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黄河上游一带的人们常用牛皮、羊皮制成渡河用的筏子,使用的时候得用嘴把皮筏吹得鼓起来才行。如果不用足够的力气,光说空话,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史的角度考察了"绯闻"的产生途径,"绯"最初是指一种浅红色的丝织品,之后又被专用作颜色词,后来由于"红"的用法的多样化,"绯"所代表的颜色逐渐被"粉红"、"桃红"等取代.使用频率大大降低.但由于"绯"和"桃色"所表示的颜色均和少女的面色相似.所以也就带有了和女性相关的联想义,进而被用来指称一类通常有女性参与的新闻事件即"桃色新闻"或"绯闻",此外,因为"绯闻"比"桃色新闻"简省,所以现在多用"绯闻".  相似文献   

3.
戴学群 《老友》2012,(10):57
"独占鳌头"是明清科举考试对高中状元的美称。因状元才有资格站在皇宫前刻有巨鳌头形浮雕的石阶上迎接皇帝亲自颁发的殿试金榜,故把中了状元称作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4.
5.
楷模,现在一般都做榜样、模范讲,如:“光辉的楷模”等。那么, “楷模”的历史源头到底出自哪里呢? “楷”和“模”最初都是树名。楷树,就是黄连树。这种树,枝干疏而不屈,刚直挺拔。相传它生长于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坟头。孔子死后,他的三千弟子在坟墓边守灵三年。唯独子贡,在孔  相似文献   

6.
7.
8.
《小康生活》2005,(5):72-72
“三脚猫”是形容那些在技艺上略知皮毛但不甚精通的人。“三脚猫”典出自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集》:“张明善作北乐府《水仙子》讥时云……说英雄,谁英雄;五眼鸡,歧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熊(即飞熊)。”其中“三脚猫”是一种动物。明代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记述:“嘉靖间,南京神乐观有三脚猫一头,极善捕鼠,而走不成步。”  相似文献   

9.
传说战国时期,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突然被人暗杀。齐王非常恼怒,为了尽快破案,贴出榜文说:“苏秦是个大奸贼,死有余辜,杀死苏秦的人为朝廷立了功,为百姓除了害,当赏黄金千两。”榜文贴出后,就有4个贪财之徒,撕下榜文来见齐王,并争着说是自己杀害了苏秦。齐王说:“你们可不要冒充  相似文献   

10.
海云 《小康生活》2005,(11):47-47
相传八仙过海惹怒龙王,久战难胜,劳累疲惫,退踞海滩稍憩,颇觉腹中空空,饥饿难忍,便分头寻食充饥,哪知一眼望去的海滩薄地,荒无人烟。除曹国舅一人未回,其余个个扫兴而归。  相似文献   

11.
俄语的amyp,汉语音译为“阿穆尔”。在俄语中,“阿穆尔”分别是四个词:一是对黑龙江的称呼;二是表示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苏联1972年出版的《苏联淡水鱼名称词典》用6exe,””来表示草鱼,这里的‘enu9是后来才加上去的;三是表示“爱”,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的am。r,俄语是通过法语借入的;四是表示一位比利时天文学家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后两个词和前两个词虽然同形,但从词源、出现时间和词义来看是毫无关系的。本文试图探讨表示黑龙江和草鱼的“阿穆尔”的来源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要搞清“阿穆尔”一词的由来,应该首先回顾一下俄罗斯人闯进黑龙江流域的一段历史,也只能从老沙皇向这条河及其广大地区扩张的历史过程中去求得解释。 众所周知,俄国是一个欧洲国家。公元9世纪在欧洲东部出现的基辅罗斯公国的东部边界还不到伏尔加河,与黑龙江流域更是相距万里之遥。16世纪八十年代,沙俄侵略者越过乌拉尔山,迅速向东扩张。就是在这个时候,俄国统治者还根本不知道世  相似文献   

12.
“解手”是人们对上厕所的一种文明说法。古代战争之后,都会发生大规模的移民,那时候的移民是强制性的,因此,有些人留恋家乡,不肯离开故土,便想方设法逃避,但最终还是逃不过被迫迁徙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史的角度考察了“绯闻”的产生途径,“绯”最初是指一种浅红色的丝织品,之后又被专用作颜色词,后来由于“红”的用法的多样化。“绯”所代表的颜色逐渐被“粉红”、“桃红”等取代.使用频率大大降低。但由于“绯”和“桃色”所表示的颜色均和少女的面色相似,所以也就带有了和女性相关的联想义,进而被用来指称一类通常有女性参与的新闻事件即“桃色新闻”或“绯闻”。此外.因为“绯闻”比“桃色新闻”简省.所以现在多用“绯闻”。  相似文献   

14.
厢子 《今日南国》2010,(4):10-10
“酒好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早已成为民间的一句俗语,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下,当供大于求,“酒好不怕巷子深”恐怕已不合时宜,“酒好”还得“吆喝好”,这样才能受人瞩目、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5.
元宵夜,天阴沉沉的,月亮在云中时隐时现,几声鞭炮响偶尔从村中传来。  相似文献   

16.
克林德(1853-1900)德国人。男爵。1881年来华,为使馆翻译学生。1883年任广州领事馆翻译。1885年任驻华使馆参赞。1887年任代办。后曾回国。1889年再度来华为德国驻华公使。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对华持敌视态度。同年6月14日,曾指使德国士兵对路经使馆旁的义和团民开枪,打死无辜团民20余人。引起清政府对外宣战并照会各国驻华使节于24小时内离京。6月20日与翻译科达士乘轿前往总理衙门,途径东单牌楼时与清军发生冲突,被端王载漪的虎神营士兵开枪打死,遂酿成“克林德事件“。该事件发生经过是这样的,1900年6月20日上午8时德国公使克林德因未得到清政府对各国公使提出暂缓离京照会的答复,便带领翻译科达士与水兵数人乘轿前往总理衙门交涉使馆人员撤离事宜。至东单牌  相似文献   

17.
清朝末年,鸦片走私十分严重,走私贩子为躲避关卡检查,挖空心思藏匿鸦片。水上走私的贩子常把鸦片藏在定制的船蒿里,随船经水路运往各地。  相似文献   

18.
大海 《山西老年》2009,(8):41-41
"主人翁"这个词原是借指王公官宦人家的男性内宠,或者借指与帝王亲近的内臣。现在已发展演变成"当家做主人"的意思了。《汉书·东方朔传》记载:汉武  相似文献   

19.
李莉 《山西老年》2011,(2):36-36
“老伴”这个称呼,现一般用于老年夫妇之间,可是它原是太子对老太监的称呼。明朝宪宗皇帝朱见深册立九岁的儿子朱祐占樘为太子,派宫中服侍他多年的太监覃吉做典玺局的郎官,专门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学业。覃吉为人正派,忠于职守,太子极为尊敬和爱护他,称他作“老伴儿”。  相似文献   

20.
许禾钢 《社区》2009,(35):33-33
公孙阏和颖考叔都是郑国大夫。公孙阏字子都,和郑庄公同族,长得高大英俊,一表人才,号称郑国第一美男。这一点.有孟老夫子的话为证:“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颖考叔为郑国颍谷(今登封市西南)封人(管理疆界),干练老成,忠勇威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