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的本性是什么?本文通过三个层面的分析,即通过哲学与时代、哲学与阶级、哲学与实践的关系的分析,论证了时代性、阶级性、实践性是哲学的本性,否定了“思辨性是哲学本性”这一种说法,弘扬了传统哲学关于哲学本性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2.
3.
"活动"范畴,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逻辑起点和中心范畴,也是皮亚杰理论中最复杂、最不易把握的概念.皮亚杰的认识起源于活动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十分接近,而且从个体认识发生的角度支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起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而不是单纯起源于物质本身的观点.但是皮亚杰的"活动"范畴不是尽善尽美的,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有着原则的区别,而且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体系结构问题,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或自然辩证法与社会辩证法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上世纪早期甚至更早贯穿至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史上一场旷日持久的公案。其中穿插着关于实践观点与人本主义的问题,涉及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化与实践本体化。这些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性质和命运。对中西方有关的几次论战加以学术史的梳理,可以为当前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之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关于皮亚杰与弗洛伊德心理建构思想的哲学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的建构理论是以收敛为主要倾向的,它体现为对协调、平衡、秩序以及连续有序的强调,在建构过程中是一种保全结构的因素。弗洛伊德的建构理论是以发散为主要倾向的。这种倾向被理解为对冲突、不平衡、混沌以及间断无序一类因素的强调,在建构过程中具有某种解构的性质。这种不同体现了它们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内在倾向  相似文献   

6.
<正> 总览中国当代艺术哲学的现实面貌和未来走向,我以为,中国当代艺术哲学至少面临着六大误区.下面我拟就这六大误区逐一进行描述.一、唯理主义误区它可能是中国当代艺术哲学沉陷得最深的一个最广大的误区.沉陷在这个误区里面的艺术哲学可以被称做“认识论艺术哲学”,或“反映论艺术哲学”,或“摹仿论艺术哲学”,等等.这是因为,在这个误区里,艺术的哲学本质被界定为一种理性认识,一种特殊的理性  相似文献   

7.
把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归结为费尔巴哈哲学“合理内核”的吸收的传统观点不能不是一大误解。诚然,从基于对宗教神学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的批判来说,马克思哲学的确受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一定影响,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思想是直观的,而马克思的唯物思想是以实践活动为基本特征的;马克思在世界观上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主要在历史观而并非在自然观上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源头繁多、内容庞杂,融中外、古今、心物为一炉是中国近代哲学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在表明中国近代哲学横贯东西、拥有大量思想资料的同时,也给近代哲学蒙上了一层肤浅和庞杂的阴影.其实,缺乏严谨完备的逻辑论证和系统精深的理论阐释正是中国近代哲学的致命弱点.1、理论来源的庞杂为了给现实斗争提供理论武器,中国近代思想家们涉猎和容纳了当时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所能接触到的种种学说.其中,不仅中国封建时期的“经典”哲学和西方近代社会的新发现、新学说同时并存、互竞雌雄,而且,唯物与唯心、科学与宗教、进化与退化、激进与保守兼而有之,不一而足.每一位思想家所推崇的学说都千流百派、五花八门.谭嗣同仅仅5万余言的《仁学》所列的导读书目就有数十种之多,人物不下十几个.其中,各书之间的内  相似文献   

9.
王晨光、谢利民在《东北师范大学报))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当前研究教育目的的主要意义有二:一是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教育目的的概念内涵和本质属性;二是从认识论角度探讨达成教育目的的基本脉络和途径。教育目的是一种主体指向的学术范畴,包含着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教育目的含义的哲学辨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研究教育目的的主要意义有二:一是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教育目的的概念内涵和本质属性;二是从认识论角度探讨达成教育目的的基本脉络和途径.教育目的是一种主体指向的学术范畴,包含着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体系.笔者根据不同教育主体教育功能的差异将教育目的划分为教育理想、教育宗旨和教育目标等三类,分别剖析其各不相同的教育利益诉求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指出,教育精神反映了人类对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利益追求和价值取向,构成了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核;研究教育目的的根本意义在于坚持和弘扬教育精神,也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健康的"生活与成长".  相似文献   

11.
皮亚杰建构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是他的发生认识论,通过探索发生认识论与康德哲学之间的渊源关系和心理学基础,就可以找到皮亚杰建构主义思想的真正源头。  相似文献   

12.
要和谐健康地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就要高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旗帜,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澄清形而上学、烦琐哲学所导致的若干哲学误区:重大而全,忽视特色学科;重文凭、职称,忽视课堂品位;重本本主义,忽视真知灼见;重烦琐管理,忽视校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哲学辨惑》刊于《教育世界》第55号,时在1903年7月。此为王国维的一篇已署名的佚文。王氏《遗书》失收,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亦未载。此文针对当时清廷大臣张之洞等人的某种谬见而发。在王氏前期有关西学启蒙的系列论文中,此篇发表最早,实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文献价值。文章首为“哲学”正名:“甚矣,名之不可以不正也!观去岁(按,1902)南皮尚书  相似文献   

14.
皮亚杰在对儿童心理学研究中提出了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他的发生认识论克服了经验论的简单性,避免了先验论的绝对性,提出了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富有启发性意义,形成了一种综合辩证的观点,对科学哲学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皮亚杰以其卓越的成就蜚声世界,其奥秘何在?文章认为,他那完备、正确的科学观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从五个方面概括了皮亚杰的科学观:科学是对“具体特定问题的研究”;科学讲求“核实”;科学是不断变化的;科学知识的产生有赖集体的努力;学科之间具有内在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的科学与哲学之辨,是自西学东渐以来中国文化选择过程中的必然结果。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对此问题的认知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即20世纪初期科学与哲学的划界;20年代科学与哲学的对立;三四十年代科学与哲学的分界与会通等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郭象虽然没有提出"个体性"与"主体性"的概念,但在其哲学思想中却存在着"个体性"与"主体性"的矛盾问题,本文试图揭示郭象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考察其在郭象哲学中的重要意义。郭象一方面在"有物之域"确立"个体性"及其价值;另一方面又将人的"主体性"看作是"个体性"价值实现的内在根据。因此,郭象所实现的"逍遥"就是作为"主体性"的人重新确立自己"个体性"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发生认识论是皮亚杰毕生构建的理论体系。在晚年,他通过范畴论和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对其进行了整合与形式化。范畴论将早年提出的群、群集和布尔数学的概念用于解释儿童思维发展的不同阶段,同时把对应、交换性、平衡化、反省抽象、概括化以及开放的可能性等概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而"内""、间""、外"三阶段发展理论是对整个知识发展过程的抽象与形式化。  相似文献   

19.
与逻辑学家不同,皮亚杰以其儿童智力的发生和发展理论做基础,对形式化问题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而且就如何克服形式化的局限性,皮亚杰创造性地提出了逻辑学与心理学的重新结合以及跨学科研究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皮亚杰建构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是他的发生认识论,通过探索发生认识论与康德哲学之间的渊源关系和心理学基础,就可以找到皮亚杰建构主义思想的真正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