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教育在强调以知识为本中逐步走向突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通识教育的实践探索。通识课程设置是为通识教育的目的达成服务的,通识教育之所以成为高等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是因为它会影响学生素质、教师教学质量等学校整体素质的提高。下面本文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通识教育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在认识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内容、一种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高等学校有必要实施通识教育,最终实现其教育目的,实现学生的"全人"发展,实现高校教育功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提高人才竞争能力和综合国力的有力手段,而通识教育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欧洲古典建筑赏析课作为校级精品通识公共课,能够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结合教学的建设与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等进行探讨,并通过学生反馈,提出建设精品通识平台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而实现通识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课程体系。我国理工类院校由于受到传统体制以及自身专业特点等原因的影响,课程体系与通识教育的理念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对理工类院校来说,推行通识教育的突破之一就在于课程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郑智能  董强 《科学咨询》2010,(16):105-106
当前我国的通识教育存在文科化、基础化和片面化等问题;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阐述两者融合的必要性,认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是解决现有问题的方法。然后以高等学校土木工程课程“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课程为例,讨论两者融合的具体措施与方法。可以为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正在大力推动通识教育。将图画书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之外,还能从中发现生活的意义。该文以图画书《天空之王》《谢谢你,小千!》为例,探讨将图画书应用于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以期丰富高校通识教育的内涵,让学生更宽泛地解读图画书,更深刻地理解文学和艺术。  相似文献   

7.
吴志玮 《管理科学文摘》2011,(5):108-108,111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开展通识教育的良好舞台。本文从通识教育的内涵入手,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的定位和开展通识教育的优势,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通识教育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通过对云南省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通识教育课程特点进行研究。对高职高专院校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通识教育知识平台的途径进行论述。从课程论、通识教育的基本理论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探讨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途径、方法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既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作为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之一的"会计学",在通识教育平台下,也逐步体现出它的作用,被广泛开设在非会计专业甚至是工程学科类课程中。鉴于传统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在对象、需求、目标、内容、方法上的种种不同,本文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对通识教育平台下会计教学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会计教学实践,不断夯实通识教育平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推行通识教育,加强通识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是当前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医学院校培育高素质综合型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该文从医科高校通识选修课程的开设意义、存在问题以及实施举措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望其能有效发挥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通识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理念重点探讨的前提下,高校博物馆已成为开展通识教育的场所之一。大连大学博物馆以其宽泛的学科平台为基础,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实现通识教育或其本体价值的途径和方法,在教学实践、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做了有益尝试,成为通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总体来说综合素质不高、知识面狭窄、不具有创新思维的知识基础和工作习惯。本文从职业人的社会生存和发展、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方式和目的、专业技能培训中遇到的问题等几方面来分析通识教育的作用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教育目的作为支配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它支配和指导着整个教育过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目的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在21世纪的今天,"全面发展"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目的论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进步。本文重在分析我国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及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从而思考厘定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师是高职教育更新更快发展的必要渠道,公选课自身具有的诸多特征为这个发展提供了途径,为此,从思想观念、公选课管理等方面来推进通识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高校通识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一工程既不是建筑在一片空地之上,也不可能独立于现有高等教育体系之外,而只能通过对高校既有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再开发来实现,这种再开发的关键环节是建立通识教育体系的机制保障并进行相关的资源整合,其实质则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又一次整合与重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经济学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研究型大学经济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道路已经基本成型,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已经与国际主流研究型大学在形式上十分相似,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仍有诸多不同,主要体现在国内高校对通识教育的基础地位认识仍存在偏差;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度不高.通过分析,本文提出中国的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应正确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给予通识教育充分重视;提高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度,创新教学方式;注重特色教育,探索符合自身发展战略的经济学人才特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学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对个人思想和品德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以外,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现实紧密结合,与管理工作并存。合理有效的管理将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从而完善学生人格。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应与专业课、通识课相互融合、同向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阳光学院主动对接搭建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基于服务乡村振兴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索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等学校灾害知识和能力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程零散、通识教育不足等问题,导致师生防灾意识薄弱、防灾技能不足。通过改革灾害教育教学方法,建设防灾减灾虚拟演练实习基地,强化灾害通识教育,实施师资培训,加强学生考核评价,树立防灾绩效评价理念等措施,推动实现全民防灾减灾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传统经管类通识课程教学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匹配度不高,同时在协同育人能力方面相对较弱的问题,本文以通识课程生活中的经济学为例,通过引入OBE教育理念,进行“逆向设计、正向实施”的课程教学方式的重构;以思政为背景,将价值观塑造融入教学全过程,使学生获得更加清晰的课程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深度访谈(ORID)”法,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构,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双翻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