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元代戏剧美学是中国戏剧美学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它脱离了先秦以来戏剧美学的稚嫩粗糙状态而跃上了新的台阶,开始进入了自觉的阶段。标志着元代戏剧美学的自觉性的有这样几方面:首先,涌现了一批从事专门的戏剧批评和戏剧研究的戏剧美学家;其次,形成了一批较系统的戏剧理论专著,如燕南芝庵的《唱论》专门研究演唱技巧,锺嗣成的《录鬼簿》和夏庭芝的《青楼集》记录了大量剧作家、演  相似文献   

2.
<正> 一中国戏剧批评理论的成熟大约在晚明清初。这一阶段中,沈璟、汤显祖的理论偏向被王骥德溶合在体系化的《曲律》之中。潘之恒的戏剧表演理论又与《曲律》等曲论著作,从案头文学和场上表演诸方面分别构成了中国戏剧理论的整体结构。李渔的长处正在于有机地揉合了前辈理论的偏执之处,在《闲情偶寄》中把中国剧论全面地总结成为一个体系,尽管这个体系带有浓厚的实用化和经验性的趋向。那么晚明清初,作为戏剧理论的黄金时代,其鸣响的先声何在,矗立的基础何在?  相似文献   

3.
吴梅(1884—1939)字瞿安,号霜崖,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他藏曲极丰,著述甚夥,在短短的一生中,不仅校刻过《奢摩他室曲丛》,创作了《风洞山》、《血花霏》、《轩亭秋》、《湘真阁》等传奇、杂剧十余种;而且撰写有《顾曲麈谈》、《中国戏曲概论》、《南北词曲谱》、《元剧研究A、B、C》等戏剧论著。我们认为,在中国近代戏剧史上,王国维撰写了《宋元戏曲考》,并提出了“意境”说,主要从理论上阐述了元代戏剧的一些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杨扬 《学术月刊》2023,(10):137-145
朱光潜与20世纪中国戏剧批评的关系,在以往的中国现代戏剧史和戏剧理论研究中常遭忽略,人们只把他当做美学家、翻译家,而没有充分意识到他在戏剧批评理论领域的重要贡献。朱光潜的戏剧批评以1949年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以《悲剧心理学》为开端,介绍、引进西方戏剧理论。三四十年代对一些话剧剧作和演出,予以批评引导。1949年之后,除了他的《狄德罗的<谈演员的矛盾>》引发争论外,主要是通过一些译作和美学论著中的相关论述来开展包括戏剧批评在内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5.
开拓现代戏剧史研究的新局面———简评《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发展史》张涛进入90年代,中国现代戏剧史的研究获得了空前的丰收,仅专著就出版了五六部之多,其中包括陈白尘、董健主编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和田本相主编的《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这些具有较高水平的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戏剧美学的具象思维姚文放诗化的哲理一旦我们跨进中国戏剧美学的理论殿堂,便马上会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诗意的天地之中,论曲诗、论曲词、论曲曲,琳琅满目,俯仰皆是,它们以鲜明的形象、涌动的激情、洋溢的诗意构成了一幅纷纭挥霍、光影摇曳的画面,将中国戏剧美学...  相似文献   

7.
吴梅的戏剧理论融汇了中国古典戏剧美学的优秀思想,提出了"真、趣、美"统一的戏剧创作原则,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他在曲辞创作理论和表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本色"论推进了中国近代戏剧文学创作和舞台表演的繁荣,其戏剧批评相比同时代的戏剧理论家更具客观性、整体性和思想性。  相似文献   

8.
从50年代以来,对传统戏剧遗产的发掘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尤其在今天戏剧面临危机的特殊情境中,对传统戏剧及其理论的探讨,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这一研究领域,国内已经出版了不少人物、流派和段代史的著述。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读来使人为之一振。作者姚文放专攻美学理论,已出版著述多种,此次涉猎中国传统戏剧美学,是他近年潜心钻研的新成果。作者匠心独运,在整理中国戏剧美学丰富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勾勒了中国戏剧美学的历史发展、内在文化意蕴和本体特征。该书不拘泥一家一派,而是着眼于传统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在作者看来,中国传统戏剧研究虽已有不少成果,但终有缺憾,尚缺乏“一种以审美理想为中心、联系哲学、文化学、心理学来把握问题的更深入的戏剧美学研究”。作者正是依据这样的见识和胆识,进入传统戏剧美学领域并作具有积极意义的开拓性探索,这一探索透露出鲜明的戏剧美学研究建设意向和“文化阐释的转向”。  相似文献   

9.
《南词叙录》是宋、元、明、清四代专论南戏的唯一美学著作,在中国古典戏剧批评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其著者徐渭,生活和活动的年代,正是北杂剧衰微,南戏兴起的时期。戏剧批评与理论,较之唐宋,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北杂剧的创作、表演诸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唯独南戏的研究,无人问津。而徐渭于1559年撰成《南词叙录》,不仅填补了我国古代南戏研究的空白,而且继承、发展了前代及同时代人的先进的戏剧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戏剧美学的圆形思维姚文放虽然就思维水平而言,中国戏剧美学的规范思维、整体思维、具象思维存在着抽象思辨不足、逻辑论理不力的欠缺,但是对此又不能一概而论,中国戏剧美学的思维方式仍然不乏思辨的成分、逻辑的因素,在某些方面甚至表现出较强的思辨色彩和逻辑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戏剧以程式化为重要特色,它的每一个方面、环节、要素都有相对固定的规矩和套路,对于这种长期延续下来的规矩、套路,作者、演员驾轻就熟、习以为常,观众也司空见惯、不以为奇。中国古典戏剧在结构布局上杂剧、传奇各有章法,在角色配置上生旦净末丑各有其态,在唱腔念白上喜怒哀乐体式不一,在身段仪态上雅俗贵贱不容混淆,就是舞台动作的概括功能和背景道具的象征意味也是约定俗成的,然而就其深层意蕴而言,这种程式化的戏剧形式则是以戏剧美学的规范思维为潜在背景。中国戏剧美学较早就出现了为戏剧创作提炼法式、订立规则的…  相似文献   

12.
辽阔的东方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各自不同又相对稳定的民族文化,东方戏剧由于受不同文化体系的影响,缺乏趋同倾向,而处于一种流散的多元状态。因此要在种类繁多、色彩缤纷、语言各异的东方戏剧园地中,深入到戏剧发展史、戏剧文本、戏剧批评及戏剧表演的各个层面,摘取到戏剧艺术的美学之花,无疑是一项拓土维艰的工作。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孟昭毅教授的《东方戏剧美学》正是东方戏剧美学这一未开垦的处女地的开拓之作。1.确立探寻东方戏剧美的坐标系季羡林先生在《东方文化集成》丛书总序里坦言要坚持“文化多元主义”立场,弘扬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的理论建构与总体格局焦尚志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是指从19世纪末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主要以话剧为载体的戏剧美学思想,它是中国现代戏剧观念与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经过近半个世纪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在促进中...  相似文献   

14.
戏剧美学研究的新突破──评《中西戏剧美学思想比较研究》陈水云彭修银博士的新著《中西戏剧美学思想比较研究》,是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有关中酉戏剧美学研究的力作,它在过去比较戏剧美学研究的基础上有如下新的突破:第一,将戏剧美学放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比较中...  相似文献   

15.
胡适虽不是戏剧家 ,但是他率先于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易卜生主义》和《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的戏剧理论文章 ,提出了自由主义、写实主义、功利主义戏剧观 ,提出了戏剧进化论和悲剧观念 ,对中国现代戏剧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开创性的意义。但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肖先明 《兰州学刊》2014,(12):93-96
理性至上的戏剧精神是莎士比亚巨作《哈姆雷特》经典戏剧魅力所在。《哈姆雷特》的戏剧美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理性至上的戏剧精神,娱乐大众的戏剧功能和自然演技的戏剧表演,其核心是自然演技的戏剧表演,理性精神是时代的印记,娱乐大众是其艺术的魅力。凭借这三方面的成功组合,莎士比亚塑造的哈姆雷特成为了戏剧舞台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戏剧何时形成?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我以为戏曲形成于汉代,在汉代“百戏”中已经出现了戏剧实体。象《东海黄公》、《总会仙倡》这类节目,就是初期的戏剧。谈戏剧形成的问题,先要弄清什么是戏剧。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云:“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这一断语,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不足之处,下再详  相似文献   

18.
论俄国早期象征主义戏剧美学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年,天蝎出版社的作家丛刊《北国之花》(第四期)刊载了三篇剧作——《地球》(勃留索夫)、《三度花开》(巴尔蒙特)和《坦塔罗斯》(维·伊万诺夫)。它们虽然并非俄国象征主义者最早的戏剧实践(论时间安年斯基的戏剧探索更早),但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俄国象征主义戏剧宣言。这三部剧在内容上并无太多创新之处,系三位作家诗歌领域创作的延续,其珍贵之处主要体现在抒情诗基础上的象征主义戏剧形式创新,而目前我们对此了解较少。本文尝试从综合艺术倾向、抒情化和戏剧假定性等几个方面窥探俄国早期象征主义戏剧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说:“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1]《新青年》同人清楚地认识到革新文学在这场政治、思想、文化革命中的重要地位。而“现代欧洲文坛第一推重者,厥唯剧本。诗与小说退居第二流。”[2]中国文学要赶上世界新潮流,戏剧改良势在必行。而且中国戏剧情形不得不使《新青年》同人忧心忡忡,傅斯年在《戏剧改良各面观》中说:“可怜中国戏剧界,自从宋朝到了现在,经七八百年的进化,还没有真正戏剧,还把那‘百衲体’的把戏,当作戏剧正宗!……中国戏剧在思想上与艺术上都没有立足现代戏剧界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戏剧美学与理学姚文放1从总体上说,中国戏剧美学主要是以反理学的姿态出现的。其中原因很多,最主要的一条则是宋明理学极端发展了儒学的伦理主义倾向,宣扬“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主张用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禁锢和灭绝人的情感欲望.这恰恰与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