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着眼于杜诗注释的历史,讨论了杜诗注释的格局和发展走向,将杜诗注释的历史大致划分为四个段落,即杜甫诗集基本面貌的形成为第一阶段,杜集注释本逐渐发展为对多家注本的整合形成集注本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强调个人见解、充分抒发个人观点的注本的繁荣,第四阶段是全方位关注杜诗的解读、传播而形成杜诗学。同时指出杜诗注释的九个方面的发展趋向,如从诗集编注演化为文学批评,从编纂全集校注本转移到选集选注本,由编制年谱、小传发展为诗人评传,对诗人和诗歌的研究逐渐转向收集资料和编纂综合工具书,由单独研究延伸到比较研究,从文学的领域扩展到语言学领域,还有从杜诗本体研究转向对注家注本的研究、从学术研究拓展到艺术表演,等等。  相似文献   

2.
断句错误例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点古籍,“‘点’不断,理还乱”的情形时有所遇,即使是明清笔记,语不艰深,也会有断句错误的现象。不明典章,不查史志,是致误的一个原因。清·王士祯《香祖笔记》,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标点本,其卷八有一段话是这样被标点的:“《五代史》:伪梁朱温时司天监上言,日辰内戊请改为武,盖温父名诚戊,字类成,故司天监以此谄之。”(第162页)标点者以为五代后梁朱温“父名诚戊,字类成”,司天监为了避讳,请改干支中的“戊”为“武”。粗粗一读,似乎很通,然而细细一辨就成问题了:如果温父果真“字类成”,与所避之“戊”不涉,这里是大可不必写进去的。只要写“父名诚戊”就能说明避“戊”改“武”的原由了。而且因避“诚  相似文献   

3.
我国常见英语错误的发生率之高和涉及面之广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道煞风景.本文通过对实际错误病例的列举并逐一对导致错误的缘由进行解说,兼辅以据出权威出版物的更正,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4.
当代出版物文字校勘不受重视,本已是学界同仁所共同谈论的话题.改为电脑排版以后,又出现了相应的新现象、新特点.主要有数字失校、繁简字转换张冠李戴、同(近)音字词混淆、字形相近致误、同音词乱用对成语的重大伤害诸项.  相似文献   

5.
由我校历史系副教授张振佩先生撰写的《史通笺注》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共七十万言,分上下两册发行。《史通》是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公元661—721)的作品,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张振佩先生研治《史通》已历三十余年,“对其所见的各种版本以及对《史通》的评、释、笺、记等,无不认真研读,仔细推敲,探流溯源,求其本旨。近年来又博考京、沪、宁三市各大图书之馆藏善本,兼采前人及时贤众长,倾全力笺注《史通》”。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是贵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振佩先生。张先生生前撰有《史通笺注》、《史略笺证》《李义山评传》、《成吉思汗评传》、《岳武穆》、《左宗棠》、《守拙斋杂稿》、《学思札记》等多种著作。此文为校注《史通》时随手札记之作。原文尚涉及与友朋信札往复,谈文论史,述学论交,搜访秘籍,查考文献,训释名物,笺注典实等情况。兹仅摘录有关平议《史通》者为一篇,以飨世之治刘氏史学者。其中内篇部分及篇首所冠原序,已刊发于《历史文献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10月版),学者可以参阅。]  相似文献   

7.
书名是认识该书性质的最重要的事项之一。产生于唐代的《史通》 ,自宋代起 ,学者们对其书名内涵的解释仁智相参 ,颇不一致。分歧的关键即在一“通”字。有的认为《史通》之“通”是笺注的意思 ;有的认为与语言通顺有关 ;还有的辨析此“通”没有“通识”的意思 ,也不具备“贯通”之意。异说纷纭 ,莫衷一是 ,影响到了对《史通》主题思想或作者主体意识的认识的一致性。其实 ,作为史学理论大家的刘知几深明书名体现和规范该书性质的道理 ,对其书名的涵义是有明确界定的。所谓“史”即指历史学 ;所谓“通”即通义的省称 ,属古代理论文体专有名称。  相似文献   

8.
五代后蜀的著名画家黄荃,画的花卉禽兽十分生动,达到了呼之欲出的程度。尽管如此,也有误笔之时。有一天,黄荃信手画了一只飞鸟,鸟首鸟爪都是伸直的。有人指出,鸟儿飞翔后首伸则爪缩,没有首爪同时伸直的;有人认为黄荃是飞鸟画大师,哪会画错?事实最有说服力,大家走到外面观看空中飞鸟,  相似文献   

9.
我们这里所说的“历史文学”,是指真实的历史记载所具有的艺术性的文字表述。据此,考察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著述《史通》,发现有不少关于历史文学的论述。现试对其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10.
张振Pei先生《史通》讲演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知人论世的方法 ,将刘知几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分析 ,认为超越的价值理想与现实秩序之间始终存在着紧张 ,这是决定刘知几政治态度的一大重要因素 ,也是理解他的学术思想的一大关键。同时还将《史通》一书置于中国传统史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语境中 ,分别从目的论、方法论、史才论 (史家主体论 )、知识论等诸多方面 ,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刘知几的史学理论思想 ,认为《史通》一书不仅为以后史学的继续发展特别是理论方面的深化提供了新的思想前提 ,而且也为后世史家重新理解历史提供了具有启示意义的方法论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语言学注重对语用学理论的研究,而很少注意到语用学在交际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语用学在交际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尤其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更加显示其重要地位.文中以实例详细地阐述在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错误,并指出在语言交际中导致语用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语言教师通常以学习者所犯语言错误的数量为依据,来判断学习者的目标语(targetlanguage)能力,错误数目越少,语言掌握得越好。我们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即学习者可能采取的一些交际策略(communica-tivestrategy),如:释义,造同和借用等。怎样才能正确地评估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呢?本文就我国英语学习者常犯的语音错误进行分类、分析、对比,以求与外语界同行们探讨。一、错误分析的作用PitCorder是现代意义上的错误分析(ErrorAnalysis)的最早倡导者。1967年,Corder受母语习得中错误分析的启发,发表了“TheSignificanc…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理统计、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方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从1岁到3岁半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儿童习得人称指示语的顺序为: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此外,儿童习得人称指示语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误用现象,如:直称误用、直称与第一人称混用、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混用、第三人称误用、单数人称指示语与复数人称指示语混用.各种误用的研究分析对儿童习得指示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刘知几的撰述动机和《史通》的内容结构两方面分析,《史通》存在一个相当博大严整的史学批评理论体系。“求鉴”,是体系的逻辑起点,由此派生出“求实录”和“扬名教”两大主干,分别去评骘史制、史家、史书、史评这样四类史学基本问题,在理论展开过程中,显示出“与夺”、“褒贬”、“鉴诫”、“讽刺”四种基本评论方式,以“理”为体系的逻辑终点。《史通》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史学批评专著,而且也是整个古代中世纪史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对《史通》理论体系的探索,证明某些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古代“未发展富批评性史学”的论断是错误的。本文观点原出自作者博士论文,因屡被摘抄,特此完整阐示。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史通.论赞》篇为中心,从刘知几对"论赞"的命名入手,集中分析了其论赞观的四个方面,进而探讨该篇中所体现的刘知几的著史思想,最后又从"太史公曰"及论赞源流的角度对篇目中值得商榷之处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16.
《史通》为初唐时期杰出的史论家刘知几所著,是我国目前现存的一部最早的系统阐述史学理论的著作。史论家与史家不同,史家在修而不重论,史论家则重论而不在修。史论家研究的对象是史籍作品,犹如文学批评家面对文学作品,从史论家对史籍作品的论述中,是很可以看出他的文论见解的。正如郭绍虞先生所说,“史论家好似文学  相似文献   

17.
《<史通>理论体系研究》一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对《史通》系统地阐释了它的理论体系,提出了一些独到之见,将有益于推进《史通》研究;是一部学术价值可贵之著。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30家上市公司的公司简介汉译英翻译文本进行错误分析,发现绝大多数简介存在错误,简介翻译的质量亟待提高。文章对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在翻译公司简介的过程中克服此类错误的一些措施,建议有海外业务或即将拓展海外业务的公司在翻译或更新其简介时,请专业翻译公司进行翻译以保证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元音能单独构成音节组成语言的肌体。辅音虽不能构成音节但能体现语言的灵魂;辅音连缀能进一步使语言升华,彰显语言的精神,使语言有骨有肉,活灵活现。对辅音连缀的常误、误读、以及辅音连缀的同化进行理论分析和纠正,以便引起人们对辅音连缀的密切关注和对相关误读的修正。  相似文献   

20.
事实错误的分类及罪责认定,是实践性比较强的理论难题。对事实错误的分类,应该以犯罪构成要件为标准。以犯罪构成要件为标准,事实错误可分为对象错误、打击错误、行为性质错误和因果关系错误四类。通过对各类事实错误的罪责认定,确定其各种事实错误的不同处理原则,从而对司法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