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提出的“美的规律”的论点,对于正确回答美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由于马克思是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提出这个论点的,所以,如果离开唯物主义认识论,就不可能理解“美的规律”的真谛.事实上,尽管我国美学界有许多同志曾谈论“美的规律”,然而有的同志并没有理解和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他们对于“美的规律”也就不免发生这样那样的误解.  相似文献   

2.
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许多天才的美学思想,如“人化自然.”“劳动创造美””美的规律” 等.这些对于科学地探讨美的本质、美感等问题都具有开创性意义.可以说,中国当代美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和研究《手稿》中的美学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这里,仅就“美的规律”的有关研究,单列出来加以辨析,一方面指出“美的规律”研究上的种种歧误,另一方面力图纠偏,提出一种“美的规律”的新见解,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怎样理解这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对如何“按照美的规律”领导文艺,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文艺创作、文艺欣赏和文艺评论,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20多年来笔者所从事的学术研究活动大体有三个方面 ,一是艺术哲学 (或者叫作文艺美学、艺术美学 ) ;一是中国古典美学 (主要是李渔美学 ) ;一是中国百年文艺学学术史。本书内容集中于第一个方面——艺术哲学 ,所以取名为《艺术的哲学思考》。  “艺术哲学”是黑格尔对他的“美学”的定名和定位。对于黑格尔美学来说 ,这个名称是恰切的。因为黑格尔把“美的范围”定在艺术 ,他在美学中讨论的就仅仅是“艺术的美”,所以他的美学自然就是“艺术哲学”了。不过 ,在笔者看来 ,美学同艺术哲学还是不应该划等号的。因为“美的范围”不限于艺术。…  相似文献   

5.
王磊 《江淮论坛》2012,(5):84-89
学科的研究对象问题不仅关系到对该学科的性质、内容构成、学科定位等的认识.而且还关系到该学科是否能成立的大问题。对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的回答,背后潜藏着各种各样的本体论预设前提。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美的本体问题就像恒星世界中的一个缠绕难解的“双子”结构。当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已成为国内美学界最流行的观点,用“审美活动本体论”来转换“美的本体论”已成为国内各主流《美学》教材的通行做法。这样的观点恰恰是预设前提的传统思维模式的典型表现.是在相应的美的本体观念作用下对美学研究对象问题的错误认读,也必然会遮蔽对美的本体阐释的多种可能视角。  相似文献   

6.
董志强 《文史哲》2002,4(5):81-85
“美的本质”问题是传统美学中的核心问题 ,这一问题经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分析哲学的批判 ,被当作一个形而上学的“伪命题”而抛弃了。但现代美学应重新审视“美的本质”这一传统命题 ,以汲取其中包含的深刻洞见。通过对“美”的语义分析 ,我们可以区分出“美”的 10种基本含义并将其转换为现代美学概念 ,从而揭示出“美的本质”是一个多层次的内涵丰富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学应是“形象学”,形象是美学的最高范畴,不是“美具有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以及能够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特点”,而是形象具有感染性、社会性以及其他等等的“性”,所以才显得美。那么,形象是如何凝聚并展现美的呢?要恰切地阐述这个问题,就必须对形象化过程进行一种拓展性的思维。在此,我仅结合形象学的内在要求对这种方法论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8.
一些美学家在批评黑格尔的美学时,大都责备他忽视或轻视自然美。按其自然美论在黑格尔的整个美学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这种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演讲集》里,虽然一开始就写道“这些演讲是讨论美学的;它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但他马上又把这个“广大的美的领域”仅仅限于“美的艺术”,美学研究的“范围就是艺术”,美学“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则更确切一点,  相似文献   

9.
美学已经消亡,这是发生在当今西方与中国的事实。当然,我所说的美学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学,即以美的本质问题为核心的美的哲学。如今我们已很难见到(无论中西方)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五花八门的艺术学与文学学(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已取代美学原有的显赫地位,而且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中对文学的本质问题同样地不感兴趣,甚至“文学”这个虚无飘渺、被认为不可界定的术语也已被“文本”这个更加实在的术语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正> 在美学史上,泰纳和黑格尔一样,是美学艺术哲学论的著名代表。在他那里,美学就是“美的艺术哲学”,因此,他不像一般美学家那样把美的定义摆在首位,而是把艺术的定义或本质看作“美学的第一个和主要的问题”。这样,深入研究开掘泰纳的文艺本质论,就成为准确把握其美学思想的第一个主要问题。艺术的定义(本质)是什么呢?泰纳明确指出:一切艺术都是表现主要特征的。“特征”是西方美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是泰纳美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搞清它在美学史上的来龙去脉及其意义,对于我们理解泰纳所谓“特征”的含义,把握其文艺本质论、典型论、批评论的性质和基调,有着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的创造,是蒋孔阳先生在1980年发表的《美与美的创造》中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课题提出来的。蒋先生说:对于文明的人类来说,美“是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文化生活的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因此,“人类是怎样创造美的”,就应该成为美学的一个课题。这个课题的确立,突出地表明了蒋先生美学研究注重现实实践和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12.
对唯美主义的讨论在国际和国内学界已非新鲜,但在当今这个不乏“审美”的时代,重访唯美主义倒有些必要,因为,在这个问题上的误解实在太多。当年鲍姆嘉滕在《美学》一书中给美学的定义是: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他认为,美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而这完善也就是美1。简言之,美学是认识论,是思维的艺术,是科学。这里,美、美学的独立,仰仗的是理性认识能力对它的接纳。在此意义上,美学虽成了一门独立学科,但美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价值维度,美的价值取决于感性认…  相似文献   

13.
真、善、美的内涵与关系问题,是哲学美学研究了几千年的老课题。遗憾的是在这个最具有一般意义的问题上,交替出现着这样两种倾向:寻求三者统一时,走向真善美混合说;寻求三者区别时,走向真善美相斥说。陈新汉同志的《论真、善、美原则在实践——认识结构中的地位》,强调真、善、美的对立统一关系,试图走出这两个片面性。然而实践再一次证明,囿于传统的认识论美学、价值论美学、形式论美学,或者新潮的存在主义本体论美学,还要重蹈前人的覆辙。根本出路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为指导,建构  相似文献   

14.
美的本质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拉图慨叹“美是难的”①。两千四百年后,托马斯·门罗绕了个大圈子、自作聪明地回答“美是许多不同的东西”②。看起来,“美”似乎真的如圣经里的“智者”──“第一个人未曾完全认识他,最后一个人也不会更多了解他”③。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此。换个角度考虑,也许可以走出探索的误区。首先应该准确地把握“美的本质”在美学理论体系中的位置,其次必须认真分析“美的本质”难解之因,然后才能以此为据寻找到索解“美的本质”的可靠途径。一、“美的本质”在美学体系中的位置从人类掌握世界的三种基本方式看,美学是属于精神──…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波德莱尔的“从恶中发掘美”美学主张入手 ,集中探讨了波德莱尔爱情诗的主要特色———“恶”就在美的身旁 ,认为波德莱尔爱情诗的上述特色反映出诗人特殊的美学追求 ,具有明显的“辩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美的本质疑析——兼与刘纲纪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刘纲纪同志在《关于马克思论美》一文中说:马克思说过:“劳动创造了美”。这在美学史上,是一个标志着美学的重大变革的命题。如果我们同意这个命题,那么要认清美的本质,就必须研究劳动的本质。而劳动的本质正在于它是人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活动,也就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所以,主张“劳动创造了美”的马克思无疑是以“自然界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作为他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的基础的。这段话把“劳动”作为研究美的出发点,实际上,“劳动创造美”的观点虽能解释一些审美现象,说明它有合理成份。但相当大量的审美现象却不是这个公式能说明的。就是说,它不能解释所有的审美事实。  相似文献   

17.
自从德国人鲍姆加通以“Aesthties”的命名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或者说自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把美学由“蒙昧期”领入“纪元期”开始到十九世纪末,歌德、席勒、谢林、黑格尔……几代人的前赴后继营造了一个博大精深,逻辑严密的古典美学体系,以致在传统思辩的哲学美学领域,后人除了对古典美学的宫殿作些修修补朴的工作外,几乎只有钦羡不己的份了。 尽管如此,对哲学美学的几个根本问题:美的本质、美的起源、美的规律等问题却从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解答。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阵营的哲学家们亮出了各自精彩的构思,他们都能轻而易举地击中论敌的缺陷,但在对手提出的经验事实的证伪面前,  相似文献   

18.
旧实践美学终将作为一个被扬弃的环节退出历史舞台 ,并不意味着实践范畴的使用失当。既然“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 ,那么 ,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就只能是劳动。劳动使人获得了一种心理能力 ,即通过确证感的体验 ,在一个属人的对象上确证自己的属人本质。这就是审美。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的确证感就是美感。为美感所确证的美 ,也就是能够确证人是人的东西。这就是“新实践美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审美本质确证说”。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大革命”前,我曾经提出美丑具有矛盾性的看法。那时我认为,“美对丑相互比较而存在,相互斗争而发展”是“美的本质论”中一条最根本的原理,还就社会生活中各种对立的人物和事物进行了论证。现在这篇文章,是我以前的观点的进一步发挥,故名之曰“再论”。 我在《论美的实质和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辩证原理》一文中曾经说过:美这个概念并不是事物矛盾的双方,而是矛盾的一个方面。矛盾的此一方面是美的,而矛盾的彼一方面则就是丑的,美就是新  相似文献   

20.
企业美学定义初探耿兆林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迫切需要企业美学。什么是企业美学?在我看来,所谓企业美学,就是研究如何“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美好企业的一门科学。它是技术美学的继承和发展,是企业文化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定义,包含四个要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