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秀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
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四化”培养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而高等院校图书馆则是为教学科研搜集、提供图书资料和科技情报的服务性学术机构。以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中心,给予紧密的配合,是高校图书馆的任务与职责。教育部198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进一步指出:“开展参考咨询,密切配合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编制各种专题索引,辅导读者查阅文献资料,并进行有关检索图书文献方法的基本训练,逐步开展情报工作,进行定题服务和专题咨询。”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科 相似文献
2.
张承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四库全书》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张承宗《四库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规模宏大.卷帙浩繁,史料丰富,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尤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仅就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有关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文章中凡引用《四库提要》及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 相似文献
3.
李炳泉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郑欣教授是一位功力深厚、治学严谨的学者,他三十年如一日,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里不断探索,做出了引人注目的成绩。1989年8月,他的论文集《魏晋南北朝史探索》 (以下简称《探索》)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面世。这本34万字的著作,选辑了作者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论文18篇,其中11篇是关于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的论述,4篇是关于三国人物的论述,3篇是关于农民起义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山子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
反映郑欣教授三十年来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学术成就的《魏晋南北朝史探索》一书最近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32万字,由18篇文章组成,主要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关系、土地制度、赋税制度、门阀政治,兼及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农民起义等问题。对具有转折性的重要问题,如三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变革,魏晋之际土地赋税制度的 相似文献
5.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6)
我校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王运熙、顾易生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系列丛书(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现已出版《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顾易生、蒋凡著)、《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著)、《明代文学批评史》(袁震宇、刘明今著)三种,获得海内外学界广泛好评.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辑的《文学遗产》曾发表专文介绍,并拟继续组织评介文章.去年四月,日本学者釜谷武志氏在《中 相似文献
6.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3)
山东大学王仲荦教授著《魏晋南北朝史》一书,对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极为重视。自西北各少数民族的内迁,如匈奴人的迁徙,鸟桓、鲜卑、氐、羌、賨人等的分布地区及其社会制度,胡羯在中原地区的建国,前燕与前秦的对立及苻坚的统一北方,以及后来鲜卑拓跋氏的建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境各族等等,都有较详细的论述,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史学著作中那种轻视少数民族历史的状况。在本书中,各少数民族的历史不是作为汉族历史的陪衬 相似文献
7.
有关魏晋南北朝的十二部“正史”,由于缺乏考释训诂之作,其中的许多史实、制度、名物、语言等,今人已经不甚了了。这种状况给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特别是青年学人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的困难。因此,考释十二部“正史”无疑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如今,这个任务终于由学兼中外的著名史学家周一良先生担当起来,并且部分完成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著作——《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以下简称《札记》),就是周先生的精心佳构。 相似文献
8.
柏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
《文心雕龙》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已有“龙学”之称,但人们却冷落了其《史传》篇。总观有关研究成果,除诸家注释外,专论之文,实为罕见,然对其评价却有两种不同倾向:一曰“彦和(刘勰字)妙解文理,而史事非其当行,此篇文句特烦,而约略依稀,无甚高论,特敷衍以足数耳。学者欲析源流,有刘子玄之书在。”二曰《史传》是我国史评的第一篇专论,开我国“史评的先河”。以上两种观点,流传颇广,多见书文,有失偏颇。为了正确评价《史传》在我国史学发展中的意义,本文分为:一、中国史评 相似文献
9.
王小盾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行路难》是一支产生于汉代、流行于南北朝的歌调 ,经历了由乐府挽歌、民间歌谣而演变为说唱曲的发展过程。文章拟通过对其渊源和流变的考察 ,揭示魏晋南北朝说唱艺术的表演方式、音乐渊源及其在唐代音乐文学活动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学勤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4):41-41
我和洛阳工学院薛瑞泽博士相识,已有不少年了。薛瑞泽博士出身于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名家高敏先生门下,在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长期工作,参加了《洛阳市志》、《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等书的编纂,成绩显著。转到洛阳工学院后,1997年出任该院河洛文化研究所所长,专心于历史文化研究。他自研究生时期就注意探索魏晋南北朝的婚姻史,十余年间,陆续发表了《三国婚姻重视门第说商兑》、《试论三国婚姻的政治性》、《魏晋南北朝婚龄考》、《试论魏晋南北朝的婚姻法规》、《魏晋北朝婚姻中的二妻现象》、《试论魏晋南北朝再婚问题》、《北朝婚姻简… 相似文献
12.
墨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0,(3)
我校历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编撰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九、十期合刊,已经作为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出版。其篇幅比第八期增加了一倍多,为180余页,近30万字,收录论文18篇。这批论文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这一历史时期的部分史料进行了研究、考证、辑校和补 相似文献
13.
墨林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
我校历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编撰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九、十期合刊,已经作为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出版,其篇幅比第八期增加了一倍多,为180余页,近30万字,收录论文18篇。这批论文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这一历史时期的部分史料进行了研究、考证、辑校和补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该历史时期的部分史实;本期还有几篇文章反映了该研究室近年来在新兴的敦煌吐鲁番学方面的某些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一直是古代文学领域研究的重点,然而,对歌诗的研究却在近年来才成为研究的热点。虽然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任半塘《唐声诗》、王运熙《乐府诗述论》等著作早就导其先路,但是,歌诗研究在近年才引起学界的真正注意,并召开了该领域的专题会议。 相似文献
15.
从《人物志》与《颜氏家训》看魏晋南北朝的人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1):52-56
本文根据《人物志》与《颜氏家训》中关于人才分类和人才成就观的论述 ,结合魏晋南北朝有关人才理论的流变轨迹 ,对比分析了二书的人才思想内容和特征。本文认为 :除了受时代环境影响外 ,个人经历、家族背景以及个人写作动机亦是影响魏晋南北朝人才观思想风貌和文化风格的重要因素。本文进一步指出 ,二书是中国传统官僚士人知人论世思想的产物 ,具有追逐世功和全身避祸的倾向 ,从另一侧面展示出中国古代人才理论的功利性和保守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丽娜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5):78-82
关于安史之乱前的唐代人口增长问题,唐长孺先生认为贞观年间处于停滞,武后以降才大幅度增长,但通过对户数细致的数据考察发现,无论从数量还是速度上贞观时期均超过了其后的开元天宝年间.同时,由于数据的缺失以及政治的需要,以往研究多从户数着手而忽视口数分析,其实户数与口数并不完全对等,从户数增长到口数增加是需要一定时间间隔的.分析口数增长起伏还发现,人口增长除了政治经济影响外,自然生育高峰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高小慧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3):87-89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的自觉时代。此观点现代学人多有论述。但人们对此时女性意识的觉醒很少予以关注。《世说新语》记载了女性大量的逸闻趣事,一改此前史书等对女性惜墨如金的状况,表现了此时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在对女子才能的肯定和赞美、女性对异性容止的欣赏以及当时文学作品中大量女性形象的塑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陶曙军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3):55-56
日本歌论《古今和歌集》两序 ,受魏晋南北朝《诗品》、《文心雕龙》的影响 ,强调个人主观情绪的表现 ,在创作风格及思想主张上都有魏晋南北朝文论的影响痕迹。和歌正是吸收了当时中国文论中的丰富营养 ,经过消化、改造 ,奠定了日本歌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6)
由复旦大学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拟分七卷先后出版,是一部总字数逾三百万字的巨著。《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为其中第二分卷,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它在博采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不少新的见解,堪称一部探骊得珠之作。笔者阅读全书后,认为它有一重要优点,即不是孤立、片面地看待文学理论批评,而是非常注重其内部、外部的各种复杂关系。凡论述某一批评家,总是注意他各种理论观点之间的联系,注意他的理论观点与批评实践之间的联系,有时还联系到他的其他方面的思想观点,如社会发展观等;如果该批评家同时是作家,则还常常将其文学理论批评与其创 相似文献
20.
邓新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104-108
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学辨体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诗歌独特的文体体制规范逐步形成,确立了诗歌的审美特征。尤其是《文心雕龙》,无论是在语体、文体还是作家风格、时代风格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对后世诗学理论发展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