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桂星(1764~1826)的<唐诗品>因以"二十四诗品"选诗,颇受注目.但此书甚为罕觏,而书名又易滋疑窦,故多有以之为诗文评者.<清诗话考>(中华书局2007年版)将其收入"待访书目",解题云"此书各家目录皆有著录,然竟不知其书藏于何所,疑已亡佚不传",态度极为审慎.<新订清人诗学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则仅注明卷数、作者及版本形态(钞本),与其他条目附有详细解题之体例不侔,似亦未见原书.  相似文献   

2.
<正> 不憾我不见古人,憾古人不见我。闻者以为夸语耳,而孰有知共然者?古人之事,可涕可笑、可亲可畏者,则已有传书,而吾得而闻之,以送吾怀,不见可矣。我历风雨晦明于百年之内者,有足令古人涕者焉,有足令古人笑者焉。我之敷心、肾、肺、肠以与物相酢者,非古人不知其可亲也,非古人不知其可畏也。而古人往矣,无能见也。此陈正字所为念天地之悠悠者也。  相似文献   

3.
读列子     
刘向校録列子已谓不似一家之书柳子厚亦言其书多增竄然又称其质厚少(亻为)作。荘子多本之。好文者不可废也。洪景卢宋景濂王元美诸公皆能文之士。而皆称列子书简劲宏妙。至谓出荘子之右。则过矣。高似孙子略。以太史公不传列子。而荘子天下篇历叙当世有道术者不及列子。疑所谓列禦寇、特鸿蒙列缺之伦耳。卓哉所见也。近代梅伯言氏。乃断言列子剽荘子耳。其书非荘子及诸子书所有者。文气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洪范传》(以下简作《传》)在当世之所以特出于众,首先在于他于仁宗年间,面对弥漫朝野的《洪范》灾异之说,能独抒己见,创为新解,表现了鲜明而强烈的现实性与战斗品格。关于此点,他在《书<洪范传>后》一文中曾慨乎言之: 孔子没,道日以衰熄,浸淫至于汉而传注之家作。……宜其历年以千数而圣人之经卒于不明,而学者莫能资其言以施子世!予悲夫《洪范》者,武王之所以虚心而问与箕子之所以悉意而言,为传注者汨之,以至于今冥冥也,于是为作传以通其意。……夫予岂乐反古之所以教而重为此挠挠哉?其亦不得已焉者也。(《王文公文集》卷三三) 此所谓“传注之家”或“传注者”,显指董仲舒,刘向父子与所谓孔安国《传》等。至其  相似文献   

5.
志者心之所之也孔子日苟志于仁无恶也又曰。士志于道。孟子曰。士何事曰尚志学记曰。官先事士先志。盖学者一日之志为天下治乱之原。生人忧忧乐之本也。嵩庵先生作辨志一篇谓人之志向不同其所成卽因而大异或为百世之人或为天下之人或为一国一乡之人。其劣者为一室之人。七尺之人。最劣者为不具之人。异类之人兹就三代以下之人略举其例以申其义。师表人伦以书传道者百世之人也。如汉之伏生传尚书。高堂生传礼。皆于秦火后传遗经。以存绝学。使圣道復明。唐  相似文献   

6.
墨子通释     
概论墨子书世号难读偶有读者亦竟莫能崇好之计其故有五一曰简编残阙旁无左证二曰书多古字古义非精通小学者莫能正其疑似也三曰文为演说讲授体词语声聱牙读者往往厌其重絫佶屈而寘之四曰政见与老孔管商诸家绝殊世主时相皆惎而距之恶其动民志而犯禁易也五曰墨既非儒儒亦斥墨最甚者如孟轲  相似文献   

7.
从《史记》互见法看其历史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见法乃史家常用之法.李笠曰:“史臣叙事,有缺于本传而详于他传者,是曰‘互见’.”堪称确论.但他又说:“史公(指司马迁——引者注)则以属辞比事而互焉.以避讳与嫉恶,不敢明言其非,不忍隐蔽其事,而互见焉.”则失之皮毛.“避讳”“不敢明言其非”何以当‘史德,“史笔”之誉?况《项羽本纪》位于《高祖本纪》之前,未睹高祖之丰采,先见沛公之卑劣,刘邦后裔连此也看不出来么?东汉卫宏《汉书旧仪注》曰:“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中亦有此记载,何谓“不敢明言其非”?对项羽的描写亦多互见之处.项羽,刘氏之大敌,何“避  相似文献   

8.
体例述要     
昔杜预序左氏传有云。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盖谓体既立。则用自宏。例必言斯凡乃发。此亘古不易之定理也。本谱体例述要十二则。其意义实取诸杜氏。而其名称则出自晋书。李传日革法创制当先尽开塞利害之重理举而措之。使体例大通。而无否滞。其章法则仿乎史记。太史公自序多以四言韵语行之。非敢立异矜奇。特欲使后人于未阅本谱之先。瞭然于提纲絜领之道既阅本谱之后。更恍  相似文献   

9.
才学高卓识精审史义昭然鉴世明——读张显清先生《严嵩传》战继发清代袁枚在《小仓山房集·答兰坨第二书》中指出:“作史者,才学识缺一不可;而识为尤。……作者有识,则不徇人,不矜己、不受古欺、不为习囿。”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亦称:“认题立意,非识之高...  相似文献   

10.
"艺文志"是正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用书目的形式反映一代文化事业之盛,是考察中国学术史的重要依据。正史中的艺文志包括《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及《清史稿·艺文志》,其中前五种著录一代藏书,后二种则改为著录一代著述,这是适应学术的发展而作出的合理调整。历代艺文志的纂修,都是根据旧有的书目加以改编,总的趋势是越往后书目来源越多,著作数量越大,难度也就越大。目前国家新修清史工作正在加紧进行,艺文志从2004年开始编纂,其方法仍然沿用历代艺文志的成法,命名为《清人著述总目》。每书著录书名、卷数、著者及其籍贯,其方法仍然沿用历代艺文志的成法,命名为《清人著述总目》。每书著录书名、卷数、著者及其籍贯、主要版本、馆藏、资料来源等,著者字号及科第等则在首次出现时附注之。由于篇幅较大,约千万字,因此,独立于各传、志之外,单独成书,与新《清史》相辅而行。这在历代正史"艺文志"纂修史上是一种革新。这种新体例及其存在方式可能成为今后史志目录的新模式。分析和阐述《清人著述总目》的体例与编纂方法,回顾和总结历代正史"艺文志"的纂修方法,展望、探讨今后史志目录编纂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范志新 《晋阳学刊》2005,(6):115-116
清选学家吴县余萧客著有《文选音义》和《文选纪闻》。《文选音义》,四库馆臣竭力贬斥,以为有八失,钱泰吉《曝书杂记》则云:“吴县余仲林集《古经解钩沉》极精博,所为《文选音义》则体裁殊不称,《四库提要》详论之……然《音义》多用直音,便于省览,载义门校语颇详,亦初学所不废也。”[1]卷上持论较馆臣平正。《纪闻》则多载《文选》有关典籍资料,当代学者视与《音义》并为清代选学家创业之作。《音义》初刻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纪闻》首见于余氏门人江藩《汉学师承记》。江氏之记,引起当代选学家的质疑。先看江藩的著录——(余氏)悔少作(…  相似文献   

12.
王通生平著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通生平著述考陈启智隋代大儒文中子王通,由于《隋书》无传,《唐书》未补,传世著述《中说》涉及之史迹,复乏佐证,加之传写夺误,遂启后人无限之疑。自宋迄清,学者多认其书为伪,甚而疑及其人之存在。虽历有学者指出两《唐书》王绩、王勃、王质传并《经籍志》载及通...  相似文献   

13.
一今人之治古史者,即前贤所谓治经学也。治经以注疏为最要,欲通其训诂、名物、制度、文义,舍此无由入。又必须参之经典释文,以正音读,然后会之于清儒之说,以发其微。读清人著述,选一二名家,精心细读,并为之撰年谱或学谱,考其学问渊源,开拓眼界,且收由此及彼之效,庶乎可以博览矣! 答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杨君问二著述之事,有成例可循固善;其当增损者,亦不必囿于前例。如历朝正史,多相因袭,顾《后汉书》之创党锢传,《魏书》之记职官,而加入姓氏,为官氏志,别创释老  相似文献   

14.
神异经辑校     
西北荒经西北有兽焉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辄杀兽往馈之。○杀王本作食名曰窮奇亦食诺禽兽也。○旧校(?)按别而狸尾尾长曳地其声似狗头人形鉤爪锯牙逢本云窮奇似牛忠信之人囓而食之逢姦邪者则禽禽兽而伺之西北荒有人焉人面朱发。○发史记五帝纪正义引作髴蛇身人手足而食五榖禽兽贪恶愚顽名。  相似文献   

15.
今之人。或曰天定胜人。或曰人定胜天。为是说者。一则委心任运。置生人应尽之义务。概屏弃而不为。一则从欲横行。举人世无厌之图谋。逞私智而不已。是皆不知天命也。不识人道也。天命者先天也。中庸曰。天命之谓性。是也。命是性于人。则为贤为圣。听人之自为。天焉有胜人之心也。人事者。后天也。书曰。天工人其代之。是也。代其工于天。则即成圣成贤。只完天之所期望。人焉有胜天之力也。无天命。则生成化育。人物不能自起而有功。无人力。则栽培倾覆。天亦无所施其卷顾。天之望于人物厚  相似文献   

16.
也论梁启超的“流质易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有特色、亦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不仅以著述众多而闻名,更以善于变化而著称。他一生思想变动频繁,令人目不暇接。所以,他的老师康有为称他是“流质易变”;同时代的革命党人则斥其为“首鼠两端”、“蝙蝠小人”;至于后来的史家,则既有人贬之为阴险狡诈、“风派人物”,也有人称赞他是顺应时势的爱国名家。但综观各家的议论,其核心问题无外乎这样三个:即“流质易变”的原因;“流质易变”中不变之因素;“流质易变”的评价。本文无意于开拓新的议论话题,只是想在这三个老问题上下点功夫,以求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梁启超。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阐述《史记》在史书体例编辑方面的成就。《史记》的编辑特色,在中国历史编辑学的产生和发展史中占据承前启后的地位,使纪传体史书定型化和规格化。《史记》的结构共有七个组成部分:《本纪》、《世家》、《表》、《书》、《列传》、《史评》及《自序》等,这些形式既有司马迁在前人基础上加以发展而使其成熟,亦有自己根据著文之需而创立的体裁。《史记》的七种编辑体例在书中视内容需要而有多有少,有详有略,彼此之间既有纵的联系,又有横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史记》编辑体例的成熟化和科学化,使纪传体史书在以后的年代里在中国史书编辑中占据了主导和支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左传》一书,晋杜予之旧注由于望文生义,多有失笔之解,如不知“伯、子、男”为三族之亲对“郑伯男也”及“伯姬来朝其子”之失解是一类;由于断句之误,如“单公、子愆期”读为“单公子、愆期”,又是一类。还有其他之误,笔者已各有专题的考释,论证过,不在本篇里一一列举了。本篇主要的是择出录笔志音之字,对此旧多以“同声假借”为解,而注释者杜予氏有时却有所疏忽,为这种录笔所误,在这里举出几例,说明读古代典籍不能尽信古解,读者须独立思考,始能求其古旨真义。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撰《史记》作经济史著《货殖列传》、《平准书》、《河渠书》,其中寓含了卓越的经济思想。班固撰《汉书》亦作经济史著三篇,名为《货殖传》、《食贷志》、《沟洫志》,其中亦体现了他的经济思想。班固本之其父批评司马迁“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并认为是“其所蔽也”。那么,班固的批评当否?司马迁和班固的经济思想有何异同?本文拟对其互异的经济思想。进行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20.
王柏,朱子嫡传,《宋史》有传。然《宋史》本传中有关王柏学术见解及著述的记载却多与史实不符,今略作考辨。1.《王柏传》载其论《书》曰"大禹得《洛书》而列九畴,箕子得九畴而传《洪范》。范围之数,不期而暗合。《洪范》者,经传之宗祖乎!"(《宋史》卷四三八《王柏传》,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第12981页)按:危素《王柏补传》与《宋史·王柏传》相校,仅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