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群众在享有对生产资料所有权和支配权的基础上,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充分享有管理国家以及其它社会事务的各项权利。换信之,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找到适合的形式和途径。民主可归纳为两大类: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所谓间接民主是指不是由公民亲自行使,而是通过他们选举出并对他们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法治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1、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就是要有效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使人民真正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这就需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制化。 2、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 ,让全体人民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充分表达出来 ,制定出体现人民利益和意志的法律制度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 ,社会秩序良好 ,人民安居乐业 ,就是公民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国家从各个方面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机关是代表人民利益和为人民服务的机关,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公民享有各种民主权利,不断提高公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因而,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人权保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的人权事业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为了确保公民能够实际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以宪法为依据,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坚持民主立法,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依法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5.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现代宪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制度民主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世界各国宪法(包括资本主义类型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对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都比早期宪法更为重视。所谓公民权利是指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公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享受的权益和行使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公民义务则是法律规定的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该履行的一种责任。由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被称为基本权利和义务,它对于其他各项权利和义务说来,具有首要的意  相似文献   

6.
张能全 《兰州学刊》2013,(8):157-163
刑事辩护权利作为公民受到刑事指控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对于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具有关键意义,需要在国家宪法层次上确认其地位,并制定相应的法律实施机制与程序保障机制。我国虽然存在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宪法规定,但刑事辩护权利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地位,其法律实施机制和程序保障机制都存在诸多缺失。比较考察各国刑事辩护权利宪法层次的地位确认与实施机制安排,对于建构我国刑事辩护权利的法律实施机制和程序保障机制,推进国家法治与保障公民人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媒法是调整传媒组织与国家的关系、传媒组织与一般社会成员的关系的法律规范,其核心是调整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因此,传媒法具有宪法属性。英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传播法规的制定、实施与废除,都与现代宪法规定的国家或政府的权力与宪法应保障公民享有的基本人权、新闻与出版自由、民主等权利紧密相关。我国尚无现代意义上的传媒法。在传媒的立法和实践领域,需要我们对政府权利和公民的权利给予恰当配置,限制政府公权力的范围,培养公民的能力,保障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切实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是宪法修改中应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就是要保证占人口绝大多数人民充分享有自己的民主权利和合法利益,从而对危害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极少数人实行专政。宪法上应规定所有公民权益中的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基本的权利和义务,一经宪法固定下来就取得宪法保障而不受侵  相似文献   

9.
孔繁军 《东岳论丛》2003,24(6):122-125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表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首先是一种政治理念,是对国家与人民关系的基本定位;其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意味着国家权力为人民享有,而不能归于敌人;再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意味着人民应享有最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同时意味着人民生活的高度自治化。要实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要树立公民意识,二要改革选举制度,三要缩小行政扩大自治,四要以法制手段巩固民主成果。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公民政治参与权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舜钦 《学术探索》2008,2(2):80-85
公民政治参与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受宪法和法律保障和限制,通过一定方式参与国家政治活动,并影响国家政治构成、决策、进程、结果,而不受他人非法干涉、侵犯和剥夺的权利。我国已形成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的法律制度,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对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变比。我们认为,这一论述完整地阐明了我党所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内容和特点,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它有两个要点:第一,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体现在法的制定和法的施行上。法律由党领导人民制定,法的施行必须保证党…  相似文献   

12.
人的尊严是人的自觉.人的价值与人的主体性是人的尊严的根本.在马克思主义中,人的尊严始终是一个核心因子.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尊严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中,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尊严为本.人的尊严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每个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实现人的尊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公共利益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公众的福祉,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共同福利的追求.财产权在公民享有的所有权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实现生命权、自由权等权利的物质基础.我们既要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也要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平衡两者的关系,2004年宪法修正案作了原则性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但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还有待法律进一步作出具体详尽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论言论自由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言论自由既是政治生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又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种基本权利。如果人民群众不能自由地发表言论借以表达自己的意志,那么也就无法通过国家机构行使主人的权力,并直接间接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因此,没有言论自由便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如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缺乏法律保障,那么不仅其他的公民权利将受到影响,而且也将使公民在权利遭受侵犯时束手无策。因此,没有言论自由便没有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言论的传播手段日益现代化的条件下,言论自由对于发展商品经济,开展文化交流,改善人的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默示性受审判权是指宪法没有规定,而是由法院判决确认的公民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澳美两国法院从司法权分立原则引申出公民享有此项默示性权利。其基本法理是,如果法院能够运用此一原则维护司法权独立、完整和纯洁,公民受法院审判的权利也同时获得保障。澳美两国实践证明,要实现对公民此项权利的保障,宪法对此作明示性规定固然重要,但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关键的办法在于认真对待宪法权利,建立切实可行的审查体制维护司法权的独立、完整和纯洁性。只要此项制度建立起来了,受审判权就能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宪法规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层组织,她的建立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群众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的宪法原则,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制度,它依照法律规定的途径和形式管理社会事务。实践证明,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搞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改革,促进四化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中,人民调解委员会更加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她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并得到了宪法的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一讲话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阐述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为了使我国真正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就应当从健全我国法律体系、树立现代法律意识等方面来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一、健全我国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现行的各…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内容.舆论监督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一是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言论自由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接受舆论监督的义务;二是任何公民都要受到舆论监督的约束,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免受舆论监督的任何特权;三是所有公民都必须接受舆论监督.文章分析了舆论监督面前不实行人人平等存在的种种弊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舆论监督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原则.国际共运史上的实践表明:舆论监督面前人人平等推动和促进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民意识培植与思维方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基础,将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现代民众意识.公民意识体现了公民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和对政治权力的诉求,是公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公民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培植"的结果.公民意识培植必须实现从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法治是政治民主的前提和基础,而不是相反。法律的根本属性是说理,既是说理的依据,又是说理的保障。而说理是民主时代的根本特征,没有法律就没有民主。政治民主的底线,是保障人们有权基于自身利益在公共事务中发表不同于他人的独立意见,进而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做出决定。政治民主的高度,则取决于国家权力是否真正受制于人民的权利,包括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规定是否能够落实,法定的国家权力运行体制是否稳定有效并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信任,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活跃度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终都取决于法治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