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系统探究语言、思维与中西文化比较这一主题,其理论基础是萨皮尔 沃尔夫假设。以英、汉两种语言的形式和表达习惯为切入点,详尽分析两种语言对各自使用者思维的制约与影响,进一步印证了萨皮尔 沃尔夫假设有关语言决定思维并影响思维的基本结论。在深入探讨语言、思维及文化密切关系的基础上,认为语言差异是文化差别的归因点,因此,深入的语言比较应是各类文化比较的始点。  相似文献   

2.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自问世以来就备受争议。关于假说的最有效结论还没有被证明。萨丕尔、沃尔夫自身也不是十分清楚是否完全接受了假说,因为他们谁也没有给出假说的定义。他们还不时地改变有关观点。斯坦伯格引用其他研究者的数据说明普通人和聋人智力没有区别。他的关于没有语言的聋人也能思维的论据,也反驳了沃尔夫假说。哈根有关语言相对论的实验显示会说两种语言的双语者在说话时可以随意从一种语言改说另一种语言,这只不过是进行语言转换,而不是改变思维方式。人们从许多角度试图来证明、修改或反对沃尔夫假说,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作者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起源、发展等方面对假说进行了扼要的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文献介绍了对萨皮尔-沃尔夫假设的几次检测试验及其结果,说明了语言对思维的绝对影响,并指出对语言的认识不仅要从内部出发,同时也需要从外部进行,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理清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重温"语言相对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言相对论"是关于语言、文化和思维三者关系的重要理论,即不同文化的语言具有结构、意义和使用等方面的差异,人类的思维行为与这些差异有关,程度不同地受其影响和制约.该理论最杰出代表是20世纪上半叶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由于该"假设"局限于语法结构的差异,所以曾一度遭受到批判和冷遇.然而,随着语言使用研究的深入,它的理论基础及其活力得到加强,理论意义也得以进一步彰显.  相似文献   

5.
沃尔夫假说无疑是本世纪语言研究一个极富魅力的语言人文课题.该假说有两种表述:"语言决定论",即语言决定思维;"语言相对论",即思维相对于语言,思维模式随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沃尔夫对人类"世界图景"的深层模式的语言性的深刻洞察,推动了20世纪对语言的思考,促进了广泛的语言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6.
"沃尔夫假设"认为不同语言在语法规则上的差异会导致人们思维模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要求,由语法的差异而引起思维模式差异的现象普遍存在.如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句法结构要求以及虚拟语气等都会影响人们的思维不同.其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对事物的归类方式;对语句基本信息量传递的要求;心理语图和语言情景框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自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被提出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就一直受到学界热议,对"假说"的争议颇多。自上世纪90年代人们对"假说"进行了重新解读,提出了新的认识,进入了"新沃尔夫主义"时期。新的认识支持"假说"关于语言范畴影响思维范畴的理论,认为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的概念框架是各不相同的,并因此影响他们的思维模式。而我们通过对英汉情感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发现该概念隐喻化在英汉两种不同语言中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表明在抽象概念隐喻化的背后存在某种共性的东西使人们具有相似的抽象思维,即体验——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根据体验哲学的观点可以推论出不同的语言并未影响不同的隐喻化思维。因此体验哲学理论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提供了有力的否定佐证。  相似文献   

8.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涵盖了两个基本观点:语言决定论(强势假说)和语言相对论(弱势假说)。本文通过讨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所涵盖的两个基本观点对语言与思维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出结论:语言不对思维起决定性作用,语言影响思维。同时也着重分析了强势假说的不足之处,即语言不能束缚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能决定人们的世界观,人类的思维在感性、认知、社会和社会心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具有语言哲学性质的沃尔夫假说强调,语言不仅仅是思维的工具,它同时也制约思维。这一论点是在19世纪由洪堡德首先提出并在本世纪由萨丕尔和沃尔夫丰富和发展的。沃尔夫假说的相对真理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印证。其一,旨在证实或否定该假说的努力均未获得完全的成功;其二,沃尔夫假说的论点在以批评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为代表的应用层次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反对者大多是就假说的内在论证过程及方法的不足进行批评,本文拟从一个外在角度对假说加以驳斥。通过对英汉"时空"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揭示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在概念隐喻化方面表现出巨大的相似性,表明在抽象概念隐喻化的背后存在某种共性的东西使人们具有相似的抽象思维,即体验——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根据体验哲学的观点可以推论出不同的语言并未影响或决定不同的隐喻化思维,而是思维影响或决定语言。因此,体验哲学理论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提供了有力的否定佐证。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语言在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形成了明显的不同,从深层次看,这种差异是最后导致文化差别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在分析语言、思维、文化之关系中,"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存在明显的片面性,而洪堡特"语言、人、大地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不仅有助于揭示中西文化差异的本质,而且明了这一点也有益于增进中西方之间实现跨文化和谐交流。  相似文献   

12.
语言、思维与文化关系之辩是久富争议的哲学论题,曾一度在语言相对论的推动下达到顶峰,后又在普遍语法理论的强势兴起下陷入沉寂。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语言类型学的跨语言对比研究为这一论题提供了新的证据,使之以"新沃尔夫主义"的崭新面貌重回公众视野。在语言类型学视野下,本文将重点围绕普遍认知与即时思维之争、普遍语法与双轨进化之争这两大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对语言、思维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作出新的求索和解读。基于语言类型学的新沃尔夫主义向我们揭示:不同的语言类型本身蕴涵着不同的文化模式和思维方式,这对加深人类自我认识、丰富语言学理论以及推动二语习得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20世纪语言学界一个影响颇大又很有争议的理论。其主要论述了语言、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该假说解释"一叶知秋"本义的地域性和文化内涵,进而对该假说产生新的认识:第一,该假说可以从语言产生和语言应用两个角度来理解文化对语言产生的反作用和语言对思维的构建作用;第二,该假说也可以用于解释同一种语言的方言中存在的文化差异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与思维的角度再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这一角度再次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进行了论述。一方面,弱式“假说”所提出的语言反映思维、信念、态度等,或者语言并不完全决定思维,但的确影响认知和记忆方式,影响人们从事思维的难易程度,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正确阐述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而另一方面,由于强式“假说”认为语言结构决定语言使用者对客观世界的看法,过分强调了语言对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决定和制约作用,甚至认为人类实际上是受制于语言的,而忽视了思维对语言的影响作用,因而也具有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语言相对论”思想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相对论是关于语言、文化、思维彼此关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其思想发展的里程碑大致是:巴门尼德、罗杰.培根、维柯、海曼、赫伯、赫尔德、洪堡特、魏斯格贝尔、鲍阿斯、萨丕尔、沃尔夫。洪堡特是较为系统、较为明确的语言相对论思想的第一个阐述者。萨丕尔和沃尔夫是语言相对论思想的集大成者。萨丕尔和沃尔夫假说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理论背景是结构主义;它已经成为当代一些新兴学科的理论先导。  相似文献   

16.
使用委婉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不同的语言深受各自语言在语音、文字、词语等方面异质性的影响而形成各有千秋的表达风格,显示出一种语言有别于另一种语言的无可替代性与生命力,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文字、词语等三方面的异质性出发,考察它们以何种形式作用于英汉委婉语,对语言使用者的思维产生影响。进一步证实了萨丕尔-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即语言影响思维。  相似文献   

17.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SWH)的提出距今已近百年,曾引发了众学科的诸多研究者对语言和思维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文章认为当前的真伪难断的局面虽然尴尬,但也表明该理论的确存在合理之处,其不合理的地方有待我们去修正,发展和补充。作者提出了完善SWH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竹林中》的后现代主义阐释不但是一个假设与尝试,而且也试图证明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态势和艺术手法在后现代之前的极具创造性和叛逆性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竹林中》的后现代主义显征主要表现为:去中心化、表征危机或语言游戏、情节的不确定性、形象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语言地位的变化经历了从作为思想和经验的表现工具到语言具有认识世界的功能,最后到语言作为本体的确立。"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语言决定论"认为处于不同语言社会,具有不同的语言结构,会影响甚至决定其看待世界的方式,产生出不同的文化行为模式。每个社会和文化中的语言的文字和结构都表现了那个社会和文化自身的观念和价值。这种语言对社会和文化的模铸效应的思维模式恰恰就是人们对语言本体的建构的冲动。这种冲动被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从存在论和阐释学的角度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中所谈及的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至今仍是语言学界甚至人类学界极具争议的问题。文章先就假说的提出进行说明,进而对国内外以该假说为基础的各种研究进行总结,然后作者通过对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假说要趋于合理化必须对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加以区分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