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研究发展中国家问题的资产阶级社会学界对是否存在“发展社会学”有截然相反的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十年来“发展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论原理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和争论。在国内外的论著中,近年来常常论及“发展社会学”的危机、指出不少预测,如按照六十年代风行的资产阶级社会学概念,对已解放国家在社会政治、文化和思想改造方式、道路与速度方面所做出的种种预测缺乏根据。某些新成立国家努立仿效西方资本主义模式,也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这些论述是公正合理的,很多统计方面资料亦肯定了这些论述的正确。  相似文献   

2.
《社会》1981,(1)
一九七九年三月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学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嗣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成立,费孝通任所长,吴承毅、王康任副所长,赵范为顾向。该所正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及社会调查,大力协助高校和科研机构发展社会学教研,并扩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3.
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构造经历了三个阶段:现代化理论阶段、依赖理论阶段和世界体系理论阶段,为什么产生于五六十年代的现代化理论对中国有着较大的影响,而产生于七八十年代的其它两个理论则几乎无人问津?本文探索了其中的原因并通过国内外的有关发展经验讨论了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社会学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员代表大会,1982年6月7日至9日在南京召开,近300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罗青在会上讲了话;中国社会学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吴承毅作了大力开展社会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题报告,他回顾了我国社会学的发展道路,指出在我国发展社会学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最近召开的全国年会盛况,提出了进  相似文献   

5.
浅析"相对剥夺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明宝 《社会》2002,(5):37-38
发展社会学称现代社会之前的社会为传统社会(前现代社会),认为现代化是一个逐步完善、演进的过程,其中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国家、民族在其推进的速度上是不同的,发展程度也不平衡.在现代化的早、中期,城乡差别呈扩大化趋势,后现代时期差别逐渐缩小,朝着城乡一体化迈进.  相似文献   

6.
劳动标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不纯粹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学家(发展社会学)、人类学家(应用人类学)、政治学家(国际政治学)都十分关注的领域。近几年来,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了甚为系统的理论,先是出现了“新古典学派”,在1989年又出现自我标榜为“新制度学派”的理论。因此,对这两种典型的而又意见相左的理论进行分析颇有意义。所谓劳动标准(Labour standards),  相似文献   

7.
《社会》1990,(6)
近一年来,全国兴起了一个扫除“六害”的热潮。为了从理论上探索“六害”发生、蔓延的规律和防治办法,并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社会学理论,本刊编辑部和上海社会学学会于1990年4月17日至4月22日在黄山召开“稳定社会,扫除六害”理论研讨会。这次会议共有来自上海、辽宁、江苏、浙江、四川、云南、福建、山东、山西等九大省市的近五  相似文献   

8.
本文摘译自美国出版的《社会学》一书第3章:《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情况》,介绍美国、拉丁美洲、法国、斯堪的纳维亚、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在开创和发展社会学方面的基本情况。美国全国科学院的科学与公共政策委员会和社会科学理事会的问题与政策委员会,在六十年代末叶主办过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并于1969年按调查的学科编写了几本调查报告。《社会学》是其中的一本,本文作者即此书的主编,是该调查研究的社会学小组的主席。  相似文献   

9.
探讨如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创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学,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五年前,在中国社会学座谈会上,胡乔木同志就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问题作了长篇发言,对在我国恢复和发展社会学起了重大作用。今年年初,胡乔木同志又发表了《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这篇文章对几年来思想、理论战线上有关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作了科学的总结,捍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篇文章虽然提到社会学的地方并不多,但从文章涉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它为创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发展社会学领域出现了两个并行的趋势:一为继承传统发展理论(包括现代化理论、依赖理论和世界体系论)的新社会发展理论;另一为以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蓝本的华盛顿共识及其批判者———后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各派新发展理论的支持者突破传统发展理论相互攻击和排斥惯性的特点,转而吸纳敌对门派的论点,以便提高其相应分析架构的解释能力。基于此,上述各种共识论的出现和争议,可说是发展理论领域内的一种倒退。概而言之,当前社会发展理论仍然处于一个停滞不前的困境。当务之急在于首先寻找引致新、旧发展理论陷入困境的共同原因;继而在这个基础之上,尝试创立另一套新的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概念分析框架运用到国际关系理论中,提出了一系列诸如:文化、认同、互动、规范等新理念,并运用这些核心概念,对国家、利益、冲突等国际关系基本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国际体系与体系转换理论,共同体和平理论;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认识和解决国际问题,如何构建国际新秩序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强教授为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很多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梳理了他在社会分层、社会结构、流动人口等多个领域的主要研究观点,以及相关的应用性社会研究理念。  相似文献   

13.
Sociologists often complain that economists produce distorted pictures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in particular that they exaggerate the role of market relations. The representatives of sociology justly point out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market, other economic structures affect affairs of state and of households. Indeed, the market itself is presented by traditional economists in an excessively abstract manner or one derived from obsolete historical models. However, a sociologist can pose the question differently. Rather than reproaching economists and engaging in merciless criticism of market models, would it not be better for sociology to attempt to work out its own, specifically soci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what the market is? Especially as one paradox of economic theory is precisely the absence of a substantive theory of the market [1, pp. 342-44]. We might add that in Western economic sociology a new branch, market sociology, is gaining momentum. A number of directions are under development: the sociology of industrial markets [2], the sociology of the labor market [3], the sociology of international markets [4], and so 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pproach offered by economic sociology to the study of markets in Russia, some of the postulates of which are discussed in [5]. First, let us examine the empirical aspects of the problem.1  相似文献   

14.
王彪 《社会工作》2011,(12):30-33
20世纪70年代以后,当代社会学理论的社会空间转向兴起。空间社会学的基本命题和方法论要求,实际上表达了对传统社会学知识范式的某种修正或理论拓展。社会空间的发展脉络,既可从西方经典社会学大师马克思、西美尔等寻找到源泉,更能在当下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进程中看到背影。总之,空间社会学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理论转向的新路径,将空间概念带回社会理论或以空间思维重新审视社会,对促进当代中国社会学理论本土化进程具有开拓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社会学的支撑,这给社会学提供了难得的大好发展机遇,社会学的春天来了。社会学家要在迎接社会剧烈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过程中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提供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支撑、发挥社会学学科描述记叙的功能、加快社会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6.
超越嵌入性范式:金融社会学的起源、发展和新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氚 《社会》2011,31(5):207-225
金融处于当代社会生活的核心,可视为一种社会现象。自M.韦伯开始,古典社会学已论证了社会学研究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正当性。随着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社会学学者在新经济社会学框架下,以“嵌入性”为理论起点,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建构两个理论维度研究了金融现象。欧洲学者则挑战了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性范式,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金融现象的新视角。在新技术和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学能从更多角度对金融领域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使其正负效应表现呈愈来愈大之势。网络失范是当代社会学无法回避的一个新领域,也是新兴的网络社会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它不仅阻碍了网络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我国当前网络失范行为及如何构建我国的网络伦理道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孔明安 《求是学刊》2002,29(6):45-50
“信息方式”是美国学者波斯特 (M .Poster)针对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 ,特别是电脑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信息方式是对后工业社会之后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当今社会日益增大的影响及其重要地位的理论反映。波斯特从后结构主义的理论出发 ,把现代技术 ,特别是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与后现代哲学思潮 ,特别是后结构主义理论结合起来 ,论证了信息方式及其理论成立的可能性和意义 ,并试图用此概念来取代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本文作者认为 ,信息技术的发展的确与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息方式理论就能取代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相反 ,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的技术方式观点 ,对理解当今的信息技术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 ,我们应该从更高的层次上来看待信息方式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Correspondence to Professor Michael Sheppard, Department of Social Policy and Social Work, University of Plymouth, Drake Circus, Plymouth, Devon PL4 8AA, UK Summary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re have been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in conceptualizing the role and nature of knowledge in socialwork. This has been based on a fundamental review of epistemological,ethical and theoretical facets of social work and its knowledgebase. Amongst som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havebeen the emergence of new concepts (for social work) such asprocess knowledge, reflexivity and a range of ideas relatingto hypotheses. In a recent article, Susan White (1997) soughtto critique some of my ideas on this matter. This article representsa response to her paper; one which uses the opportunity to drawout wider issues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social work knowledge.In particular, it focuses on three key dimensions: the centralityof the concept of practice validity, the importance of a conceptof reflexivity which is not simply transferred from the disciplineof sociology but which has a social work-specific meaning, andthe dangers of an unrestrained relativism.  相似文献   

20.
孙飞宇 《社会》2013,33(1):38-74
舒茨从对个体行动的意识分析出发,基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与伯格森的意识哲学,对韦伯所建立的社会科学概念体系作了一个意义基础的建构工作,并进而运用理想类型的方法发展出了自己的社会世界的图景。在这一工作中,对他者问题的处理涉及了一系列深具社会学意涵的问题,而其核心则是主体间性问题。对主体间性之可能性这一问题的探讨,从社会思想史的传统脉络来看,不仅关涉社会学如何可能的问题,在舒茨的努力下,更成为了一项通过以我群群体为基础的、有意义的生活世界这一概念来回答近现代以来社会学的核心方法论问题--社会如何可能--的基本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