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民小本借贷,是由国家为贫民提供小额、低息贷款,帮助贫民依靠自身力量来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这种贫民救济的方式,符合近代以来社会救济领域变"消极救济"为"积极救济"的发展潮流。但是,贫民小本借贷在推行过程中,却遇到了种种问题,取得的救济效果也差强人意。为此,民国政府在将贫民小本借贷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也积极进行了一系列关于贫民小本借贷的制度变革,最终在扶助农工商、救助贫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扶贫政策的缺陷及其改进方向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中国现行的城市扶贫政策具有明显的对策性、应急性特点,缺乏系统设计,各项政策之间衔接性差,有关政策有着目标不清、功能混乱的缺陷,整体而言,扶贫政策创新不足。如果将扶贫政策区分为预防性、救济性和开发性三种类型,可以说在实际扶贫工作中,预防性政策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失灵,救济性政策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开发性政策还不全面。改进城市扶贫政策的基本方向应该是:正确认识城市贫困问题,注重城市扶贫政策的创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就业导向的经济发展,注意培育贫困居民的社会资本,促进贫困者的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3.
反贫困:一项意义重大的社会工程──《走出贫困》学术讨论会综述锡红自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清除历史形成的贫困问题,特别是80年代以来,改变了以救济为主的扶贫方式,开始了声势浩大的以区域开发为主以救济为辅的反贫困行动。在开展这项工程的十...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 ,乡村扶贫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根治乡村地域性贫困 ,必须重新确立贫困严重制约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视角 ,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为此 ,应实现扶贫战略方针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性扶贫的转变 ,用利润驱动式的经济扶贫方式替代政府动员式的救济扶贫方式 ,把消除贫困作为促进整个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选择根除贫困并能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开发扶贫模式 ,并根据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规划 ,实施协调配套的贫困地区不平衡发展的农业产业政策、工业产业政策、农村金融政策和农村科技政策等 ;实施区域内适度规模的移民工程 ,制定和实施特殊的乡村人口政策 ,确保在促进整个民族经济、区域经济整体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彻底告别贫困、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5.
我国转型时期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剧宇宏 《学术论坛》2012,35(3):86-90
社会救助制度是人类为因应贫困风险而进行的制度设计。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贫困问题,社会因素是主要原因。因此,我们社会救助制度的设计,应着眼于社会救助程序、管理体制和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扶贫机制由福利救济向经济开发的转变,不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起步,正在逐步改变其经济落后的面貌,有的温饱问题解决后正向小康迈进。但也不可否认,有些长期贫困的地区,其经济状况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认真分析其历史和现实状况,可以发现,资源和环境条件太差,改造利用的潜力很小,而人口数量又显然过多、素质过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过大,是其长期难以摆脱经济贫困境地的重要原因。这些贫困地区只有通过环境移民,才能改善人口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结合状况,促进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国家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视,并投入了各种物质和人力,经过艰苦的努力,贫困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或贫困人口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但是,目前我国的扶贫任务仍相当艰巨,倘有3000万人未摆脱贫困,而且原已脱贫的不少地区或人口返贫。同时,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影响国家扶贫工作的各种因素发生了显著变化。上述情况表明,要彻底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国家扶贫战略必须适应现实条件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重大转变。 一、建国后国家扶贫战略的各个阶段及其缺陷 迄今为止,国家扶贫战略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1、财政救济阶段,在我国实施扶贫战略的早期,国家对贫困地区实行了财政救济的政策。在这个阶段,国家向贫困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财政救济,缺粮由国家供应,缺钱,由国家拔付。显  相似文献   

8.
清代湖南溺婴之俗与社会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志云  刘曼娜 《船山学刊》2005,(1):83-86,78
由于清代湖南百姓的贫困和当时社会上的厚嫁之俗,因此当时溺婴之风盛行,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这一现象,政府与社会从法律、舆论和育婴组织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救济,并取得较大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救济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溺婴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瑞林 《学术探索》2005,1(6):43-49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20世纪末,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合理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内容之一。本文从贫困的定义和度量、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原因及特点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学者们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指出解决我国城市贫困问题要强化政府创造就业的能力,关注陷入贫困风险高的群体,重视流动人口对城市贫困的影响,警惕贫困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区域贫困的特征、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正永 《兰州学刊》2004,(1):114-115
甘肃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区域反贫困的过程。甘肃农村贫困表现出明显的区域贫困特征 ,使解决农村人口贫困问题成为甘肃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在分析了区域贫困的特点、区域贫困的原因后 ,提出了解决区域贫困问题的对策 ,主张通过树立市场意识、加强基础实施建设和小流域治理 ,发展旅游业 ,加快小城镇建设等途径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解决区域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走文化扶贫之路--论文化贫困与贫困文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的反贫困走过了"输血"救济和"造血"开发阶段,但都未取得成功.本文指出文化贫困从根本上说是产生贫困的主要根源,而"贫困文化"则是文化贫困的直接后果.要想根治贫困,必须从贫困的主体--"人"入手,走文化扶贫之路.  相似文献   

12.
新疆城市贫困家庭负担重,饮食质量差,衣着质量和档次较低,家庭耐用品消费水平低,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医疗保健状况令人堪忧,居住质量差。新疆城市贫困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必须不断推进再就业工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坚固的救济体制,同时,鼓励非政府组织积极加入,推进新疆城市贫困问题逐渐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年南京国民政府召开的全国工商会议中 ,工商界及部分官员提出了失业救济及工商业救济的议案 ,这是在西方影响、国内社会问题尖锐、工商界人士谋求发展并在政府倡导下提出的。内容包括改良手工业、失业救济法规、实业救济方案等等。这组议案表明了当时的社会保障思想由传统型向制度化的转型。它虽没能起到挽救危局的作用 ,却不乏值得注意之处  相似文献   

14.
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及圈地运动的进一步展开,英国社会的失业与贫困问题越发严重。斯宾汉姆制度非但未能有效应对英国社会的贫困问题,反而导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现行济贫法制度成为英国社会舆论批评的焦点。英国皇家济贫法委员会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报告,为英国济贫法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新济贫法的颁布实施成为英国从传统的济贫院外救济转变为济贫院内救济的重要转折点。与此同时,英国全国范围内爆发的反新济贫法运动与宪章运动结合在一起,对英国新济贫法制度的实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设立社会救济金,以赈济那些陷入贫困的或无法维生的公民。我们国家也不例外,需要从同民收入中拿出一定的份额,救济那些陷入贫困状态的居民。但是,不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存在许多模糊认识:或者把社会救济金看成一种纯粹的消  相似文献   

16.
消除贫困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府的奋斗目标。但是中国目前的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呈现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因此,必须要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贫困现状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在界定贫困概念和线度的基础上,从中国农村贫困和城镇贫困两个视域,对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国剩存贫困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对我国城市贫困群体成因及社会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总的来看,体制性矛盾是导致城市贫困群体问题主要的历史性原因:体制性与结构性矛盾是导致城市贫困群体问题的现实主要原因;导致城市贫困群体问题的根本原因则是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事业交织在一起.当时,四川的社会保障工作主要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三个方面.其中,社会救济包括灾民救济、难民救济、贫民救济和职业救济;社会福利包括收养社会孤老残幼、救济福利生产和残疾人救济福利;优抚安置包括优待、抚恤和安置.由于当时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不力,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等原因,致使社会成员从中获益甚微,真正完整而独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始终没有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权利的实现。通过分析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的权利现状,提出了权利救济的有效途径,即全面畅通“绿色通道”、切实维护贫困女大学生的物质帮助权、制定《男女就业平等法》和加强权利意识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分析当前县域范围内的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状况入手,揭示出形成此状况的原因是农村的相对贫困,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与农村的储蓄资源不足,直接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削弱。文章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与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出发,提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措施,要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加大国家政策性银行改革力度、制订相关的法规来鼓励商业银行在当地的贷款发放及对邮储的改革,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