构秩序的“救世”情怀。反观上世纪40年代文学地图,孙犁小说所表现出来的“轻灵”审美旨归与赵树理小说所表现出来的“救世”理性追思可以算是这两种乌托邦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