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牛竞凡 《兰州学刊》2006,(4):63-64,144
作为法兰西学院40位“不朽者”之一的华裔学者、作家程抱一(Franois Cheng),不仅是中西方文化的“摆渡人”,更是文学和艺术领域里活跃的创造者。他的诗歌、小说、书法创作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创作手法深入人心。本文从他的长篇小说《天一言》的文本分析入手,试图从多个角度剖析小说的主题,指出特殊生活经历与生命感悟对其创作构成的决定性影响;作者在小说创作中,还自觉借鉴了很多西方小说的观念与手法,充分体现了文学创作的世界性与多元性。  相似文献   

2.
反讽:女性的身体叙事——萧红与萧红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身体叙事”是萧红文本的一个潜在的内容与姿态,在文本中,女性身体不仅成为萧红作品中的“生死场”,而且更是小说获得内涵和意义的根本来源。萧红似乎对自身的情感与女性的命运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女性独有的身体经验成为她从事文本建构的基本手段。生育、病痛与死亡是作家诠释女性“身体叙事”的独特视角,女性与男权社会乃至整个主导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与冲突成为身体的悖论。女性作家用反讽的姿态作了一次“致命的飞翔”,在语言的狂欢与回忆的空间中获得身体与性别的认同。正是用这样一种方式,萧红将自己写进了文本——就像通过自己的奋斗嵌入世界和历史一样。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英语小说中对“中国”的认知 ,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华人地位的改变以及作家个人阅历等因素的影响而在特定历史时期及个体的层面呈现出不同态势 ,但希望有一个强盛统一 ,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站在华人身后却是不同时期华裔作家在不同文本的共同表达。八、九十年代后 ,华裔英语小说中的“中国”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写作资源 ,成为华裔作家区别于非华裔作家的一块独特的想象空间。华裔写作的“中国形象”有助于我们了解海外华人对中国认同上所发生的种种衍变 ,也可为我们提供一个反观自己的镜象  相似文献   

4.
肖莉 《北方论丛》2015,(5):57-62
新世纪以来,“80后”小说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语言学—文艺美学双重视域下的“80”后小说语言,有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和审美追求,这是对传统美学范畴的丰富和发展,更是对文学语言的独特贡献。本文选取“80后”作家代表性作品,探讨“80后”小说语言的审美特点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凝固的批评观念和批评模式不能认识一个作家的真面目,尤其对于沈从文。“避免由社会阶级的方面而力图由文化方面评价历史,是沈从文区别于同时代作家,的自己的选择。”当我们冷静地观照、测量沈从文的“《边城》体系”的文化价值之后,我们说沈从文是中国新文化继鲁迅之后第二个在封闭民族传统文化之内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作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小说中存在着两种力量,一种是人物,另一种是一群不属于人物的东西。”后者就是小说人物之“象”外的“物象”,物象上的思想感情是一种隐喻式的思维。我们现在有必要来还原一下沈从文对于文化——这个难解的斯劳克斯之迷的思维。  相似文献   

6.
程国赋教授新著<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 (中华书局,2008年10月,以下简称程著)系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2008年1月结题时被评为"优秀"等级,同时被列为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程著本着历史文化与古代小说相结合、文献与理论并重的研究思路,关注明代出版文化与当时小说创作、传播之间的密切关系,试图从出版文化这一新颖、独特的视角考察明代小说发展、演变的真实历程及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7.
<正> 从80年代初滥觞直至80年代中期形成高潮,一批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手法创作而成的所谓“先锋”小说蔚为大观.“先锋”小说的出现,或许有其某些所谓与西方“类似遭际的文化情境”,而众多作家力图突破传统小说固有的审美规范,为反映自己对历史、社会和人生体验与思考而寻求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动机,是十分明确而强烈的.“先锋”小说的出现,给中国文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使得长年沉寂的小说界变得热闹非凡.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时过境迁,对于“先锋”小说,读者由热情顾盼转而变为漠然置之.这究竟是为什么?是接受现代派的文化心理准备不充分?非也!可以说,现在的读者,文化心理准备比任何时期都要充分得多.  相似文献   

8.
萧红的小说把国民生存的原始和蒙昧,展示到极致。她的小说虽然属于鲁迅开创的“改造国民灵魂的文学”的时代主题,但是,她以自己悲剧性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受,为我们观照国民生存状态,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这个视角,可以窥视到混沌的生存之中积淀的文化基本精神。这是萧红小说的一种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刘璐 《兰州学刊》2012,(6):213-214
"历史编纂元小说"是加拿大文学理论家林达·哈琴提出的。这类小说具有鲜明的自我反映的特征,同时又悖论式地宣称拥有历史事件和真实的人物。安伯托·埃柯是当代最知名的学者和作家之一,其作品熔深邃的思想性、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于一炉,并在作品中寄寓自己对当代世界的独到见解。文章分析了作为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波多里诺》,探求埃柯寄寓其中的文学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中西文化冲突的大潮中,鲁迅以他独特的历史“中间物”的文化视角,提出了以“立人”为核心的文化建设主张。这一文化选择深深地影响了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本文通过对新时期的伤痕、寻根、新写实等小说的分析,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这对我们如何真正实现文化的现代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综论(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怀亮  闫玉刚 《河北学刊》2006,26(1):108-115
随着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化经济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经济形态,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文化经济对于提高城市、地区乃至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各国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结构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文化贸易在国际贸易格局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当代国际文化贸易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从地域上看,当前国际文化贸易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性;从文化贸易的主体来看,大型跨国媒介集团垄断着当代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从贸易形式来看,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从法律规范的角度看,WTO成为规范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的主要法律文件。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正处于起步阶段,大力发展国际文化贸易,对于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改变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严重逆差等方面问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综论(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怀亮  闫玉刚 《河北学刊》2005,25(6):113-119
随着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化经济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经济形态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文化经济对于提高城市、地区乃至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各国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结构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文化贸易在国际贸易格局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当代国际文化贸易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从地域上看,当前国际文化贸易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性;从文化贸易的主体来看,大型跨国媒介集团垄断着当代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从贸易形式来看,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从法律规范的角度看,WTO成为规范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的主要法律文件。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正处于起步阶段,大力发展国际文化贸易,对于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改变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严重逆差等方面问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需要达到文化自觉,要达到文化自觉,贵在科学应用相关方法论;把握文化自觉内在物质实践规律,厘清文化自觉内在方法论的两大层次是科学应用相关方法论的前提和基础;实现文化价值,从文化自觉的理论和方法论视野出发不仅需要注重跨学科和跨文化的研究.而且需要辩证的思维与视野以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有机结合。从文化自觉的实践方法论视野出发既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原则,也要注重把握时代脉搏增强中华文化辐射力,更要做到文化融合科技,创新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族戏剧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从文化人类学出发研究民族戏剧,不仅是民族戏剧研究的重要视角。更是对其艺术性、文化性、民族性和文学性等几个方面都有着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英语商标词的文化翻译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商标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它的翻译备受关注,逐渐进入了语言学研究的视野。国内市场上著名英语商标词翻译成功的关键在于迎合了东方人的审美情趣,反映了东方传统文化价值观,吸取了东方传统文化的精华,紧随了东方文化的时尚潮流。  相似文献   

16.
郗春嫒 《学术探索》2014,(5):137-141
本文以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安全为视角,选取人口较少民族中的布朗族为研究对象,就布朗族饮食文化的要义、历史演变、安全隐患、未来走向等几个层面予以剖析,认为增强文化自信、唤醒文化自觉、调适文化生境是人口较少民族饮食文化安全发展的极佳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词的文化义与文化个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和文化语言学观点透视汉语词的文化义与汉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文章认为文化义是词语本身所隐含的文化色彩或者附加在词语之上超语言的文化意蕴,它负荷着汉民族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透对对汉语例词的文化义的分析,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可以深化语言科学的研究,窥见汉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汉语的文化义似应从以下方向发掘:成语与典故义;比喻与比喻义;借代与借代义;附会与象征义;联想与联想义;情态下褒贬义;风格与语体义;形态、色象与形象义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后半期以来,人类开始步入信息化时代,知识的增长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特别是网络与卫星通讯技术的普遍使用,推动了社会结构变迁、经济利益重组和权力格局的演变过程,使得心理意义上的社会不安全和各种损失的不确定性日益突出。随着对世界认识的加深,人们对现代各种制度控制确保社会安全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人们的风险意识在增加,对风险社会的研究也在深入,从而形成了一种风险文化现象。风险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风险社会研究。处于社会双重转型期的中国,因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变迁与体制转型,使当代中国进入了高风险社会。就地缘政治而言,包括国家信息传播在内的信息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凸现在国人面前,成为风险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安全隐患。大众传媒在确保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信息文化安全方面,应该从更广泛的社会视野和更深层的内在文化理性去观察与思考,以营造有利于当代中国人的心理潜质和价值判断的舆论环境,推动中国公民政治文化认同和行为取向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理解文化的生成基础与现实功能,把握文化的反作用及其实践内涵,可以形成文化实践的自觉意识。文化自觉促进思维创新,人们在文化实践中实现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重新理解,在观念变迁中形成超越自我的文化自觉。促进思维创新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而培养践行核心价值理念的哲学与文化人才,将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究竟应当如何判断一种文化的先进与否,这个问题既是文化研究和文化哲学研究的难题,也显然由于其答案对现实的规范引导性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往人们无法对文化的先进性进行确切的判断,主要是由其引用的传统文化定义和其中所隐含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视角决定的,因此,只有彻底突破和扬弃这种定义,寻找真正切合实际的文化定义,才有可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科学方式。而社会个体生成论的文化定义则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