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资是指没有投入或约定投入确定的经济领域,处于游动状态的资本,也就是用于银行储蓄、政府债券、商业票据、各种金融衍生商品和期货期权合约、各种基金及其它流动性很大的流动资产的投资。游资也称“热钱”,以追逐高利润为目的,以投机为手段,常在国内外金融市场横如直撞。近几年来,国内外金融界的震荡此伏彼起,自1994年12月爆发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相继发生了英国巴林银行倒闭,美元兑日元汇率暴跌,欧洲货币市场里拉、英镑、比塞塔告急,泰国及东南亚金融危机,泰铁狂贬等一系列事件。面对国际金融网络中流动资金的大量增加和我国…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经济的“本末”之议,自古以来声不绝耳。立何为“本”是一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选择问题;而“本末”之争,为经济政策的确定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多种理论思想,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意义当不在“末”位。本文认为,经济的“本末”总是具有历史的规定性,一部人类的经济发展史,也就是一部“本末”对立矛盾的发展史,从“农为本”到“农工商”为本,再到时下的有些找不到“本”,历史地记录着人类的经济进步与某些偏误。从我们面对的市场经济世界来看,市场交易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行为,商品是交易的唯一对象,因此,商品是可以作为当今世界里论及“本末”之题的基本要素。由商品的性质来看,现代经济世界里,“本”应当是物质性商品和服务商品,同时包括对于物质性商品和服务商品形成的市场有着支持与促进作用的“大文化”类精神商品。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金融衍生产品”一类的人类“创新”商品,它自身形成了虚化的市场,同时,经验表明,它对于物质性商品和服务商品市场没有积极的支持与促进作用,不应当在“本”类商品范围,不应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成立于1762年的声名显赫的商业银行──英国巴林银行,因该行派驻新加坡的总经理尼克·里森未经授权大量购买了走势看好的日本日经股票指数的期货,它没料想阪神大地震突发,使日经指数不升反跌,巴林银行因此亏损10亿美元,资不抵债,被迫于1995年2月26日宣布倒闭,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分析它倒闭的原因,既令人深思,其深刻的教训,也令各国的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借鉴。一、经营商业银行必须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巴林银行作为老牌商业银行,是19世纪初欧洲六大金融势力派之一,在英国乃至欧洲都有着显赫的地位。英国皇室把…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合作银行强化内控机制的难点与对策吴蔷近年来,国际上发生了巴林银行、大和银行和住友商社等一系列严重的金融事件,向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提出了“建立并完善内控机制”迫在眉睫的课题。在我国,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入,金融业作为一种高风险的行业被越来越多的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金城集团的实践案例,对企业战略规划、产业性质定位、目标市场取向、市场扩张路线、管理体制创新与全球战略整合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不仅总结了金城集团“境外加工贸易模式”的有效经验及其主要特点,而且揭示了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制造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发展规律及其机制与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金城集团的实践案例,对企业战略规划、产业性质定位、目标市场取向、市场扩张路线、管理体制创新与全球战略整合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不仅总结了金城集团“境外加工贸易模式”的有效经验及其主要特点,而且揭示了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制造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发展规律及其机制与条件。  相似文献   

7.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防范金融经营风险刘芳春近年来,国际、国内金融界因内控制度失控,造成巨额损失或经营风险的案件时有发生,无论是国际上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日本大和银行巨额损失,还是我国万国事件、嘉投挪用公款炒股案,其重要原因都是由于未能严密内部控制制度,或内...  相似文献   

8.
“群众聚集型”突发公共事件的认识和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突发公共事件性质的认识,决定了应对态度与应对方式的选择,也决定了应对的成败。在有主观意愿的“突发公共事件”中,包含着有破坏故意和无破坏故意两种性质不同的事件。无破坏故意“突发公共事件”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现行应急预案对此尚未建立相应的应对策略。在细致辨析这类“突发公共事件”性质的基础上,应建立有针对性的制度,制定相应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金融系统应抓好“五要”“四不准”教育徐美华,方胜,张国群一、要热爱金融,忠于职守。热爱金融,忠于职守是爱国、爱行、爱岗的精神在金融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作为一个金融职工,如果连本职工作都不热爱,就谈不上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所承担的职责。因此,要采取各种...  相似文献   

10.
论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中出现大面积亏损的必然性与对策王忠民,尹全洲一、引言: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中国金融改革深入到今天,泛论已难解决改革中所遇到的实质性难题。随着中国经济运行出现的“高速度、高通胀、高汇率、高失业、高利率、高亏损”的客观现实,中国金融...  相似文献   

11.
“安然事件”产生的制度因素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健 《兰州学刊》2006,(2):152-155
“安然事件”被揭露以后,引起全世界的极大震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安然事件”产生的制度因素。本文将从一个新的分析视角———重复“囚徒困境”博弈模型来解析安然公司、“守门人”与监管者三方的博弈关系,指出公司法律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力量的削弱和缺失是安然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进而得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与之相适应法律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证券市场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指期货作为一种金融衍生产品 ,自 1982年推出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由于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滞后 ,目前金融期货仍是空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十分必要。本文立足中国股市发展的现实 ,分析中国证券市场推出股指期货在完善我国股票市场体系、促进市场和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走向国际化等方面的必要性。同时进一步论证我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现实基础及有关投资主体、交易技术、制度创新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产业市场的“进入壁垒”及其效应分析邓启惠人们通常对市场竞争的分析都暗含着这样的假设前提:厂商能够自由地进退市场;生产要素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信息充分而及时地传递并且在供求双方之间对称,等等。一句话,就是暗含着“零成本流动”的前提条件。然而,市场运行是有...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衍生市场监管改革趋势及中国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传统金融衍生监管体系的制度缺陷,即金融衍生市场发展与证券监管体系的"三重不匹配".在后次贷危机时期,全球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面临重构:从伦敦峰会到多伦多峰会,G-20已经将金融衍生市场监管改革作为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监管改革的重点.为适应次贷危机后的全球金融衍生市场监管趋势,中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和监管模式构建,包括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有序发展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市场透明度、结算制度建设、监管协调等一系列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谭星 《齐鲁学刊》2023,(4):23-31
八十多年前,“中国农村派”和“乡村建设派”就中国民族发展前途进行了论争。由于双方对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认识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因而对中国农村危机根源的判断和据此提出的解决之道迥然不同,由此也引发了“革命”与“改良”之争。“乡村建设派”从救济文化失调着手,试图通过改造文化实现民族自救。“中国农村派”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中国农村社会性质,批评“乡村建设派”的乡村建设理论基础和实践运动,核心即后者对外不“反帝”、对内不“反封建”。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历史,乃至世界现代历史上具有转折点性质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一直是我国史学工作者关注和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自1976至1990年末,据不完全统计,共发表文章200篇以上,专著与专题资料(包括台湾李云汉先生编:《九·一八事变史料》,1977年出版)10余部。现将研究状况及其成果简述如下。一、“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及其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7.
杨坚建立隋朝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曲折的斗争,在他走向皇位的途程中,最大的波折莫过于“三方之乱”的爆发及其平定了。对于这次重大历史事件,应当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庸之“中”字的涵义是全面的,也是自成系统的,与其相关的“执中”、“中和”、“时中”等概念均由“中”字衍生而来。在“中”与道德的关系上,中国儒家所言“中庸”是“至德”,而古希腊中庸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中庸是区别于自然界的人事界之“中”,是最高的善。中庸以适度为原则,但它不容易达到。人的行为必须以理性为指导,才能达到中庸。  相似文献   

19.
酉方经济学认为,市场是古老的经济制度.然而,诸如市场是如何运作的,资源是如何通过市场得到优化配置等一些基本问题,却长期未能有令人信服的论证,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黑箱”。青年经济学家赵凌云博士最近推出的力作《市场力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及其在中国经济体制分析中的应用》(湖南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力论》),构建了一个以市场力为核心的市场理论分析框架,并把它运用于透视几千年来的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不仅较为成功地揭示了上述一些基本市场理论问题,而且解答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若干“悖论”和“谜”,从而为构建社…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中,积累分离为储蓄和投资两个层面,资本形成源于储蓄、成于投资。其间的中间环节是财政媒介和金融中介。仅就金融中介而言,储蓄转化投资的过程是:初始储蓄一初始金融中介~初始金融投资~实质投资~衍生储蓄~衍生金融中介~衍生金融投资。伴随衍生储蓄和衍生金融投资,从供给需求两方面产生游资。游资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具有衍生投机和迁回实质投资双刃剑功能。在中国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体制摩擦,双重利率和不规范市场等因素,使游资象资本幽灵发挥负面效应。研究游资的特性及在中国的形成渠道,特定成因,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