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本文认为,苏东剧变至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上仍然处于低潮,并列举了其表现。重点分析了处于低潮的现实原因。点明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社会主义运动作为有着共同远大理想的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的运动,是统一的世界的运动。但是,世界发展是不平衡的。由于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各民族、各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历史条件的特殊性,必然会在循着共同规律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社会主义运动本质上是各自独立的运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也必然是多样性的,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适合各国情况的统一模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就是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体现了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3.
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从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算起,至今已有140多年。140多年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就在这短暂的一瞬间,共产主义运动这个“幽灵”,在欧州“徘徊”,很快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猛烈地冲击着资本主义旧世界,相继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陆地面积占四分之一,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生产总值几倍、几十倍的增长。社会主义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国际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颠覆,搞和平演变,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矛盾论》里说,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又说:对于每一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它各种运动形式酌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它运动形式质的区别”。 当人类进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后,事物的质变往往表现为一种新的特殊形式,这就是渐进性质变。随着社会主义在各方面的深入展开,渐进式愈来愈成为主要质变形式。  相似文献   

5.
自从世界上出现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就展开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这种斗争或主要是暴力的,或主要是“和平”的,斗争表现为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外交的以及思想文化的各个方面。目前,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两种制度的斗争异常尖锐,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处于激烈的斗争之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认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这个人们常谈的、普遍关心的、当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人作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创造性主体,面对着两个世界,即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这两个世界实质是一个世界,即统一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是在物质世界的不断运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物质世界千姿百态,从物质运动形态和职能表现来看,可以分为“自在”的即天然形态的物质和“人为”的即主体化形态的物质。而精神世界由于物质世界的丰富性及其自身的运动特点,内容往往色彩斑斓,并且表现出“自在性”和“自为性”,即自发的精神意识与精神生活和自觉的精神意识与精神生活。正是由于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各自内部及彼此间存在着复杂关系,人们才有必要在实践和认识的基础上,从事物的区别和联系中抽象并把握它们从而对物质与物质文明和精神与精神文明的范畴作出高度的哲学概括。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2 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基本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所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振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那么,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主要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反复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邓小平正是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世界历史”视野,把当代中国的矛盾和问题置于世界历史演变发展的时空中加以考察,将中国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作为现时世界历史时代的有机组成部分来把握,在世界历史演变发展的大坐标系上找准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在当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选择,则尤为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种“世界历史”性的规定。因此,也只有从世界历史的高度,才能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发展的“世界历史”性特点以及它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考察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和列宁“一国胜利论”的内在关系,揭示其统一的哲学基础对于深入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必然性和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立足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认为只有在西方全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或至少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才有可能取得以夺取政权为标志的政治革命的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立足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的阶段,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冲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在一个或几个国家首先夺取政权。对于以上两个结论,我国理论界往往简单地不是以后者否定前者,就是以前者否定后者。所以,从理论上搞清楚它们的内在关系,揭示其统一的哲学基础,对于加深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者就这一命题谈一点粗浅认识。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直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的直要体现。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做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到战略高度而得出的新结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不同于以往剥削阶级社会的精神文明,特别是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王个方面:第一,精神文明的指…  相似文献   

12.
在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而西方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保持相对稳定发展的背景下,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辩证地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趋势,应从理论和实践上肯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和我国处于初级阶段事实两个角度,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从社会主义运动在当前遭受重大挫折出发,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站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认识人的创造性发挥对社会主义前途的重要性。结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曲折性、长期性及人的创造性是相互联系的,其中必然性是基础,优越性是必然性的体现,曲折性和长期性是必然性实现过程的特点,人的创造性则是必然性实现的关键。只有正确认识这五性及其相互关系,才能辩证地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十月革命距今已有80年了.在即将跨入新世纪门槛的今天,对十月革命80年来的历史进行总结和回顾,对其所走过的道路进行审视和思考,对世界社会主义在ZI世纪的发展趋势和前途命运进行预测和展望,具有重要意义。十月革命八十年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波澜壮阔,成果辉煌十月革命以来的8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曾凯歌行进,高潮迭起,取得了一系列伟大胜利和显著成就。主要表现在:1.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实现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二次飞跃。19世纪30-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日趋成熟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论俄国象征派的批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向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转变之间的象征派,其批评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他们贬低现实生活,夸大艺术的作用,信守“美将拯救世界”的箴言。这种“纯艺术论”的美学现,表现为以索洛维约夫为代表的“艺术拯救世界”的宗教化主张,和以勃留索夫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歌的使命在于传导出“心灵的运动”的两种类型。他们把象征主义说成迄今文学史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佳状态,过分夸大象征主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俄国象征派在创新艺术形式和磨厉与完善诗歌语言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蒲国良主编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一书全景式展示了19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状况,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和研究,提示了一种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视角。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长河中,社会主义始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流派,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依然会如此。人们可以对某一流派有不同的评价,但不能无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存在众多社会主义流派这一事实。该书所论及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对以往学术界所论及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行了适当扩展,希望以…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公有制经济的建立既顺应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潮流,也适应了世界民族国家工业化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改革既顺应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型的需要,也适应了工业化深入发展要求。因此,适应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型中奋进的潮流和在世界工业化发展进程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我国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的发展奇迹,使得西方学者开始探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强大动因。“中国模式”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成功的新的经验概括。它突破了原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和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征。对于“中国模式”,中国学者更倾向于中国经验或中国发展道路。中国经济的成功,也是“中国模式”的成功。它无疑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主义启蒙的意义作为发展中社会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在原本十分落后的国度中实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社会主义实践,在相继取得政权以后,“空想社会主义”变为“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变成人类解放的运动。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毫无例外地进行了一场广泛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以及对未来实现了一次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观念革命。这场教育过程大致沿着意识形态批判——历史设计——社会运动整合的路径演变。意识形态批判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的共产党意识形态完成对资本主义的、前资本主义的落后意识…  相似文献   

19.
资产阶级自由化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形形色色,但都具有瓦解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已经“过时”,只有依靠西方经济理论才能指导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二,攻击社会主义公有制“超前了历史发展规律,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鼓吹“私有经济优  相似文献   

20.
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以“一平二调三收款”为主要内容的“共产风”危害甚大。它的产生根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传统“大同”、“小康”、“均等”等思想,对其产生、发展并发生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是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是一场空想式社会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