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战胜帝国主义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坚持持久作战的战略方针,放手发动和武装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的结果。在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共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伤亡达600万人。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共创建的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山东、华中等抗日根据地,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试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地区的小学教育吴洪成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之后,全国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党在敌后建立了许多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根据地建立起抗日武装和抗日民主政权。随之,抗战教育也建立和发展起来。在抗战教育中...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是一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抗日干部学校,大力培养抗日干部,放手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是在抗日烽火中培训干部,中心任务是为抗日战争服务毛泽东同志指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任务,第一为抗战培养干部,每个根据地都要尽可能开办大规模的干部学校,越大越多越好。”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抗日根据地的干部学校的首要任务是为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4.
党的洛川会议确定了在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据此,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广大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除原来的陕甘宁根据地外,又建立了十八个大的抗日根据地。这些抗日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具备了哪些条件才可以建立起来呢?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了三个基本条件:首先是武装部队问题,“这是建立根据地的最基本一环,没有这个东  相似文献   

5.
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的特点及贡献蒋亚飞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陆续向敌后挺进,开辟、创立了十多块抗日根据地。其中浙东抗日根据地是最年轻的一块。对此,尽管已有一些研究著述,但对其创建的特点、贡献等专题缺乏深入探究,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些管窥,以求教...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做大量的卓有成效的侨务工作,影响和推动了广大海外华侨对中共领导的广东抗战的支援。广大海外华人华侨虽然海天远隔,但积极从各个方面支持和参加广东抗战,积极捐款献物,从经济上支援中共广东党组织领导的华南抗日纵队的革命斗争;政治上积极宣传抗日,声援中共领导的华南抗日斗争,维护国共合作大局;积极奔赴东江、琼崖等抗日根据地,为创建和巩固华南抗日根据地、建立华南抗日民主政权以及开展华南敌后游击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初期确定和实施的重要军事战略方针。它对于指导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打击日军,发展壮大自己力量,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起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财政经济工作是苏北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坚持敌后抗战、巩固苏北抗日根据地以及在财经战场打击敌人等具有重要意义。苏北抗日根据地成立银行,发展根据地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保证合理负担,活跃市场贸易、打破日伪经济封锁,开展货币斗争、维护根据地利益,为夺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共产党为了开辟华中敌后根据地,于1940年10月由黄克诚同志率领八路军五纵队南下苏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並与陈毅、粟裕同志率领北渡东进的新四军会师,以完成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党中央任命陈毅同志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同志为政委,在苏北盐阜地区成立新四军军部,继续进行华中的抗日战争。苏北盐阜地区有盐城、阜宁、阜东、淮安、淮阴、建阳、射阳、涟水和滨海九个县。日伪除盘踞几个县城外,广大农村全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从国共两党敌后抗日游击战在时机的把握、置游击战于什么地位、游击战有无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巩固的根据地以及敌后游击武装力量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比较 ,探讨了国共两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结果迥异的原因 ,并得出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于 194 3年前后走上逐渐衰败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坚持到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刘少奇同志在发给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的负责人陈毅等同志的一份关于“华中工作的意见”的电文中就曾明确指出,要打开华中各根据地局面,恢复各根据地秩序,制定比较固定的经济政策。革命斗争的实践证明,上述指示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根据地就不能长期坚持抗日战争,而要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就少不了制定和执行正确的经济政策。我们党当年在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根据既定的经济政策而发行的各种根据地货币就曾经对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支援抗日前线、发展经济和改善根据地人民生活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鄂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十九个根据地之一。它象巨人一样屹立中原,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原前哨鄂豫边区是在1938年10月日寇侵占武汉,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原地区建立的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鄂豫边区的党组织正确地执行了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没有主力部队的情况下,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到达华中敌后以后,指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战线斗争的意义;领导制定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各项经济政策,大力倡导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提出了“合理负担”的思想,要求实现部队经济民主化,部队不得兼做生意,尽可能地参加生产劳动,减轻人民负担。他还十分注意根据地财政经济干部素质的提高,有意识地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经济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4.
张浩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在抗日战争中期他由抗日的军事前线重返中国工人运动的领导岗位。他根据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新的历史条件,深刻分析了抗日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新特点,分别提出了沦陷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统治区及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的不同任务与方针,为实现工人运动的重大转变,即从两个政权对立条件下的工人运动转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下的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并为各抗日根据地开展学习赵占魁运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做出的英明决策.晋察冀地区历史悠久,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聂荣臻领导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一部在此建立了晋察冀军区和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对日伪军的艰苦作战中,不断扩大和发展了解放区,使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成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为坚持华北抗战和争取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试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农业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的财政经济政策即是取消旧的捐税和摊派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以减租减息作为党在抗日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重新规定统一的累进税 ,重新设置新的农业税制 ,即征收救国公粮。这一措施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及时开发江苏盐区,发展盐业经济,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根据地盐业的巨额税收,为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根据地盐业政策调动了盐民盐商的积极性,保证了物资供给,改善了盐民生活。根据地盐区的经济斗争与军事斗争相结合,彻底粉碎了敌伪顽的经济封锁,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除正面战场外,国民党在敌后开展了游击战争,但由于国民党的阶级本性决定,其既抗日又反共,也没有真正发动群众,又无法摆脱军队间貌和神离、互不配合的痼疾。因此,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对整个抗日战争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大批游击力量投降日伪,进攻我党领导的根据地,给我国抗日力量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建立的最早的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一直被誉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 抗战以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要求开赴华北前线的八路军,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地位来考察。在晋察冀三省毗连的晋东北和冀西活动的八路军,以聂荣臻同志为首,于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七日,奉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之命,在五台地区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开展游击战争,恢复社会秩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争取民族解放的民族战争.在由中国共产党倡导、推动而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民族经过8年浴血奋战,终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场民族自卫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人民战争思想为指导,放手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立、巩固、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做出卓越贡献.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笔者撰写此文以示纪念,并对豫皖苏边抗日民主根据地(以下简称豫皖苏边根据地)缔造者、抗战期间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彭雪枫将军,表示景仰和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