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拥有农村人口8亿多,占全 国总人口的70%,这本应成为我国农 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但目前却成我国 农业发展的重负,其原因之一就是农 民的素质较低。由于文化和技术素质 低下,使农民难以掌握应用新技术,限 制了农民的发展空间,大部分农民只 能从事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的产业,对 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对农业科技的进 步、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参与市场 竞争、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业的现 代化都构成了瓶颈。  相似文献   

2.
农业新技术的采用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以农民微观主体为对象构建农民社会经济地位、双元学习、驻村第一书记和农业新技术采用间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基于浙江杭州、陕西安康、甘肃平凉三市598户农民调查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和Bootstrap中介效用模型,实证考察了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新技术采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方式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农民新技术采用的中介效应正向显著,且利用式学习的中介效应高于探索式学习;驻村第一书记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农民新技术采用中存在调节效应。据此,建议通过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政府技术推广、发挥驻村第一书记跨层级治理作用等,促进农业新技术应用体系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乔惠 《山东统计》2008,(4):20-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在新时期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惠及亿万农民.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近年来.济宁市随着国家、省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人力度.出台和落实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技文化教育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徐睿 《山西统计》2001,(9):19-19,21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连续迈上几个大台阶,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跨过新世纪门槛后.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一是面对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的问题.如何做好适应买方市场、调整农业结构的文章;二是我国入世在即.刚刚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束继下解放出来的农民群众.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三是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科技力量薄弱的农村怎样跟上知识经济、农业新科技革命的潮流。由于我国农业正处于这样一个困难较多的转折时期,导致农民来自农业…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5—2016年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农业信贷投入对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影响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农业信贷投入对农民增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两者之间呈现出非线性关系;短期内邻近地区农业信贷投入不利于本地区农民增收,但从长期来看则对本地区农民增收起到了促进作用;农产品价格指数、城镇化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线性关系并不显著。此外,农业信贷投入对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表现为单一门槛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对皖北地区的实地考察和1992~2010年农民收入的统计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十二五时期影响安徽农民收入倍增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民受教育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增收有显著影响,欠发达地区、农业大省与农民工流动的省情对安徽农民增收影响极大,皖北地区的土地流转、政府引导、农民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培养、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等问题影响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而城镇化水平、财政支农还没有产生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民文化素质是反映农民素质的主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农民文化素质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总的趋势是随着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也逐步提高。农业劳动者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是有效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的必要条件。在现代农业的再生产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既表现在人们所利用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手段上,也体现在劳动者所掌握的农艺流程和操作之中。生产力诸要素即人和物的要素的内在积累和不断发展,是…  相似文献   

8.
白重明 《四川省情》2002,(10):38-39
茂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为干燥河谷的高山峡谷。作为阿坝州的传统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占全县总人口86.2%的农业人口对传统农业具有高度依赖性,农民收人水平较低,增长缓慢。200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41元,首次超过全州平均水平17元,但比汶川县低347元,更比全省平均低746元,近年增长幅度也较慢。 如何增加茂县农民收入,是一个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  相似文献   

9.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所占的比重大,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所占的比重却一直较低,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已成当务之急。一、我省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分析1、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现金收入少,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我省农民人均货币收入水平一直较低,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必然不高,农民除了生产和生活的必要支出以外,很难有更多的消费行为。主要原因在于:(一)收入结构单一,制约了农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我省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种植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60%以上。非农…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农村机械总动力与农业科技等费用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影响显著.从长期来看,农村机械总动力每增长1%,将促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0.23%;农业科技费用支出每增长1%,将促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0.18%.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和使用整合理论,运用Ordered Logistic模型,对企业经营特征、投资风险及收益、外围农民个人特征和与企业合作时间以及对合作成本收益期望等影响农业企业对外围人力资本投资意愿核心因素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结论表明:短期内企业投资风险以及企业与外围农民合作的交易成本等因素与农业企业投资意愿负相关,企业投资意愿普遍较低。但从长期来看,农民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农业企业经营资本专业程度的提高等会提高农业企业外围农业人力资本投资意愿。  相似文献   

12.
农民收入与金融财政支持的实证研究:陕西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焱 《统计教育》2010,(1):37-43
利用陕西省1978-2007年的时序数据,对农民收入与金融、财政支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农民增收与财政支农水平长期正向相关,并在未来对财政支农水平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二,金融支农水平在过去和未来对农民增收的促进影响均十分微弱;三,金融和财政支农均无法对农民收入的短期波动起到有效的调整作用,同时,二者支农效率较低,对农民增收难以产生直接的因果影响。在此基础上,就陕西省农民增收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角度展开分析,针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调查结果做出初步统计分析后,再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农民的家庭年收入水平、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灾害损失程度和耕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对湖北省农民投保意愿的影响,进而分析影响湖北省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西部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的贡献分析 西部有近三亿人口,并且多数都是农业大省,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寻求促进西部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解决方案,首先应寻找支撑和制约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产出主要决定于投入,农业生产投入的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劳动、土地和农业科技进步.下面将实证分析这些要素对西部农业经济的贡献率.为了揭示西部地区农民教育对农业科技进步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本文将农民文化教育水平作为独立变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重庆地区16个区县内1 710名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影响农户科技需求的因素归为七类,在此基础上建立排序选择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农户科技需求程度不高且存在地域差异;社会文化行为特征对科技需求起主导作用;经济行为特征中的农户收益水平偏低,限制了农户对科技产品的消费能力;农户的社会地位、其它他因素对农业科技需求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贫困的原因 一是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优劣对于农民来说严重制约着其温饱水平.恶劣的自然条件直接导致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低下与不稳定;另一方面,我国贫困地区大多处于边远山区,偏离经济中心,使他们在经济地理上与经济中心拉开了距离,造成与主流经济、社会、文化上的隔绝,缺乏发展商品经济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一份来自苏北农村的调查王康道自1992年12月以来,各级政府对减轻农民负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当前农民反映的问题归纳起来有3个方面,亟需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解决。一、调节分配差异,提高农业经营效益。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国家强农惠农富农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全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年数据,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并基于ADF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结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对农民收入有较大的、持续的促进作用,但不同来源渠道的投入资金促进农民增收的效应是存在差异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融合路径和融合效益两个方面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测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以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还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创新间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进一步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边际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决定于2006年进行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目的是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近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情况,准确掌握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业资源以及农民生活状况。农业普查宣传动员作为舆论先导,是推进农业普查工作的重要保证,是确保农业普查数据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分析这次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特点,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跨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十年前的第一次农业普查相比,宣传对象的思想认识、文化程度、配合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