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庄子哲学实际上是生命哲学、庄子美学实际也是生命美学。庄子顺应自然 ,回归自然并非消极避世 ,而是为困于尘世的人寻找一条幸福之路 ,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超脱 ,便拟在精神境域中求得自由 ,得到精神上的超越自适。庄子求“道”实际是求人生。本文拟从庄子美学观念解析入手 ,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庄子对人的关注 ,对生命观念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庄子美学,既是庄子的"美学",又是"庄子"的美学。庄子的"美学",不可大而化之地等同于其哲学,其审美境界亦不可泛化为人生境界。从庄子的哲学到美学,有一个转化与抽绎的过程。"庄子"的美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无目的性、无功利性及直觉体验性等美学共性上,而应当进一步指出其与众不同的个性。庄子的审美境界,在他独特的对"形质"、"功利"、"认知"以至整体的"有"的层层剥离与消解的系统中展开。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庄子的时空意识、自我意识,反思庄子超越哲学。分析认为,生命焦虑是庄子超越哲学的心理起点;庄子的焦虑主要来自对浩瀚时空的忧惧、对荒谬人世的哀叹、对于自我困境的体认以及由此而来的人格选择困境;这种焦虑感促使庄子寻找通往理想人生境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试析徐訏小说世界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命意识是徐訏小说世界的灵魂和思想内核。他始终关注着个体的生存状态及生存意义, 并且努力在浪漫传奇与现实人生之间寻找哲学意义上的、沟通生死的桥梁。生命哲学、死亡哲学和宗教救赎是徐訏小说世界蕴涵的生命意识的三个基础, 在此基础上, 徐訏用浪漫传奇故事构筑了充满哲学意味的生命大厦。他对生命的执著而严肃的思考, 在不断趋向完善的理性层面, 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庄子》一书的寓言形式暗含了它对知性思维的否定,从而开启了中国美学的主体特征。庄子美学启迪感性并赋予哲学以生命价值,同时《庄子》哲学的诗性语言,从内容到形式完成其思想建构。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美学充满着生命的力量,这可以从他的审美本质论、审美认识论中发现.他追求超脱物外,但并非否定具体的有形的美,相反,他在肯定万物同一的基础上,对照现实、提升现实,追求人生自由,灵魂解放,生命活跃的意象生成和意境创造,可以说,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自由美学、体验美学和生命美学  相似文献   

7.
庄子美学是“逍遥游”的美学,以绝对自由为核心的“逍遥游”兼有人生、审美的双重意义,成为庄子人生哲学与美学的共同归宿点。在道家学派中,庄子比任何人都更集中、更突出地关注和思考了人生问题,并且把“道”和人生紧紧连在一起,把道的境界看做是人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庄子美学是从心灵体验出发,追问永恒长存的生命意义,把个体有限的生命纳入到宇宙大生命之中,从而实现美的超越,从有限进入到无限,最终使人生永恒化、艺术化,使审美本体化、人生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美学高度分析沈从文“乡下人”这一概念,认为它不仅包含作家的情感形式和价值标准,而且是其“生命”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他评判人生的内在标准。沈氏这一美学思想的主要方面是从人的情欲层面把握、表现他所面对的“人生形式”。其中,情欲层面中还有对生之强悍和“血的意识”的倾心,这与劳伦斯的创作追求有一致性,本文就此进行比较并阐述沈氏美学思想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庄子美学是"逍遥游"的美学,以绝对自由为核心的"逍遥游"兼有人生、审美的双重意义,成为庄子人生哲学与美学的共同归宿点.在道家学派中,庄子比任何人都更集中、更突出地关注和思考了人生问题,并且把"道"和人生紧紧连在一起,把道的境界看做是人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庄子美学是从心灵体验出发,追问永恒长存的生命意义,把个体有限的生命纳入到宇宙大生命之中,从而实现美的超越,从有限进入到无限,最终使人生永恒化、艺术化,使审美本体化、人生化.  相似文献   

10.
生与死是人生的终极问题,庄子对此论述颇丰且有较多独到之处,形成他独特的生命意识。本文从生命形成的物质性、生命的时空定位及其意义、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及达观面对死亡等方面,对其生命意识进行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李白一生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月下的李白,充满了对故乡、故人的深情眷念;对平民、女性的朴素情怀;对人生、宇宙的深沉思索;对诗意人生、精神家园的执著追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的伦理情感、生命关怀、宇宙意识、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2.
美国自白派诗人普拉斯,以自己的养蜂经历为素材,写下了“蜜蜂组诗”,展示并剖析了她那敏感的内心世界,婚姻生活的痛苦,艺术追求与现实生活的冲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普拉斯不是直白地抒写自我,而是很有历史和文化传统意识。她的诗歌里引用了很多神话、寓言、历史事件、文学名篇等,这就使她的自白诗与历史文化构成了一个同时存在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梅列日科夫斯基是俄国象征主义文学流派的理论奠基人,其象征主义具有宗教哲学色彩和世界观的品格。他以毕生的创作践行着自己的象征主义主张,其叙事风格彰显出一种新精神追求,从而与当时的“社会小说”和“市民小说”形成对话、论争的格局。《基督与反基督》三部曲即是其主张的重要代表作。  相似文献   

14.
过程意识源于过程哲学,属于现代哲学的一部分.它体现了现代人的人生智慧.其精髓在于视人生为一个过程,对待人生、对待生活重生存而不重占有,重过程而不重结果,重体验而不重名利.竞赛类节目要以过程意识为指导,为支撑.过程意识对参与竞赛活动的各方,都具有启发意义.过程意识使竞赛活动有了超乎世俗功利的哲学和审美意义,使竞赛节目有了灵魂与精神深度,使参与节目的各方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净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15.
庄子观生死,是立于"道通为一"的高度,将生死置于"命"中。他认为,"命"即为"道",生死皆是由命定,人在面对死亡时,如果能顺应生死在大道中的自然运化,洞察生死之理,做到"安之若命",就能化解"悦生恶死"的桎梏,安然"顺死",从而成为与道合一的得道者。  相似文献   

16.
文章明确提出中国古典喜剧的终极关怀是生命的成长这一命题,与西方否定性喜剧相反,中国古典喜剧基于对生活的肯定,其基本类型是贬恶扬善、畅想“团圆”和微言刺上.哲学基础与审美形态是圆周性思维与评判式冲突,在“团圆”之趣中表现出顽强性与顽固性的抗争,唱出正义战胜邪恶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17.
意识可能是目前最难说明的现象之一。与意识相关的心智、智能、自由意志范畴等不仅是哲学谈论的话题,也是自然科学必须介入的领域。哲学上关于意识的种种学说,如果仅仅停留在哲学层面,恐怕只能是哲学家们的自娱自乐了。要解开意识之谜,没有科学的介入是不可能的。从混沌学、生物进化论和皮尔士符号学视角给意识以解释,得出意识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是一种奇怪吸引子系统和符号表征系统,意识与心智、智能之间的关系具有某种同一性,可以科学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咏月诗蔚为大观、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咏月诗的基本主题可概括为四大类:表现思乡怀人、叹离伤别的情怀;探寻宇宙人生的奥秘和哲理;循月生发,展现对自然的热爱和浪漫主义的胜概豪情;微言大义,以明月关联社稷江山。而南宋诗人杨诚斋,对明月情有独钟。对其340余首诗作的自然意象的统计,月的意象就达七十次之多。  相似文献   

19.
印度现代著名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写过许多颂神的诗歌,使他获得广泛世界性声誉的诗集《吉檀迦利》就是宗教抒情诗,抒写了诗人对神的向往以及人神合一的理想追求。中国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一生中也创作了许多歌颂神灵的诗篇,《九歌》堪称为代表。中、印两大著名诗人都拥有世界性声誉,也都在各自民族文化的沃土中创作了大量颂神的诗篇,但两者对神的理解和态度是迥然有别的。对二者的比较,有助于理解中印两国人民不同的哲学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禅宗精神构成了第三代诗人创作的重要思想来源。禅宗的人生哲学、自然审美意识以及艺术思维和表达方式给予了第三代诗人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与启迪。他们的创作有时几乎直接接近了禅所追求的意蕴和"道体"。在重视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对个体生存超旷状态的体验上,以及以寂寞虚静的心灵对待日常生活与外在自然方面,第三代诗人与禅宗几乎达到了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