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以其世界顶级的研究型大学、技术创新和强大的投资环境,长期领先于全球高等教育和科技研发领域。从硅谷到波士顿的128走廊,美国的创新中心吸引着全球天才投资者。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其迅速的经济增长、庞大的市场和强大的制造业为其在科技和教育领域赢得了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近年来,中国也在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以及教育改革等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目标是形成创新驱动的经济体。创新和创业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变得至关重要,创新不仅仅是发明新技术,更多是将这些技术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为经济增长创造新价值。而创业教育则是将创新转化为现实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型,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和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而对于国家的全球竞争力而言,能否培养出既有知识、技能又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人才,将直接影响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基于此,将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进行对比,并阐述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重视教育的自变量功能,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头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每次提出教育发展战略都以高质量的教育研究报告奠基,使教育发展战略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与国情针对性;始终围绕机制、权利、资源、培养目标、基础课程与质量评价几个要害问题设计教育发展战略与策略;中央政府的自我定位是"科学地提出问题,以立法与拨款定向有序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探讨研究辅导员激励机制已成为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对中美高校辅导员激励制度、激励方式、激励对象等方面研究对比,发现两国在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建设方面有诸多差异,美国的作法对我国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外语教育政策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制定科学适宜的外语教育政策至关重要。通过对美国外语教育政策的思考,结合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现状加以分析,以期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总结中美两国退耕还林政策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两国退耕还林政策的三个不同之处,并分析了美国退耕还林政策对我国退耕还林后续政策实施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非有着相同的历史遭遇,在追求工业化的进程中却有不同的道路和结果。当今,非洲国家需要在借鉴中国能抓住重大发展机遇、办好国有企业等制造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切实地结合好自己的实际,走出一条具有“非洲个性”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美国证券市场的运行最自由,管理最严格,与其高效、实用的证券监管体制密不可分。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中美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对比分析,可以从中找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与美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主要差距,并探索到对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一些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8.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对外关系委员会、威尔逊中心和大西洋理事会是四家设立非洲研究项目的美国智库,它们在非洲项目的设置目的、人员构成、研究重点和活动开展上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同时美国国防部非洲战略研究中心也开展深入细致的非洲研究。美国智库的非洲研究能够给予中国涉非智库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最紧要的是要拓宽研究议题,深入非洲实地调研,加速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新型大国关系是冷战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理大国关系新的战略思维和机制模式。是在2012年中美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由中美两国共同提出的,要加强双方的信任与合作,开辟新型大国关系之路。虽然双方对这一概念的解读不尽相同,但都避免严重对抗,期待大国之间以互利合作为主的基本战略意图是相同的。新型大国关系,其基本理念就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一种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概况,介绍了美国高校学生事物管理的发展过程.通过中美高校学生工作对比,认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在继承发扬我党政治思想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独立的人,引导学生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方向发展,鼓励创新精神;应确立其行为限度,促进共同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初期,越南战争爆发,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双重考量之下,中国作出了援越抗美的外交决策。苏联介入越战后,中国对越援助态度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理念的同时,处理外交事务日趋务实。援越抗美战争后期,随着中苏矛盾的激化,中国开始超越意识形态的束缚,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走上了联美抗苏的道路,为此不惜牺牲与越南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友谊。援越抗美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对当今中国外交仍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北非地中海开始实施“先德后日”战略并取得成功,与中国所付出的战略代价和所作的战略支持密不可分。这期间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没有减低,反而因盟国战略投入的不足而战略责任更加艰巨。中国战场的保持仍然是美国实施全球战略的基本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3.
尼克松访华之后至中美建交前夕 ,大量美国国会议员访问中国 ,使国会对中国的关注程度和了解程度极大地提高。此间国会有关中国问题的辩论表明 ,台湾问题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绝大多数美国人在赞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同时 ,反对“抛弃”台湾。国会的对华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行政部门改善对华关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战后初期美国在中国东北的情报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后初期,美国为实现其远东战略,将中国东北作为其情报战的重要场所,派出大量情报人员,在东北和华北等地建立起间谍网络。美国在东北的情报活动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专业情报组织派遣专业情报人员进行活动;其二是由美国外交人员进行情报的搜集与报告。这一时期美国获取情报的主要目标是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活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美国制定对苏政策、对华政策提供依据,服务于冷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州际协定是美国各州自主解决地区乃至全国性问题时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它的合法性由《联邦宪法》第一条第十款第三项赋予。在联邦体制的不同阶段,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该条款的解释是不一样的:在1893年的“弗吉尼亚州诉田纳西州”以前,所有的州际协定都需要国会的批准;此后,只有那些触及到联邦权利或可能改变联邦体制内力量平衡的政治性协定仍须国会批准,而其它的非政治性协定则不再需要国会明示批准。在放松对各州缔结协定的限制的同时,联邦最高法院对成员州及其公民遵守协定的约束却越来越加强,使州际协定的法律地位愈加巩固。  相似文献   

16.
预防性防务思想是冷战后美国政府奉行的一种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它把预防列为军事战略的首务,防范用传统的威慑和实战方式难以对付的潜在威胁。这一变化,标志着美国对军事力量的运用从战时与危机时期扩展到和平时期。预防性防务包括针对各种大规模毁伤武器的裁军、军控、防扩散和反扩散;对国际危机的控制;对武装冲突与战争的预警。其特点是强调对事态发展全过程的控制,把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潜在不利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或把危机控制在低水平。预防性防务代表着美国军事战略未来的发展趋向,并在美国对华政策中占有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7.
“相互依存”隐含着美苏双方在核对抗时代寻求生存的基本诉求。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从各自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凭借着核威慑这个“万灵药方”,谨慎地维护各自的安全,使核威慑时代东西方关系缓和与对抗并存。①随着两大阵营内部矛盾的加深、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兴起,美苏核对抗的成本逐渐加大,收益减少,国际影响不断减弱,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显。由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美苏核力量对比的消长,促使美苏最终走出核对抗的困境。本文通过对制约美苏核对抗关系各种因素的分析,论述美苏核对抗困境与东西方关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美国联邦独立管制委员会修正了传统的西方三权分立制度,是一个具有行政权、准立法权和准司法权独特机构,独立于美国行政部门。美国联邦独立管制机构的制度在美国兴起现象及其缘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混合配置及权力运行的限制,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对我国管制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浪潮的兴起对当代财经媒体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经济浪潮中美国的公司丑闻沉重打击了美国媒体的公信力。美国财经媒体走过的这段弯路和新经济的特性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判断不是为了替美国财经媒体推卸道德责任,而是为了更深刻地记取这一教训。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目前还存在着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不足、政府缺乏应有的激励政策、中小企业技术市场需求尚不成熟、科研人员不具备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素质能力等问题。而审视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其重要启示是要在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重要作用的同时,积极地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并着重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市场化运作与企业化经营,重视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