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宁夏重点工业骨干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解决企业运行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千方百计提高企业运行质量,确保经济增长。企业生产呈前低后高、逐月回升态势,整体经济效益再创新高,企业规模继续扩大,实力明显增强,对全区工业经济贡献突出。但也存在市场需求不足,资金紧张,创新能力不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2011,上海对外贸易保持平稳增长,呈现增幅"前高后低"、加工贸易比重下降、私营企业引领外贸增长、贸易伙伴更趋多元化等特点,需要关注出口结构转型升级压力凸显、出口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进出口价升量减等主要问题。针对2012年上海外贸面临外需持续不振、要素成本持续提高、先行指标长期不景气的严峻形势,建议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外贸发展环境;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提高外贸行业整体竞争力;外贸企业练好内功,进一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严洁 《浙江统计》2011,(2):38-40
2010年,上海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持续运行于130附近的景气位,两大指数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分行业看,工业企业景气指数有力支撑了全市企业景气指数的平稳运行;批发和零售业景气指数全年走势平稳;房地产业景气指数逐季下降,行业增幅有所放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景气分项指数走势良好;住宿和餐饮业景气度处于"较为景气"或以上区间运行。预计2011年一季度,上海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会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4.
一、1997年上海工业发展的回顾1997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工业生产保持适度增长,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逐月提高,但市场制约影响仍然较大,企业面临各种减利因素较多,工业企业利税仍然负增长.1各种经济成份工业企业总产值全面增长.1997年,上海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60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68.39亿元,比上年增长3.8%;集体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7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59.21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相似文献   

5.
经济运行点评 2001年国民经济发展势头很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比上年增长7.3%,高于年初确定的7%的预期目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也不断改善和提高。工业生产稳定增长,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利用外资创历史新高。物价平稳,金融走势良好。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12月份完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月增长8.7%,增速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年内工业生产增幅呈现前高后低的变化特点:1季度增长11.2%;2季度增长10.6%;3季度增长8.6%;4季度增长8.5%。重工业增幅大于轻…  相似文献   

6.
2009年;我省工业企业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工业经济企稳回升,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也经历了下降一持平一快速上升的过程,全省节能降耗压力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7.
作为上海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县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其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占全市工业比重不断提高.1997年,全市工业发展稳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区县工业也加大了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企业生产外向度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8.
《统计与咨询》2010,(2):47-47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10日在上海表示,2010年中国经济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可能性仍然较大,预计2010年全年中国GDP增速将较2009年加快1至2个百分点,而全年CPI增速将维持在3%左右。  相似文献   

9.
陈浩 《上海统计》2000,(9):33-34
一、工业1.总量及规模继续扩大工业销售收入前500家企业排名可看作是上海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近3年的工业500强企业统计对比资料(见下表)可以看出,500家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总量呈逐年上升势态,1999年总销售额比1997年提高了13.4%,入围的门槛也逐年提高,1999年达到1.43亿元.说明上海工业规模水平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一、上海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000-2002年三年间,上海汽车工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工业总产值以平均每年29.4%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其他工业行业,累计完成轿车产量93.08万辆。2002年上海汽车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53.64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增幅比全市高出24.3个百分点;完成汽车产量39.19万辆,增长35.1%。其中主导产品轿车产量为39.05万辆,增长35.2%。上海大众轿车生产量为27.89万辆,比上年增长21.1%,开创国产轿车年产新记录;上海通用的别克系列轿车生产11.16万辆,增长90.8%,创造了轿车企业增长速度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11.
上海工业企业在“三年大变样”过程中,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力度,使全市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投产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为推动上海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作出了贡献,也使工业企业科技开发工作步入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科技开发新机制的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12.
“八五’时期,上海工业面向市场,迎接挑战,取得了工业生产的伟大成就.1994年上海工业总产值比1990年增长94%,年均增长18%,工业对上海国民经济的增长继续保持着强大的推动力.在工业生产不断增长的同时,上海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工业结构层次持续提高,培育了汽车、电子信息设备、电站成套设备、石油精细化工、钢铁、家用电器和电子计算机、生物及现代医药工业等一批技术含量大、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目前,这些产业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强大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3.
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年。上海工业经济在国际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总体运行好于上年。工业生产在上年较高的基数上,仍保持较快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呈上升态势。 一、2002年上海工业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1.工业生产总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2年,上海工业在上年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乘势而上,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平稳快速增长,存在十个主要特征,即生产快速增长、效益稳步提高、出口有所下降、大中型企业发展较快、外资企业优势明显、股份企业发展良好、化学药品制造比重大、生物生化医药制造发展强劲、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以及六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等.  相似文献   

15.
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今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百分之八,适度的投资增长对经济增幅有决定意义。一、1998年宏观经济态势1998年的经济走势在近几年的经济运行当中恐怕最具有不确定性。一方面,较低的通货膨胀和十分宽松的供给环境具有支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充分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消费无热点,投资无热点,使经济的增长后劲不足;一方面管理层阴确表示当前经济运行不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实施了降低银行利率刺激需求的政策措施;一方面“高增长,低膨胀”的经济运行态势使人乐观,而另一方面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激增、企业…  相似文献   

16.
刘奇 《统计研究》1987,4(6):60-62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我国工业生产已经转上正常发展的轨道。1986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1%,超过计划规定增长8.8%的要求;扣除村办工业,增长9.2%。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增长6.2%,集体所有制工业增长16.7%。但经济效益指标大多有所下降。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现的利润和税金,比上年下降0.2%,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延长7.3天,成本超支6.6%,亏损扩大,产品质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到2000年,是上海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上海将破解经济发展上的一些难题:如企业制度改造和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支柱产业的确立及培育,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到上海将以怎样的面貌跨入21世纪.上海市统计科学应用研究所的熊礼生同志从上海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内部动力入手,对上海在本世纪最后三年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探索,在今后三年上海经济走势作出基本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8.
据工业月度快报显示,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较上月提高,实现利税大幅增长,企业亏损面下降,亏损额减少,工业经济效益走势趋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上海市非公有制领域人才发展状况,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2013年上海市非公有制领域人才状况联合开展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非公经济发展带动人才总量不断增长,人才结构逐步完善,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行业分布转型升级。非公人才在不断增长的同时有效支持非公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然而,非公企业人才管理理念落后、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员工流失率高、薪酬增长幅度低、缺乏完善激励机制等问题制约了非公企业人才培养与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20.
2001年面对形势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本市各工业企业坚持以大项目为载体,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生产销售一起抓,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业发展目标,实现了上海工业生产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为顺利完成“十五”工业计划开了个好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