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活方式即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人的健康状况与体质水平深受这一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生活方式能使人精力充沛,延年益寿;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多种疾病,严重损害人的健康与寿命。与生活方式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疾病称为“生活方式病”,其中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血脂异常等。  相似文献   

2.
历代文献中的养生术语有摄生、养生、卫生、养性、调摄、摄养、摄卫、保生、保养、调养、颐养等,语义略有不同。其中“养生”一词使用频率最高,“养生”的常用义为摄养身心使长寿,与养生的内涵外延相吻合,适合作为规范术语。当代辞书和教材都认定“养生”为规范术语,但定义不够准确。根据养生术语的具体使用情况,“养生”当定义为:根据生命运动规律,调养身心,以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保健方法及各种保健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3.
早晚养生对老年保健和某些疾病的预防,有重要作用。那么,在这段时间应该重点做好哪些事呢?从现代养生学观点出发,早晨应做好三件事,傍晚应做好四件事,为便于记忆,姑且称之为“朝三暮四”养生法。“朝三”做一套呼吸操,饮一杯温开水,吃一份水果。做一套呼吸操有人说人生在世争的就是“呼吸”二字———出一口浊气、恶气,争一口志气、清气;作为养生也无非是吐故纳新,呼出二气化碳,吸入清新氧气。老年人清晨醒来后,莫急忙起床,先在床上做50次逆式呼吸———吸气时,提肛、缩阴、收腹、扩胸;呼气时缩胸、松腹、松肛,悠长自然…  相似文献   

4.
段逸山 《社区》2013,(14):53-53
自古以来.人们就感叹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为了追求“根深柢固,长生久视”,便寻求种种养生的途径。然而,养生之风,于今为烈。琳琅满目的养生广告,五花八门的养生讲座。层出不穷的养生大师。光怪陆离的养生方法。铺天盖地.  相似文献   

5.
梁莹 《社区》2011,(12):46-46
“都说吃五谷杂粮养生,可怎么煮才好吃?”在一次饮食养生的讲座中,就有不少读者提出了这个问题。其中一位李女士就这么问:“杂粮有很多种,有的很坚硬,一起煮的话,最后根本不熟。”  相似文献   

6.
凤凰 《社区》2012,(14):19-19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影响、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这位清末的湘军将领自小饱尝“十载寒窗无人问”的艰辛与孤寂,清苦的读书使他常“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他在29岁时大病一场。病愈后他曾在诗里说“艰苦新尝试保身”,从此意识到养生的重要性。他如此文弱的体质仍能戎马一生是绝不简单的。毛泽东曾在《体育之研究》中讲到,他师法“曾文正公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学说包台着丰富的体育思想和养生之道,他重视体育,崇尚札射,以“仁”,“札”为准绳,反对非仁,非札的体育活动;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认识到了体育对智力发展的特殊功能;在养生方面,他主张有动有静、旁逸结合的“中和”养生法则,重视主观努力,防治疾病,争取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8.
《人生与伴侣》2007,(7):60-60
引领时尚的养生法——在够酷、够炫、够奇特成为时尚的今天,连保健养生也出现许多新奇的方法。“吃得饱,身体好”已经被“节食清肠排毒保健康”所代替,走路这一最常见最普通的运动也被尝试改造为多种姿势行走的运动,而且对养生健身、祛病延年更有裨益……这些方法与众不同,这些方法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一般谈到中医养生,人们都知道养生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利,其实真正的中医养生,不仅仅是对人的身体有利,中医养生包括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黄帝内经》中讲到的“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养生的主要内容,在学习养生知识,身体力行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得到身体的健康、内心的宁静,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对人生的体悟。  相似文献   

10.
郑延平 《小康生活》2005,(10):25-25
在给畜禽防治疾病的过程中,有的农牧民和专业户为了方便和降低防治成本,备购了一些药物。自己动手给畜禽用药防治疾病。这样做是可以的,也是应当提倡的。但.笔者提醒大家:“酸性药物”与“碱性药物”忌配伍应用。如:有的在给家畜治疗胃肠消化系统的疾病时,将“稀盐酸”和“碳酸钙”配合内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稀盐酸”为酸性药物,“碳酸钙”为碱性药物,二者配合后,可发生中和变化,变化后生为“氯化钙”、  相似文献   

11.
杨开春 《百姓生活》2011,(10):31-32
一位老人坐在斑驳的土屋门前,身边摆着一只笸箩。细细的纱线在她手上飞舞,洁白的土布大褂,映衬着她慈祥的面庞——这就是已在4年前进入国际市场的三峡“步步升”养生布鞋的形象广告。  相似文献   

12.
编读连线     
《人生与伴侣》2006,(3):68-69
祝“新养生”更上一层楼 编辑老师: 你们好!我们爱“新养生”,这是我们一家五口人的心里话,每期的杂志一到,我80岁的父亲、70岁的母亲和16岁的女儿,还有我和妻子都想先睹为快,因此常常是你争我夺,结果是女儿眼明手快,让她捷足先登,通过长期的拜读,我们对“新养生”的感觉是实在、实用、贴近生活,就像一款美味佳肴,能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大饱口福。  相似文献   

13.
黄存垣 《老友》2012,(1):62-62
体质,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重要医学课题。中医对于体质问题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形成了一系列比较深刻的理论与认识,已成为人类认识自身和研究自身规律的系统理论。重视体质问题研究,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对提高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人体养生保健可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郭象注解庄子独辟蹊径,其“性分”学说实是一种独特的养生论,由“生何以能养”而“如何养生”,由“明性”、“无辩”而“两顺”,最终达到“无心”之境界,郭象之养生并非养有形之身体而是无形之“心”,所以郭象养生论之独特正在于“养生即是养心”,而此“心”正是“无心”之两顺。  相似文献   

15.
张洪军 《社区》2013,(30):50-50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损伤肺,出现皮肤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秋季大量上市的许多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功效,而且能治疗与秋燥有关的疾病,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食品。  相似文献   

16.
胡旋 《社区》2011,(21):42-43
没事就吃阿胶枣,减肥用龟苓膏代替晚餐,想喝水就来杯凉茶…一随着大家对保健养生的关注,买中药类零食也成为大家追捧的时尚方式。不少人都认为,中药类零食也是“食补”的一种,比零食健康,比中药稳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质辨识对离退体干部保健治未病的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保健对象随机分,72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对基础疾病观察组根据中医体质辨识的结果,针对不同的老年偏颇体质制定适王:的调体方案,培养不同偏颇体质的保健对象具有良好中医养生方式。对照组从电视及相关资料中获取知识,进行自我锻挹;保健。观察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后,培养不同偏颇体质的保健对象具有良好中医养生方式,改善体质,使之成为平和体质,其临床有效率为91.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质辨识可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完善离退体干部保健健康评估方法,培养不同偏颇体质的保健对象具有良好中医养生方式,改善体质,为干部保健开辟了一项有效、安全、方便、经济的治疗途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生与伴侣》2006,(11):62-62
引领时尚的养生法——在够酷、够炫、够奇特成为时尚的今天,连保健养生也出现许多新奇的方法。“吃得饱,身体好”已经被“节食清肠排毒保健康”所代替,走路这一最常见最普通的运动也被尝试改造为多种姿势行走的运动,而且对养生健身、祛病延年更有裨益……这些方法与众不同,这些方法独树一帜,但是这些方法却一样有事半功倍的保健功效,不妨你也试一试。  相似文献   

19.
《中华魂》2014,(14):60-60
有些老人因一些肢体原因无法经常运动,其实,老人养生并不足非得运动,经常说说话、与他人交流也是能起到强身作用的,老人可选择的“动口”养生方法有:说话能刺激大脑,使大脑部血流供应充分,改善大脑缺氧状态。有的老人与他人交流少,经常“自言自语”一番,也能抵抗脑神经退化和衰老,增强记忆力。哪怕是发发牢骚,也是一种宣泄苦闷、求得心理平衡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来一些小诊所为“无痛人工流产”(简称“人流”)手术大作广告,宣称“3分钟无痛人流,让你安然无忧”、“梦幻300秒”等,突出宣传“无痛人流”手术的无痛效果,却丝毫不提“无痛人流”也是一种创伤性手术。对此,北京市积水潭医院妇产科张秀清副主任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