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爱心的培养是情感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爱的情感是建立在人们相互关心、相互爱慕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一致性和亲近性的一种情感.爱的广泛涵义还应包括人对认识对象和实际活动的肯定态度,表现出爱自然、爱真理、爱生活、爱祖国等等.爱的情感在人际交往中,能起到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和交融的作用.爱的情感也是一种社会性情感,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2.
情感亦称“感情”。它是人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情感来源于实践,是受人们的立场、观点和生活经历等制约的喜、怒、哀、乐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而情感思维,是人们以自己在以往实践中借助逻辑思维形成的“情”进行情感判断,表示情感态,以指导、支配、影响实践的思维形式。是一种心理功能。 情感渗透在人的一切活动中。  相似文献   

3.
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联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情感的诱发下产生的。列宁说过:‘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只有靠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才能使其乐学、勤学、创造性地学。怎样寓情感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使学生乐于学英语?根据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一、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心理学认为,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教育影响下形成了社会性的需要。这是人类特有的需要,是高级的需要,在人的情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  相似文献   

4.
教育思想是一定历史阶段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办教育的指导思想。它包括对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的基本认识,既有宏观上对教育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认识,又有微观上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认识。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教育思想反映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以及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情感之中。它是人们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社会性、时代性、继承性和能动性等特点。人们一经形成某种教育思想,就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又  相似文献   

5.
论认识的语言制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本质上是活动与知识的统一,而无论是作为过程的活动,还是作为结果的知识,都离不开语言.人的认识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社会的过程,必然需要语言作为交往的手段,因为语言在其起源及其主要功用方面就是社会性的,“它对思想提供了共同的表达方式,这些思想如果没有语言恐怕永远没有别人知道”.①作为社会活动的产物,认识表现为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它应当存在于不是为一个人,而是为许多人所理解的形式中,即必须用语言加以表达.因为语言不仅是社会性的交往手段,同时还是普遍性的物化形式.语言的社会性与普遍性内在联系着.语言作为社会的精神交往手段之所以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能,只是因为社会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思想——概念的结晶通过语言的形式固定下来.为了实现社会的精神交往,必须使由于许多人的认识活动的成果而产生的某种普遍性的东西用语言形式物化出来.作为社会性的交往手段与普遍性的物化形式相统一的语言,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②因而它不可避免地介入认识过程中,构成认识的内在要素,作为其活动形式与存在形式制约着认识.认识的语言制约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6.
音乐艺术产生于社会性的活动和人们的思维活动 ,它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 ,必然反映着现实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为其自身价值的音乐美必然产生于社会需要。历史发展证明 ,音乐的发展取决于它的社会功能 ,音乐的社会功能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社会需要与音乐自身社会性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符号的创制是人类智慧的突出体现。符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它使认识系统中的主客体从浑然一体的状态中得以分化 ,从而使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得以确立 ;②它使主体作用于对象的外部活动内化为头脑中的运演操作 ;③它使人类思想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成为可能 ;④它使人类对事物对象的研究更精细 ,更准确 ,更具创造性 ;⑤它使社会性的认识活动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有感情的人,而不是教书的机器。情感,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情感在教学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它的功能表现出来的。一、情感的功能与教学情感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情感的动力性功能、感染性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等。在此我想谈谈其中的情感的动力性功能和感染性功能在教学中的作用。1.情感的动力性功能与教学它指的是情感对于人们的认识和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推动和阻碍的作用。情感对认  相似文献   

9.
价值观作为人的个性心理的重要成分,它渗透于人的整个个性之中,并支配调节着人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中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中学生的价值观现状与特点的研究有助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针对性促使其积极向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符号的创制是人类智慧的突出体现。符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其作用主要表现为:①它使认识系统中的主客体从浑然一体的状态中得以分化,从而使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得以确立;③它使主体作用于对象的外部活动内化为头脑中的运演操作;③它使人类思想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成为可能;④它使人类对事物对象的研究更新细,更准确,更具创造性;③它使社会性的认识活动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人生观,是指正校大学生对人生目的、意义以及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它是人的社会性、阶级性、民族性和社会集团性在大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因而,大学生人生观是他们籍以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内在尺度,也是他们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内在标准。它影响、调节着大学生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制约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活动范围,决定着他们的生活目的和发展方向。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既是一个人求知识、出见识的黄金时  相似文献   

12.
古人赋诗以言志,借词以抒情.本文所提出的建筑观念当中,正在试图趋向于这种手段与情感.建筑是人类自古以来具有的一种营造活动,而在整个活动当中充满了人的意识.无不体现着建筑师对情感与个性的表达.而建筑本身作为一种使用工具,在其被使用的过程中,随着漫漫时间,不自觉的承载起人们对它的情感,也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强调了人的实践活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性质.人的社会性或社会联系既指人在实践活动中结成的关系或联系的总和,又指处于这种关系或联系中的各个个人.人们在改造社会的活动中发展自身,而社会关系的规律性则给人们的发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认识工具.社会关系的前进变化显示了人的日益趋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指向性,它与一定的情感相联系。一个人对某事物具有兴趣时,就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和趋向于该事物,由此保持清晰的记忆,启发周密的思考,产生愉快的情感。良好的兴趣对人们获得知识,开拓视野,发展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爱论     
自爱,作为个体在人生实践历程中逐步形成的热爱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意向,它是人的主体性在个人身上的高度凝结和积淀。它包含着对自我的认识、评价、肯定、尊重、发展、超越、控制等诸多丰富内容。自爱实际上是对个体主体性(或个性),人的本质力量的真、善、美的热爱。这种观念和感情必然体现为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中的独立性及其所达到的自由境界。一为使我们的“自爱论”不致有个人主义之嫌,让我们先来讨论一下社会性和主体性(或个性);自爱与爱人;自爱与自负的的关系。我们认为人性是社会性和主体性的统一。作为个体,人是社会性和个性的统一。人不仅是以自己的社会性与自己的祖先相揖别的,固然,人确实只有依靠其社会性、群体性才在与自己的“祖先”——自然界、动物进行斗争时才能获胜,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  相似文献   

16.
随着风景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作为新兴的综合性极强的风景科学,正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尽管人们对“风景”的含义见仁见智,但已形成了一种共识:风景不仅仅是自然活动与人类活动所形成的景观,更多地是渗透着人们的思维模式、道德要求、审美判断、认识机制等等的文化心态。对风景区文化内涵的深层次发掘与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伴随着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产生的。情感是在人的认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反过来又影响制约着人的认知过程的发展。情感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对人的行为动机起着重要的作用。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日益清楚地表明:教育过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越来越富有情感性。政治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知识信息交流、学生认知转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信息交流、促进认知转化进程的过程。白居易说:“感人心  相似文献   

18.
一观念作为哲学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泛指一切思想、一切形式的认识、看法。后者则是捐行为主体在一定行为活动中自觉或自发建构起来、内含着一定知识和价值观,渗透着一定需要和情感意向的关于客观现实(包括行为活动)的一定看法和构想。本文探讨的是狭义的观念。观念不等同于理性认识,也不归结为感性认识,而是处于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一艺术,是人的精神活动的领域,蕴含着情感。艺术不只是情感的表现,但没有情感,就会显得枯涩、干瘪,没有生气,缺乏活力,甚至会出现概念化的倾向。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当然不止包括情感这一因素,但艺术要引起人们为它笑,为它哭,为它振奋,为它动魄夺魂,不能自己,却非有情感不可。艺术的情感性,是艺术的根本特性,为创作和欣赏的规律所决定。作家的感情色彩愈浓厚、愈鲜明,艺术作品就愈有光泽、愈有风韵,对读者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愈强烈。鲁迅一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就重视艺术首先是艺术的特点。他从艺术的感染力着眼,提出:“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文章为美术之一,质当亦然”(《摩罗诗力说》)。他认为艺术的本质特征,就在于能拨动人们的心弦。这见解对于提高人们认识艺术的特点,是有启迪意义的。作家反映客观生活,既不是抽象概念的图解,也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必然带有作家的精神的烙印,渗透着作家的诗意的  相似文献   

20.
主体的感知活动是人以观念方式把握处于一定的时间-空间关系中的感性客体的活动,是以人的生理-心理活动为基础的一种特定的认识活动,它的本质特征是把概念应用于感知对象,对不同刺激物的归属进行“判断”。由主体感知活动的社会性和能动性所决定,其活动方式具有复杂的系统性特征,主要表现是直观动作思维、模式建构与模式转换、分离特征的系统化等等。认识论研究中的心理学化倾向是应当反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