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长期以来,对于《水浒》的评论,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着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倾向。其中一个论点,就是投降是农民起义的必然结局,并把这种论点叫做“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心主义?必须彻底澄清。(一) “农民起义必然投降”论认为,妥协是农民的局限性,并说“动摇,反抗,再动摇,再反抗,……又动摇,以至于妥协投降”是农民起义的逻辑,把《水浒》所描写的宋江受招安,说成是农民起义具有妥协性的必然结局,是什么“历史的真实”,“艺术的真实”。谁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就认为“是没有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农民起义军的成败。”到底什么是农民的局限性?什么是农民革命的逻辑?决不可听凭唯心主义者信口开河,而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加以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指出:“无产阶级对于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必须首先检查它们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而分别采取不同态度。”《水浒》如何对待梁山农民革命呢?它在历史上又有什么作用呢? 李逵和宋江,是《水浒》作者浓墨塑造的两个主要人物,前者是农民起义的英雄,后者是混入农民起义军的投降派头子。《水浒》一书,为了美化叛徒宋江,极力丑化革命派李逵;为了宣扬投降主义路线,恶毒污蔑农民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3.
以北宋末年我国北方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水浒》,几百年来,流传很广,影响很大。这部书写的是农民起义的故事,却严重地歪曲和丑化了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鲁迅早在一九二九年就指出:“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水浒》着意美化和歌颂梁山农民起义军中的投降派宋江,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极力调和阶级矛盾,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很好的反面教材。《水浒》所宣扬的投降主义路线,渗透在书中所写的梁山义军的各个方面。首先,在政治纲领上,《水浒》把农民起义军写成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是一条混淆封建社会基本矛盾的投降主义纲领。  相似文献   

4.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这个指示,深刻地揭示了《水浒》美化投降派宋江,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反动实质。 《水浒》中竭力宣扬,精心塑造的宋江,是一个混进梁山泊农民起义队伍的叛徒、内奸。正是这个“呼群保义”的家伙,打着“替天行道”的黑旗,钻进起义军队伍,从内部瓦解梁山起义军。他玩弄以假乱真的骗人勾当,权居水泊,积聚资本,专等招安,把梁山起义军引向投降失败之路。并为封建皇帝镇压了方腊等农民起义军,解除了宋徽宗对“四大寇”的日夜悬心,做了童贯、高俅这些反动官僚所做不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水浒》问世以来,被许多人看作“军事教科书”,对农民义军的作用尤为明显。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中,就有数十人袭用《水浒》人名和浑名。李自成“奉天倡义大元帅”称号,即由《水浒》“替天行道”蜕变而来。明末农民军中的“三十六营”、“七十二营”,便是仿效《水浒》中“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的组织形式。清人刘銮在《五石瓠》中说:“张献  相似文献   

6.
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它的创作思想是什么?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过去,不少研究《水浒》的人认为,施耐庵写《水浒》是为了歌颂农民起义,总结农民革命的经验,甚至称这部书是“农民起义的教科书”。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实际上,施耐庵写《水浒》是站在地主阶级招安派的立场上,把小说当奏折,为皇帝和整个地主阶级如何绞杀农民起义出谋画策的。我们知道,农民起义是封建社会阶级斗争激化的必然结果。“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中国历史上,象秦、汉、隋、唐、元、明等著名的封建王朝,都是被农民起义的革命风暴所摧毁。因此,  相似文献   

7.
一部《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后接受招安。它既不是什么“农民革命的史诗”,也不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教科书”,而是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水浒》的要害是投降,它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使人民知道什么是投降派。《水浒》虽然以农民起义为题材,但它却从根本上歪曲了农民的革命斗争。作者通过精心塑造并竭力美化梁山领袖宋江,来达到他鼓吹投降、反对革命的目的。宋江不是农民利益的代表者,而是混进革命队伍中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究竟对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是“造反有理”,还是“造反有罪”?是推翻以宋朝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王朝,还是“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维护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是坚持斗争,宁死不屈,还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接受招安,充当奴才?在对待这些重大的原则问题上,充分暴露了投降派头子宋江的真面目和《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  相似文献   

8.
一部一百二十回的《水浒》,是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不去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壮丽画卷,不去歌颂农民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的可歌可泣的反抗斗争。而用浓笔酣墨着意塑造和讴歌宋江这个投降派,嘲笑和歪曲出身下层的农民起义军的将领。《水浒》完全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9.
《水浒》究竟写了些什么?传统的说法是写农民起义的.近年来有人说是写市民起义或市民斗争的,也有人既反对“农民起义”说,也不同意“市民起义”说.我以为,要确定《水浒》究竟是写了什么,需从以下几个问题来考察,即:(一)梁山这支义军首领的组成成份;(二)义军的纲领、口号;(三)义军的活动场所和范围;(四)义军的斗争对象;(五)义军的其它行动.而这几个问题是互相联系着的,把它们弄清楚了,《水浒》究竟是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昭然若揭了.  相似文献   

10.
《水浒》是我国明代出现的一部以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传布很广,影响很大,流毒很深。直至近年,还被推崇为“农民革命的史诗”、“农民起义的教科书”甚至把《水浒》的出现,看做是封建时代“文艺战线上”“一个大的突破,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水浒》七十一回的“菊花会”,是在梁山泊一百零八将大聚义,宋江篡夺了起义军领导权,为推行投降主义路线作好了輿论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准备的情况下召开的。这是梁山泊农民起义军中革命派与投降派第一次正面交锋的会议,它关系着起义军的成败存亡。因此,这次会议在梁山农民起义军内部两条路线斗争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菊花会上,宋江为自己大权在握而踌躇满志,得意忘形,公开拋出“愿朝廷早降恩  相似文献   

12.
《水浒》中的宋江究竟是革命派还是投降派,这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必须彻底弄清楚。在过去评论《水浒》的文章中,美化甚至歌颂宋江,把宋江这个投降派说成是什么农民起义“非常杰出的领袖”,什么革命的“同路人”。甚至把这种歌颂说成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这是历史的颠倒,是不折不扣的阶级调和论。  相似文献   

13.
《水浒》第七十一回写一百○八人齐聚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宋江“安排大筵席,会众兄弟,同赏菊花,唤做菊花之会。”会上,“语笑喧哗,觥筹交错”之中,发生了一场望招安与反招安的斗争。这“菊花之会”文字不多,斗争起落也快,似乎只是一场小小插曲。然而,把农民起义军将领拉去赏菊,岂是宋江一时雅兴?作者要插入这一情节,当然更非闲笔。“菊花之会”为什么恰恰是在“大聚义”排座次之后召开?一场踢桌、问斩的风波,为什么要安排在赏菊唱曲的欢乐会上?这“菊花之会”究竟说明些什么?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菊花会召开前梁山农民起义军的形势。菊花会前,正是一百○八人“大聚义”之时。梁山农民起义军向何处去?是继  相似文献   

14.
手翻《水浒》,心燃怒火。宋江是名垂青史的“农民起义军英雄”吗?否!宋江是出卖农民起义军的千古罪人,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凶恶刽子手。北宋末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以及外族的入侵,广大劳动人民在水深火热中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他们“斩木揭竿”,纷纷起义。农民革命斗争的烽火燃遍全国,使北宋王朝惶惶不可终日。就在这革命大好形势下,混进梁山泊农民队伍中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宋江,为了维护、挽救日趋没落的北宋封建王朝,为了实现他个人“官爵升迁”、“光耀祖宗”、“封妻荫  相似文献   

15.
当前,开展对《水浒》的评论中,必须在揭露《水浒》歌颂投降派宋江的同时,也揭露《水浒》对李逵等革命派的歪曲和丑化,这样就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反动本质,分清什么是革命派,什么是投降派,什么是农民起义的革命路线,什么是投降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毛主席的重要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本质。《水浒》出现在农民起义此伏彼起,连绵不断,封建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的时期,它大肆宣扬“招安好”、“投降好”,决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站在地主阶级立场,总结了历代封建统治者镇压农民起义的反革命经验,妄图阻挡历史车轮前进而抛出的绞杀农民起义的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然而,《水浒》这部反面教材,过去竟被一些人吹捧为“农民起义的史诗”“农民革命的教科书”,《水浒》所宣扬的投降主义被说成是“农民的局限性”。这种错误观点必须加以澄清。反不反皇帝,是区别封建社会农民起义中革命路线与投降路线的分水岭。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是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可是“农民局限”论硬把它说成是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8.
过去胡适攻击金圣叹是为反对农民起义而批改《水浒》。其实,金圣叹评《水浒》首先是为了宣传它的进步内容。 原本《水浒》对任何一个英雄人物都没有写好,而且还歪曲了他们,如鲁达、武松的出家圆寂,就不是英雄人物合乎逻辑的归宿。经过金圣叹的删改,对这些英雄形象进行净化与加工美化,《水浒》才真正成了“旨在反抗政府”的书。  相似文献   

19.
再论《水浒传》是反映市民阶层利益的作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七四年以来,学术界对《水浒》是部什么样的书展开了评论。笔者为了弄清《水浒》真正的历史内容,也对《水浒》进行了一番认真的研究。但不能理解的是,这部被人们尊崇为“农民起义的教科书”,竟然从头至尾肯定、赞美“受招安”。如果是地主阶级改良派写的作品,怎能有“行藏有义真堪羡,富贵非仁实可羞。”这样宣扬个人道德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20.
《水浒》这部古典小说,虽然是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题材,但却从根本上歪曲了农民起义的反封建性质。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近所指出的那样:“《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就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的是投降主义路线,不是农民起义的革命路线,那个被吹捧为农民起义领袖的宋江是个投降派的典型。《水浒》这部书极力让人们产生这样的印象。这就是:北宋王朝的皇帝们,一个个都是“明睿圣君”。在他们统治之下,“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直到宋徽宗“登基之后,一向无事”。为什么在这样的国家里不断地爆发农民造反的事情呢?原来不是别的,只因“奸臣当道,谗佞专权”,有高俅、蔡京、童贯这帮乱臣贼子蒙蔽了天子,残害“忠良”,才逼得宋江等人走上梁山。因此,《水浒》中把宋朝皇帝写得好象是真正的真龙天子,在“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赵氏天下,他们“爱民如子”,是人民的“救世主”,贪官污吏的一切罪恶都和他没有关系。农民造反,不是反对皇帝,只是反对高俅、蔡京、童贯等这种乱臣贼子就够了。于是那个被作者安插到梁山起义农民第一把交椅上的宋江就无比地忠于皇帝了,无比地忠于封建国家了。你看他怎样一再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