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积极主张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生态也是生产力;人是自然中多种角色的复合体。同时生态文明以生态自然观为理论基础,实现了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是对自然权利的一种理性回归。因而,生态文明使发展理念有了质上的提高,成就了对传统发展理念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古代社会里,由于受到宗教神权的影响,人处于边缘化的无权地位。为了以人权取代神权,现代社会把人确立为权利主体。随着人成为权利主体,自然就逐渐沦落为人类征服改造的对象,从而导致了严重的自然破坏。为了拯救自然,人们开始将人类的权利扩大到自然身上,试图通过赋予自然以权利来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然而问题在于,自然并非一个权利的主体,自然无法运用和捍卫自身的权利,赋予自然以权利并不能阻止人们对于自然的破坏。因此,为了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应该从自身出发,把自己从权利主体变为责任权利,主动地承担起对自然的责任。不过,人类对自然负责,并不意味着人类是自然的主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的本性,自觉成为自然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3.
早期现代自然权利学说的核心内容在于对自然状态的假设,以及自然人通过达成社会契约而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自然权利学说所假设的自然状态并非人类历史上真实和普遍存在过的事实,而只是从当时的实际社会生活经验中反推出来的一种理论假定状态,它对经验的依赖使得早期自然权利学说是存在缺陷的。针对早期自然权利理论的这一问题,康德、黑格尔与马克思等人都进行了批判。康德从纯粹实践理性出发,以先天形式演绎的方式来建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法和权利理论,克服之前自然权利学说的经验品格。黑格尔和马克思尽管也同样反对经验主义,不过与康德的形式主义进路不同,他们认为,关于人类自由的政治哲学理论既不是实证主义的,也不是规范主义的,而是"事实的规范性"的。只有从以"事实的规范性"为核心的理论视角出发,而非从自然权利学说出发,才可以更为有效地理解和变革人类的真实状况。在马克思等人的彻底批判之下,早期现代自然权利学说最终走向了解体。  相似文献   

4.
道家自然权利观的核心观念是因循自然,有性任自然的自然中心主义倾向.道家自然权利观集中表现在以"无为"论为指导、法自然之道而行;以"和"来维护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万物平等、善待和尊重生命这三个方面.道家节欲、知足和厌贪的自然权利观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积极意义,但有忽视科学技术,淡经世致用之不足.  相似文献   

5.
人类传统的道德思考对象通常局限于同世代的人类,这反映出人类道德关怀的生态缺失。为了在生态关注与道德关怀之间建立稳固的联系,需要对道德共同体的边界进行生态延伸。这种延伸表现在两个维度上:一个是时间维度,即道德考虑向人类未来世代的延伸,强调道德责任下的权利观。另一个是空间维度,即道德思考向动物的初步延伸,以及道德考量向整个自然的进一步伸展。对动物的道德思考打破了物种界限,是对动物权利的辩护;对自然整体利益的道德考量是对自然内在价值的凸显,是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6.
走出人类生存困境--自然权利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权利概念是生态伦理学说的一块重要的理论基石.从四个角度对自然权利问题作了简要的学理探讨,针对当前人类生存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承认自然权利、尊重自然权利、维护自然权利的道德主张.  相似文献   

7.
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之争一直是环境伦理学的一个焦点,二者既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而儒家生态智慧却整合和超越了二者,既不以人类为中心,也不以自然为中心,而是以人—自然为理论基点,既肯定人类的价值,又尊重自然万物的内在价值和存在权利,为建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观念提供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近代自然法学家们提出了"天赋人权"说或"自然权利"说,从探索权利的来源和根据起步,进而探讨了权利的内容.近代西方权利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里面既有希腊城邦政治文化的熏陶,自然法、自然权利和自然正义的理论发展,又与罗马的权利观和法律制度的成就密不可分,基督教的人人原罪救赎之说则发展了人人平等的权利观.为近代西方权利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由主义的权利理论虽然受到严厉的批评 ,权利或自然权利不能直接从经验事实中得来 ,但就它作为人类和平实践的前提而言 ,它依然具有合理性。因此 ,自然权利论才有了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之争一直是环境伦理学的一个焦点,二者既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而荀子的生态智慧却整合和超越了二者,既不以人类为中心,也不以自然为中心,而是以人-自然为理论基点,既肯定人类的价值,又尊重自然万物的内在价值和存在权利,为建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观念提供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在启蒙思想家所主张的天赋人权中,生命权是人类自我保全的首要诉求。自然状态中的人们平等地享有天赋权利,人人都是自身权利的保护者,同时人人又都是对自身权利是否受到侵害的裁判者。但人性的自私使得这种人人自我裁判的自然状态逐渐失去公正,最终被国家和政府所取代。人们在保全生命权的前提下,将裁判和惩处犯罪的那部分权利让渡出来形成国家权力,而国家权力中裁判和惩罚侵害他人生命权的权力逐步制度化,就成为很多国家刑法制度上的死刑制度。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类一切制度设计应该说都是出于保障人类的生命权;而死刑制度的结果总以某种…  相似文献   

12.
德肖维茨在批判古典自然法与古典实证主义的权利来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权利来源于人类恶行经验的第三条道路,即认为权利的来源不是外在的造物主、自然或者实在法,而是来自于人类处于无基本权利的社会的"不义的经验"。德肖维茨以经验与权利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取向的权利来源说,在某种意义上突破了当前法学与政治学对权利问题的研究视野,也使得权利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实践性的品格。只有基于此实践性品格,才可能确立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对接路径。  相似文献   

13.
人类卓越理想与自然环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睹对环境的破坏,或者听到根据效用分析为破坏行为辩护时,我们通常会感觉道德上的不安。本文详细分析了基于功利主义、道义论和宗教信仰的环境伦理学理论在解释这种道德不安时存在的缺陷,继而提出一个环境伦理的新思路:诉诸人类的理想品格,以关爱自然的性格特征作为人类的美德。这一理论转换了环境伦理的核心问题,它不再以自然的权利和价值为核心,而是以"什么样的人会破坏环境"作为新的问题导向。在分析了"适度的谦逊"这一环境美德,并指出无知、自我中心或缺乏自我接受是获取适度谦逊的障碍之后,提出了一种积极的环境伦理思路,即鼓励那些能够促进热爱自然、成为保护自然动力的人类品质。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整体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整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前者规定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及对待自然的态度,这种关系是否合理决定着人类的存在命运。后者规定具体的人在人类整体中的位置以及对他人、对全人类的态度,这种关系是否合理决定着人类内部秩序是否正当有序。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没有处理好这两种关系的结果,环境破坏既是人类对自然权利的损害和对自然义务的忽视,又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权利的损害和义务的忽视;保护环境要求享受环境权利与承担环保义务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自然权利理论、人性假设逻辑和有限理性理念,共同构成政治哲学的人学基础。自然权利理论奠基于个人权利至上、权利让渡和有限政府三大递进原则,最终证成了"以权力制衡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去恶路径。基于人性善恶二重性在公共权力上的增殖发用,我们获得了政治哲学之道德判断基础;但无论哪种人性假设,其单向度发酵的政治哲学和政治实践,都是不自足和不完善的。对人类认知能力和智性范围的断限,创制出与无限理性理论和全能政府实践截然相反的有限理性认识论与有限政府运作模式。面向政治哲学和政治实践的人学基础考察,与其说是为了适应"全面深改"阶段的中国政治社会新常态,不如说是为着更多新的、有价值的政治思想资源和政治制胜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的产生不仅有其现实根源,更在于其理论根源,即传统伦理学.传统伦理学是建立在传统人道主义基础上的,其伦理基础是人类共同的人性价值.因此,传统伦理学是仅适用于人类内部的伦理学.在传统伦理学那里物不再是具有存在论根基的自在之物,自然也不再是具有自在的存在论本性的自在自然,而是成为为主体产生又为主体所用的人化自然.因此传统伦理学堵塞了人类通向自然的伦理之路.面对这种情况,西方自然主义的环境伦理学应运而生,其建立的伦理依据是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自然界的权利.他们认为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是不依赖人的评价而改变的,是内在的存在于事物的本质当中的.自然界的权利是指自然界中的自然物一旦存在,便有按照生态学规律继续存在下去的权利,是任何人都无权干预的.这对于把自然界纳入伦理学研究对象这一方面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也使得人能够正确认识自身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为环境问题的解决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人”视角探析环境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上的人"随法域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特征,环境法上的"人"应该是"生态人".从"生态人"视角对现有的环境权理论进行批判,指出环境权的实质是人类和其他物种的"种际权",即生态总体框架下人和其他物种之间的权利义务分配.因此,环境权就是所有物种都能平等地在自然状态下生存和繁衍的权利,这个权利包含了三个子权利系统:珍稀物种种群的栖息地免遭入侵权;自然环境的清洁权和濒危物种的受拯救权.  相似文献   

18.
当代生态伦理学家把"伦理"、"道德"、"价值"、"权利"这些社会生活领域的概念稍加改造后移植到自然生态系统,曲解了它们本来的意义,使其理论陷入了困境:自然物本身不可能固有同人类毫不相干的内在价值,抽象谈论其内在价值是没有意义的;人们关爱自然是为了自身利益所做出的明智选择,绝非缘自权利义务关系,自然物的权利因缺乏义务主体而不可能得到实现;应当保护自然的道德准则也因缺乏价值标准无法从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直接推导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在生态问题上的表现,人对自然的态度是生态环境中介着的人对其自身的态度,调整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只能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道德权利的存在以意识和自由意志为前提,人类有克隆动物的权利并不意味着人类有克隆自己的权利;道德权利的作用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基础,人类有克隆自己的能力并不意味着人类有克隆自己的权利;道德权利的行使以不损害他人和群体为边界,人类有生育后代的权利并不意味着人类有克隆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几个伦理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基因组研究伴生诸多伦理问题。个人或家族的基因隐私权是不受他人侵犯的自然权利;基因歧视侵犯了人的基本权利和基本自由,社会应运用立法来防止基因歧视;对基因功能的认识属于科学发现的范畴,不应有基因专利;基因决定论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优生学"会导致伦理灾难;对基因技术的运用,伦理学评价应置于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