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匈奴语“瓯脱”一词,古今学者多有考订。笔者亦在《匈奴语试释》一文中,简略考释了“瓯脱”的语义及语源。近见《民族研究》杂志先后刊载刘文性同志《“瓯脱”释》和张云同志《“瓯脱”考述》两文,觉得有必要重行考释。为此,搜罗资料,再陈管见,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2.
“瓯脱”释     
“瓯脱”一词,在《史记》、《汉书》中凡六见,兹列于次: “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发人民屯瓯脱”。“瓯脱捕得云中生口”。“与瓯脱战”。“闻瓯脱皆杀之”。 对瓯脱一语的解释,有笔者所见,除注①外,尚有八种。为分析之便,亦抄录于下:  相似文献   

3.
一、近年来关于“瓯脱”一词的讨论1982年,《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一期上发表了何星亮的《匈奴语试释》,其中第十七个词是“瓯脱”,作者认为此词译自匈奴语中与哈萨克语[(?)]同源的词,其词义为“住所”、“定居地”。近年来,《民族研究》杂志上又发表了几篇关于“瓯脱”的论文,有刘文性的《“瓯脱”释》(1985年第2期),张云的《“瓯脱”考述》(1987年第三期)。因为“瓯脱”一词不是汉语固有语词,所以存在原意不明的问题。《民族研究》的两篇文章介绍了历代及现代学  相似文献   

4.
“瓯脱”的含义,因匈奴没有文字、汉文史籍记载又不详,历代史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弄清其本义,对匈奴史的研究将具有一定价值。 “瓯脱”一词,首见于《史记·匈奴列传》,文云:“东胡玉愈益骄,西侵。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吝居其边为瓯脱。东胡使使谓冒顿曰:‘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 对于“瓯脱”的解释,自汉代以来大约有这样几种:(一)《史记集解》引韦昭曰:瓯  相似文献   

5.
武尚清 《世界民族》2003,21(3):59-64
很久以来 ,笔者就对阿留申人 (Aleut或Aleutian)的历史、现状及其研究情况抱有兴趣。从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总体情况看 ,对东北亚———西北美这块地区的研究 ,还不好说是很充分的 ,在研究总量上不占甚大比重。特别是亚洲与北美洲的接合部及其居民 ,每被视为“瓯脱之地 ,边鄙之民” ,不大被纳入研究重点。殊不知这个地区不但有现实的地理、气象、经济、战略价值 ,而且也具有考古学、人类学、生态学、民俗学的研究价值。笔者于 2 0 0 0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最大城市安克雷奇 (Anchorage)寓居时 ,曾购得一本全面研究、介绍阿拉斯加土著民族…  相似文献   

6.
对于《史记·南越列传》中“瓯骆相攻,南越动摇”的记载,目前的民族史学界,特别是研究南越史及西瓯、骆越史的学者们,一致认为其“瓯骆”是指当时的西瓯、骆越。或解释为西瓯、骆越相互攻打,或解释为南越受两瓯、骆越的攻击,以致国力大损。笔者不同意这类的解释和看法。我认为司马迁的文意是指闽越(东越)对南越的进攻,导致南越政权的动摇。  相似文献   

7.
<正> 《民族论坛》1990年第4期刊登的《侗族族源续考》(以下简称《续考》)说:“在今侗族居住的湘、黔、桂毗邻地区,秦时出现过‘呕’、‘区’(即瓯人)的活动。东晋、南北朝时演变为‘乌浒’或‘僚浒’。宋时又被称为‘佶伶’或‘仡伶’明代始有‘洞人’之称。其历史渊源关系,笔者在《侗族族源初探》一文,曾作过粗浅论述”。上述论断实是1982年《初探》一文的补充和发展。现将文中的主要问题提出质疑问难以资深入探讨。一、“区阳”的“区”是否就是“区人”《初探》说:“战国末期,今湖南西部的瓯越则被称为‘区’。《逸周书·王会解》卷七就记载了‘区阳以鳖’的活动”。“商秦时期,就常称瓯越的支系为欧、瓯、沤、或区”。  相似文献   

8.
“乌洛侯”的出现及其去向考释王金鈩公元四世纪初叶,在黑龙江省西部出现的乌洛侯,虽说没有完备的“政体”,诸如法律、外交、军队等,却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笔者试图就该族的出现及其去向作一考就,不足之处,望学者,专家予以指正。乌洛侯亦称乌罗护、乌罗浑,不同时...  相似文献   

9.
说原永顺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史志办主任、现已退休的彭剑秋收藏有郑培民的一幅手书,我当即决定前去采访。很顺利地在彭老的住所见到了他。寒暄之后,我说明来意,他很高兴,立即从书箱中翻出一个大信封,小心翼翼地从里面抽出几张纸,轻轻的展开后排放在书桌上。我走过去一看,两张是便笺,为钢笔书写;三张题词,为毛笔书写,内容一样:“毕兹卡的思念”。其中两张没有落款,一张落款为:“郑培民,1993.11”。彭老指着那两张便笺说:“一张是彭对喜写给郑培民的秘书张国骥同志的信,一张是张国骥同志在文件处理专用纸上的来电记录。”彭老说,那是1993年为…  相似文献   

10.
情谊     
我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农业研究所。第二天,我刚走进研究室,老郑同志就对我说:“废品收购站有一位汉族女同志给你来电话。”“什么?废品收购站?……”我刚说出自己的名字,就从听筒里传来了清脆爽朗的女同志声音。“老金同志,您真的回来了?我恭喜您啊!”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中央民族学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一、二期合刊第104—109页上发表了胡振华先生的《〈西域尔雅〉中的维吾尔语词》一文,该文系统地考释了《西域尔雅》一书中所收录的新疆维吾尔语词共四百余条,很有意义。唯其文中谓《西域尔雅》一书中所录的“西番”族语言,“可能指的是羌族”的语言,引起了我研究这部分内容的兴趣,也做了一番考释,结果得出的结论与胡先生的推断大不一样,我认为《西域尔雅》一书中的“西  相似文献   

12.
<正> 在今侗族居住的湘、黔、桂毗邻地区,秦时出现过“呕”、“区”(即瓯人)的活动,东晋、南北朝时演变为“乌浒”或“僚浒”,宋时又被称为“佶伶”或“仡伶”,明代始有“侗人”之称。其历史渊源关系,笔者在《侗族族源初探》一文中曾作过粗浅论述。目前,由于各家说法不一,很有必要再作探讨。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与同语族特别是同语支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许多共同特点。“在语言学上首先显示出来的是继续操该语言的愿望,这也就决定  相似文献   

13.
鲜卑语言解读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传统的考据学方法对白鸟库吉于 80年前解读的一批鲜卑词语进行了重新审订 ,并在其基础上补充了前人没有注意到的“若干”、“去斤”、“普”、“阿六敦”、“贺六浑”五个词 ,同时提出了利用鲜卑人名字来考释鲜卑词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正> “越”之作为族名,始于商代,甲骨文写作“”。其活动范围自东南沿海至西南地区,支系众多,秦汉间也称作“百越”。不过自先秦至秦汉,越人还有另一个很常见的别名——-一瓯,或写作“沤”,有时也合称“瓯越”。《逸周书·王会解》载,伊尹为四方令,命各部落为商汤进贡特产,正东有“符娄、仇州、伊虑、沤深、九夷、十蛮、越沤,”正南有“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15.
《民族研究》1987年第4期刊载左书谔、解秀芬同志《金牌制考略》一文,左文打算从“记载互异”,“众说纷纭”的史料中,对明初金牌制推行的时间、内容、性质等问题寻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无疑这在学术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左文读后给我们不少启发,然而在其探讨的主要问题上并没有找到正确的结论,相反令人有疑窦四起“治丝愈梦”的感觉,兹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笔者的看法,以就正于左书谔、解秀芬以及学术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16.
总类 中央顿导视察少数民族地区耀邦同志调查到草原 “.....……””··…”·“舍力布王家力1 .2胡耀邦同志谈加强民族团结 —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日在新弧 维吾尔自治区干部会上讲话摘要“二“,“‘二7。2翎邦同志在新疆”·“··“·“·““一田玉棉7 .3增强团结搞好建设—赵紫阳总理在呼伦贝 尔盟视寮时的讲话摘要….“”二”.””一8。2规邦同志到青海考察 ”。”。.........……”·…俞位海王精业9 .2胡粗邦同志题词: 立下愚公志,开拓青海省····””二,一9。5耀邦同志访问临夏回族自治州……林田9 .6赵紫阳总理视察天山南北”…  相似文献   

17.
瓯骆族裔聚居区山岭连绵,沟壑纵横,雨水丰沛,林木茂盛,由此决定了瓯骆族裔的家居环境必须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相适应。瓯骆族群大多依山傍水择地而居,木结构的房屋、鼓楼、桥梁成为典型的建筑样式。随着生态环境的变迁,传统的瓯骆族裔村镇社区呈现悲喜交织的多元化发展态势,重新建构瓯骆族裔村镇家居文化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四年十月在南宁召开的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年会结束时,秘书处和广西区民委安排我们去宁明县参观了珠山,龙峡、高山和花山的崖壁画,并就地组织了学术讨论。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了“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暨学术讨论会”。在考察团团长张声震同志率领下,我有幸再次对左江、明江两岸宁明、龙州、崇左、扶绥等四县近二十处崖壁画进行了重点考察。在此以前,我曾去甘肃省嘉峪关市踏察  相似文献   

19.
民族学、考古学、史学都证明了:越南的各个民族都来源于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十五个不同的部落早在北属(指公元前111年西汉征服瓯雒国——译者)之前就在首领雄王的领导下组成了文郎国,当时越南民族共同体就形成了。后来,在安阳王蜀泮的领导下,两个大部落——瓯越和雒越又联合成立了瓯雒国。这样,越南民族共同体得到进一步的巩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它像从东方升起的一轮红日,照亮了黑暗的中国,给苦难的中华民族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当时,出席中共“一大”的十二名代表中,有一位年纪最轻、学历最浅的代表,他就是水族出身的邓恩铭同志.他在这次会上,会见了毛泽东同志,并与多数同志一起坚持了马列主义建党原则.董必武同志一九六一年八月二十一日在纪念王尽美同志一首诗中说:“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