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于弱势或上升阶段的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作旗帜、作武器 ;在同一个国家里 ,民族主义可能被不同的利益群体所利用 ,因此它可以振兴一个民族 ,也可能葬送一个民族。谋求发展的国家必须以正确的理念和方法使民族主义成为整合国家力量的武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中华民族必须用全新的、富有包容性的精神和内容充实民族主义 ,正确地对待历史和外部世界 ,反对民族虚无和民族自大。由于我国不是单一民族组成的民族国家 ,因此必须强调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但中华民族不是五十多个民族和无数个生活群体的简单相加 ,也不能用某一种或某几种特殊的精神产物作简单的概括。在现代国际关系中 ,拥有实体性质和法律效力的是国家而不是民族 ,因此 ,在交流、宣传等活动中必须突出国家意识而不是突出民族意识 ,从而尽早完成从“民族国家”到“国家民族”的历史性转移  相似文献   

2.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首先所要解释的一点,就是民族主义思想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所起的具体的社会历史作用及其含意,而不是仅仅谈论其人所共知的、沙文主义和分裂主义形式的、庸俗的政治表现。因此,事先就应当对我们这里的中央集权主义、一统主义和大国霸权主义的某些鼓吹者的一切企图予以坚决的回击。他们说什么民族主义是民族意识、忠于本民族和关心本民族的权利与正当利益的一种正常的表现。不能从一统主义的中央集权主义和任何一种霸权主义的立场去反对民族主义,只有在每一个民族具备使该民族得到全面确认的一切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过程性评述。文章认为,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理论来源于列宁和斯大林的有关论述。民主革命时期,两种民族主义既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各种政治力量错误民族政策的概括,也是对革命队伍内部在民族问题上错误观念和行为的一种批评。新中国建立后,两种民族主义主要指的是党内和人民内部的相关错误言行。20世纪50年代,我国广泛开展了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斗争。通过反对两种民族主义,促进了民族关系的改善和国家统一的巩固,但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改革开放以后,两种民族主义的提法逐步被淡化,但党的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民族主义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并不是一个现代概念 ,早在近代以前 ,民族形态便已经存在 ,这源于民族内部的单系进化规律。民族的形成方式多种多样 ,近代西方民族的确立只代表了民族发展的一个方向。民族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概念 ,在近代以前它表现为“前民族主义”(priornationalism)。民族主义是主、客观因素结合的产物。民族主义的内核是个人权利 ,它对民族整体利益往往表现出一种张力  相似文献   

5.
就社会主义来讲,民族主义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的偏见,这应该是已经解决的问题。可是,现实所表明的却是,它不仅没有获得解决,而且已成了可能危及社会主义这个从剥削和压迫下求得解放的原理的存在意义的东西。何谓民族,何谓民族主义,这个问题又重新向马克思主义者提出来了。霍勒斯·B·戴维斯所著《探索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理论》一书,企图对这些问题从正面作出回答。作者在1967年曾写过如下一本书:《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1917年以前马克思主义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里发生的民族自决的斗争已经使人们对某些有关民族一体化与民族分裂化(national integration/disintegration)的某些设想的可行性产生了怀疑。一般说来,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劳资之间的阶级斗争将会取代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突。这种冲突将不再是谋求脱离(secession),而是取代统治阶级或者是改变他们的政策与取向。自由主义者则认为社会动员与交流将弱化语言或宗教类同的原生纽带,从而促进民族一  相似文献   

7.
“文化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它以不同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本文认为,原生形态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有所发展而又相对落后于其他民族时产生的文化思潮;“文化民族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历史必然性;“文化民族主义”将长期存在;“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政治资本,是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利益的政治武器。因此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抵制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袭。  相似文献   

8.
纵观19世纪以降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系谱论”民族主义观与“反系谱论”民族主义观。“系谱论”民族主义观试图将“进化论原则”与“民族观念”相结合,从历史演化的线索中审视某一民族并分析其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性;“反系谱论”民族主义观则强调民族主义研究有其特有的方法论和可能性的历史前提。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虽然依托于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但是在民族共同体范围内的“民族自决”、“民族身份认同”却与政治场域中的“公民权利”、“公民身份认同”发生内在性冲突。系谱论民族主义观侧重于从民族有机体“自然演进”的角度在“时间维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而反系谱论民族主义观则强调要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主体性建构”的空间维度化解这一矛盾,但结果证明,两种民族主义观念都无法顺利走出民族主义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9.
历史已经证明,作为一种强大的思想和运动,民族主义具有神话般的建构和解构能力它不仅可以创建一个新的民族国家,而且还能冲破国家主权的控制,导致民族国家的解体或融合。朝鲜半岛民族主义之强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半个多世纪以来,朝鲜半岛南、北两国都宣称致力于朝鲜民族统一,但至今未果。本文力图通过探究朝鲜半岛民族主义所具有的三大特性——反抗性、分裂性和精英主义——来揭示朝鲜半岛民族主义在朝鲜民族分裂和统一进程中的矛盾角色。  相似文献   

10.
穆斯林民族主义的形成——以巴基斯坦建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认同是穆斯林民族意识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穆斯林民族观念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它在南亚起初是穆斯林精英阶层的认知,通过自上而下的动员,进而普及成为共同体的认同。从赛义德爵士的穆斯林民族概念到表现为巴基斯坦运动的领土民族主义,是地区和国际政治环境、英国殖民政策、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的关系、全印穆斯林联盟与国大党互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穆斯林民族主义既是一种先验的感情和信念,也是政治经验的产物;同时,次大陆穆斯林不是整齐划一的同质体,毛杜迪等著名的伊斯兰学者及一些穆斯林宗教政治组织反对穆斯林民族主义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主义是现代化进程中特定时空下的产物,它在民族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创建过程中起过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民族主义便不会有近代民族的形成和国家的创建,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民族主义在显示其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进步性的同时,也正在日益走向非理性,给人类和现代化事业带来极大的破坏力.本文通过探讨历史上民族主义的缘起与演变来看近代美国民族主义的历史轨迹,为我们更好地解读美利坚民族的崛起和美国民族主义的持久活力提供有力的注脚,同时也对当代美国的民族主义霸权做出理性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2.
欧洲对"民族"(Nation)有不同的解读.19世纪末,欧洲的"民族"主要是指公民或国民的总称,因此,欧洲的民族主义实际上是"民族国家"的公民主义或国家主义,这与我们理解的民族主义完全不是一回事.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概念产生于20世纪前后,其来源是西方的民族主义理论.一是强调现实的法律政治关系,公民身份来源于权利与责任、义务,与血缘、历史和文化无关;二是强调血缘、历史、文化与公民身份或国民身份的必然联系,单一、纯洁的血缘是获取公民身份的唯一条件.有效消解中国的民族主义,一要清晰地理解"民族"与公民的概念;二要理性地理解集体权利和个体权利的关系;三要树立超民族国家的理念;四要实现现代化;五要建立民主化和法治化社会;六要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体系.树立超民族国家的理念,是最终消解民族主义,特别是极端民族主义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话语体系中,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涉及民族工作的诸多文献中,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在革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着复杂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两种民族主义仍暗流涌动,且表现形式日趋复杂,但由于种种原因,两种民族主义的形式和逻辑没有获得与时俱进的权威性解读。鉴于反对"三股势力"工作的艰巨性,以及在网络社会崛起背景下两种民族主义隐蔽便捷的延伸性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新时期的两种民族主义作出更为清晰的科学阐释与政策界定。  相似文献   

14.
郎维伟  黄钰 《民族学刊》2019,10(6):78-82, 133
民族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的基础性概念,经典作家对民族主义的论述并不鲜见。但是,在国内研究民族主义的专著或论文中,某些作者习惯直接或间接引用——“民族主义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意识,是一种对自己民族的偏爱。民族主义可以分为进步与反动两种类型,但从本质上讲,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民族观的核心,因而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逐步消亡。”把这一段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同论述或观点。根据这些作者提供的出处经核查和佐证证明为误引,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应提倡科学严谨的学风,阅读原文是最起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想象的共同体》中的"民族"与"民族主义"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和“民族主义”在概念界定上的模糊及由此导致的实践层面上的泛滥,使它们成为某种不言自明的东西。一系列贴上民族主义标签的伪命题有助于政治色彩的动员,却无益于认识民族主义的本质。对于它们的历史根源及历史变迁,不同领域的学者有其各自不同的视角,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①一书中就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民族主义这个“异常现象”提出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解释。一、民族产生的根源安德森开宗明义地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成为本质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inherentlylimite…  相似文献   

16.
阶级认同与民族认同是两个不同的认同范畴。民族主义与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相伴而生,因而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属性。苏联、东欧集团的解体和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所犯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严重错误,使全球化进程中阶级斗争学说的话语权被极大地削弱,但阶级矛盾依然存在。全球化形势下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南北"矛盾既有民族矛盾的属性,也有阶级矛盾的属性。  相似文献   

17.
白人民族主义从产生到实施都是消极的。与此不同,黑人民族主义则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发展源流。白人民族主义是基于压迫和剥削非洲民族的种族主义,没有后者它就无法存在,因为后者是作为否定概念之肯定概念而存在的。白人民族主义是一种派生的、依附性的和矛盾对立的概念,它既需要而又惧怕非洲民族主义。非洲民族主义自始以来就基于历史力量,这些力量导致了南非一些伟大民族的形成:祖鲁人、科萨人、索托人和茨瓦纳人。这些  相似文献   

18.
斯大林民族定义形成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又有着国际、国内和个人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历史条件.其中,国际因素为第二国际内部的斗争与民族问题的分歧;国内因素为俄国的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问题凸现;个人因素则是列宁和斯大林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法国、日本和美国的殖民统治是激发越南民族主义形成的外部力量,以儒教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和文字的统一成为其民族主义形成的“内聚力”及推手,在此过程中越南民族精英则发挥了引领作用。在民族主义促使下,胡志明提出“越南民族是一个整体”,为了迎合这一口号,越南史学界提出民族起源的“本土”说以凸显历史的独特性和自发性,将历史上中越关系构建为“侵略”与“反侵略”以强化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意识,在民族历史书写中彰显越南古代文明成就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在国家主导下,雄王信仰不断高涨,试图将全国各民族纳入到通过雄王符号构建起来的认同体系之中。越南将民族历史的客观性置于民族国家构建需求之下的主观性叙述,也体现出一定的民族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我国内部各民族的关系十分复杂,时分时合,时和时战,既有互相矛盾、对抗的一面,又有互相依存、友好的一面。一部中国民族关系史,既是不断矛盾、斗争的历史,又是不断融合、统一的历史。准确而真实地反映各民族关系的历史,是戏剧工作者一项必要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剧作中,对于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民族观科学地进行分析;在反映或涉及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民族矛盾时,应当从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