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禹文 《理论界》2022,(5):65-71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经历了三次法治目标的飞跃。“法律信仰—法治信仰—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演进理路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过程中从现代国家建构到普遍法治建设再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进程中国家经验积累和政治认同的结果。法律信仰体现了现代国家建构中国家规范的核心地位,法治信仰从价值维度、目标维度和实践维度三方面对法律信仰实现了超越,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以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理论逻辑、文化传统和文化自觉的历史逻辑以及坚持党的领导的实践逻辑来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和未来期待。  相似文献   

2.
广西海村京族农民的政治认同行为体现在价值性认同行为和工具性认同行为两方面。伴随着国家"兴边富民行动"特殊政策的全面实施,海村京族农民依托多重身份,享受多重优惠政策,在巩固族群认同的同时,对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认同不断强化。要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政治认同,应进一步加大对海村的重视程度和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海村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和传承富有地域特色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京族人民民生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既不忘自己与越南京族的血缘亲缘关系,又从他们生活环境变化、物质生活改善和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切身体认中,对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真心支持、衷心拥护和高度认同。对海村农民的国家政治认同整合应与保护发展民族群众利益、保持正确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引导政治价值层面的追求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政治认同:类型、基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世界范围看,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政治认同有暴力威胁型、思想教化型、经济利益型和民主权利型四种基本类型.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农民民主权利意识的发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只能构建农民的民主权利型政治认同,社会公正是这种政治认同的重要基础.农民在相对剥夺下的贫困、城乡隔离中的低能和民主权利虚化后的弱势在不同程度上违背了农民所要求的社会公正,因而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影响农民政治认同的主要因素,这是增强农民政治认同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话语是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一种有效媒介.对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文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民"是当代中国国家认同建构的一个重要政治话语,在国家认同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人民"认同国家,是因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在道德上被国家赋予了神圣性.在政治实践层面,"人民"的期待和需求得到了满足,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民"的尊严、地位、身份、贡献得到了国家的承认."人民"的未来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人民"这一政治话语之所以能在当代中国国家认同建构中起到巨大作用,还在于"人民"这一政治话语有效地利用了党代会这一政治仪式空间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的机制和规律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学者对政治认同一般理论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我国政治认同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学术积累。但是,他们的研究没有考虑西方话语体系与中国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当代中国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问题缺乏研究。我国农民政治认同理论研究开展较晚,但取得很多成果,由于在研究方法、内容和视角上存在不足,还有很多有待拓展的空间,应加强对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的特点、机制和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政治认同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正处在剧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发生一定程度的政治认同危机有其客观原因。加强政治认同建设,应认识到:社会主义基本政治价值理念是政治认同建设的基础,执政党执政理念的具体实践是政治认同建设的关键,政治过程的有序开放和公民的参与是政治认同建设的基本途径。政治认同建设必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道德上的统一和对法律的信仰,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奠定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农民政治认同是现代政治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不仅对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有特殊意义,而且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有重要推动作用。调研发现,湖北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的现状是:认同主体良性发展但主体性意识仍然不高、认同客体进步明显但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外部环境整体稳定但不和谐因素同时存在。增进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必须努力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加强农民政治参与实践;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政治认同环境。  相似文献   

9.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其产生、形成、发展、完善及运行具有相应的政治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全新的民主形态,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价值立场、政治原则、权力关系、制度框架及政治效能等。在政治价值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政治原则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在政治形式上形成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在政治效能上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政治发展上开创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并形成不同于西方民主、传统社会主义民主和发展中国家民主的政治逻辑,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切实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集中展现了中国式民主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0.
政治认同与人的心理活动关系密切,是在政治生活中产生的归属认同,它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具有在国家发展中把人的力量凝聚起来的重要功能。利益认同是推进公民政治认同建设的起点,制度认同是推进公民政治认同建设的重点,意识形态认同是推进公民政治认同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制度认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唤起人们积极的制度化参与,增强人们对制度的自信心,进而增强全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制度认同与制度自信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当前大学生制度认同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对分配制度的公正性和对政治制度的规范性缺乏认同。培养大学生的制度认同与制度自信,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切实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对于保证国家长远持续稳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所占人口比例巨大,农民的政治认同状况与社会稳定及国家治理能力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也随之变化,农民政治认同的状态亦随之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政治认同经历了总体升高、趋向弱化和逐渐强化三个发展阶段。研究发现,农民政治认同呈现如下特征:一是生存理性主导下的利益满足是政治认同的关键;二是社会公正和权利意识是影响农民政治认同的重要因素;三是国家制度、政策和农民政治认同存在着双向互动;四是对宏观政治体系始终具有较强的认同度。而提升农民政治认同的路径则在于:一是完善社会利益结构,满足农民合理利益诉求;二是畅通政治参与渠道,保证农民制度化的政治参与;三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基层政权的权力运作;四是提高农民政治认知,奠定农民政治认同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3.
1949-1966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型国家建构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新型国家建构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新型国家建构提供思想基础。同时,农民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需要,党以农民教育的形式,用马克思主义规训和改造农民,实现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去推动化大众,才能将其改造成为新型国家建设的依靠力量,实现了新型国家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农民教育相统一。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中国农民的独特性,不仅在理论层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在实践层面开展对农民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结合农民实际和乡土文化,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话语表达等方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了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型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政治认同反映的是公民对自己所属的特定政治系统的认可与支持,具体体现在人们的政治认知、情感和行为活动中。在政党政治时代,公民政治认同度是衡量执政党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以实现人们对其执政的肯定与支持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党必须从提高执政绩效、创新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等方面来加强其执政能力建设,从而切实提高公民对党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国家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形式,诸如行贿活动、越级上访、黑恶势力的渗透与干预等,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新农村建设。因此,分析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现状和原因,寻求解决目前我国农民大量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的措施,逐步将农民的政治参与引入制度化的轨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政治认同由主体、客体和外部环境三要素共同构成。作为执政党,农民的政治认同是中国共产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社会转型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农民对利益的满足和权利的保护成为核心要求,公平正义成为价值选择,农民对党的政治认同也出现了影响因素多样化、存在层次性与地域性差异等许多新特点,党面临着多方面的考验。因此,提高农民政治认同的正确路径是:构建政治民主、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构建认同的政治文化、促进农民政治社会化;优化国家制度安排,满足农民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7.
实证调查启示,后农业税时代农民政治认同的类型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复合型特征.这种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后农业税时代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所发生的根本性嬗变.农民政治认同类型的复合型特征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也并不必然地破坏社会稳定;相反,对社会秩序还起着一定的建构作用.因此,理性的态度应该是顺应趋势,加强农民政治认同的相应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构建合理的乡村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农民政治认同不仅是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的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农民政治认同的基本状况是:对我国的政治制度、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执政党及政府有较强认同;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认同是分层次的;农村社会中一些不和谐现象影响农民的政治认同。农民政治认同主要受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因素影响。提升农民政治认同,需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规范基层政权的政治权力运作;保证农民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推动农民政治心理的现代性变迁。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弥留之际的最后8篇文章或书信中,对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设计与探索,他提出,发展党内民主是实现民主政治的逻辑起点;应强化人民监督,以人民权利制约国家的权力;改革国家机关,以契合于民主政治的精神要求;加强文化建设,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最大亮点。太行山区黄崖洞镇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坚持规划先行的基础上,采取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和乡风文明建设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