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运行的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胶东半岛作为承接日韩及欧美发达国家加工制造业转移的地区 ,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与区位优势。这些优势在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的过程中 ,需要通过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体现出来。中小企业集群具有成本竞争优势、自增强优势、品牌营销优势、区域竞争优势及创新优势等。提高胶东半岛中小企业集中度 ,完善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机制 ,建立健全良好的社会化服务系统 ,科学规范中小企业集群定位等措施 ,是加快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以福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碧珍 《东南学术》2006,(3):105-109
本文在对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背景梳理的基础上,以福建为例,深入剖析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应当在保持中小企业独立性和灵活性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施品牌战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等措施,不断提高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3.
集群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与完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集群发展的中小企业,其融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充分的利用.基于此,本文从集群的视角探讨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制约因素,认为强化产业关联、不断提升集群中小企业竞争优势,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体系,培育和发展关系型信贷模式是进一步促进集群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选择集群发展战略是一种应对市场竞争的有效策略.中小企业集群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灵活优势的同时,有效地弥补了规模和效率方面的不足.由于传统产业领域的特殊经济特征,中小企业集群更加倚重于以诚信为基础的由社会资本联结而成的企业家网络.企业家网络在信息传递、规模经济、交易效率和声誉机制等方面形成集群的竞争优势.本文在详细梳理企业家网络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家网络在形成中小企业集群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在集群内发展的优势和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群内的中小企业获得了集群外企业难以实现的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但是,企业的聚集对群内企业的创新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集群内的企业应谨慎分析集群内发展的利弊,并制定相应的战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集群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各方面的竞争优势,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我们也应看到很多中小企业过分依赖集群获取发展,形成了与集群共存亡的局面,导致了很大的经营风险,这对中小企业得长远发展是十分有害的,中小企业如何利用集群获取自身发展,又能避免集群模式带来的经营风险,获得独立发展的能力,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福建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选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集群化发展,中小企业不仅能够较好地克服自身不足,还能够大大缓解外部制约,培育竞争优势,因此,集群化发展是福建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是世界范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通过集群内部中小企业既相互独立又彼此间密切联系的关系,形成集群优势,从而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技术创新效应、实现规模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9.
在开放型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跨国公司将会影响技术型集群的知识辐射、生产型集群的集群结构,并成为市场型集群的枢纽。开放型集群的形成会给地方性企业提供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行为,形成大量的地方性企业。长江三角洲地区依靠比较优势,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集聚,逐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未来的关键是通过核心技术的本土化,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对于集聚化成长的产业集群,由于地理邻近和社会根植,其内部的物流服务业更容易形成竞争优势。遵循物流管理的理论逻辑,结合产业集群中物流体系运行的独特模式,从产业集群产品结构的系统构建、群内企业关系的社会根植、产品与经营信息的即时传导等方面入手,能够确立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相对于游离单体企业的物流配送竞争优势。当然,产业集群物流配送系统也存在着相应的限制和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生态化——中小企业集群持续发展的保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循环经济理念发展中小企业集群,将集群持续发展与资源有效利用有机结合.在发挥中小企业集群优势的基础上,从生产工艺技术、产品、企业、工业园以及产业链五个方面实现集群的和谐发展,以保证中小企业集群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柳德舫 《南方论刊》2004,(10):18-22
产业集群已成为国内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优势;发展产业集群是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茂名市已经初步具备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基础.只要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和引导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就一定能在建设粤西经济强市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2016,(7)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愈发密集的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并未使企业间的生产经营活动趋于平衡,因相同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地理集群进一步加强,产业集群已成为当今市场竞争的主流。近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成效显著,使得其产业集群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由于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导致辽宁省的产业集群未形成竞争优势,产业竞争力还有待提升。而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如何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得到发展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辽宁中小企业在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从外界环境与企业自身两个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集聚效应: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已成为现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增长点。在集聚效应的指引下,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在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区位品牌、要素整合、信息外溢、技术创新、规模经济、生态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等方面互为因果,循环累积,耦合发展,最终爆发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推进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必须改善宏观调控,消除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制度壁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引导中小企业向城镇集聚,强化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注重资源整合,完善集群要素,发挥工业园区的辐射和集聚功能;培育促进集聚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 ,产业集群及其特有的竞争优势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地方化能力是产业集群的最高目标 ,也是具有可持续性的产业集群效应。我国高新区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合作网络 ,与高校等科研组织的合作机制不完善 ,在风险投资体制和区域创新文化等方面明显不足 ,限制了我国高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延续与维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林俐 《学术研究》2003,(2):49-51
本文围绕产业集群现象 ,剖析了其竞争优势的形成途径 ,针对集群竞争优势如何延续和维持的问题 ,提出国际化经营应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方向 ,并进一步阐述了国际化经营中的经营意识、过程模式及市场进入战略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7.
集群优势与民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民营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一支力量。浙江、江苏一带的民营经济之所以发展的如此迅速,与其民营中小企业的集群化发展密不可分。立足省会济南民营企业与企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论证作为省会城市如何利用企业集群的优势,积极推进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突破民营中小企业在技术上的瓶颈,以促进省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集群正面临来自国内更大的竞争压力,如何利用已形成的集群优势实现 本地产业结构升级、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身的区域竞争优势、如何定位政府在企业集群发展中的角色 已成为企业集群发展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企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在于营造集群内区域 创新系统,并侧重分析政府在集群发展和营造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最后根据我市的集群现状提出了具体的 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企业如何在集群中培育竞争能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为独立的非集群中的游离企业 ,其竞争优势是有限的 ,但众多的企业集结成群后 ,其整体竞争优势却是显著的 ,并由此促使群内个体企业产生独特的竞争优势。现阶段在我国通过集群这种组织形式实现资源占有和能力完善是企业增强竞争优势、形成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面对集群竞争的新形态 ,政府应该切实转变职能。  相似文献   

20.
刘建勇 《理论界》2007,(1):224-225
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具有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机制的优势,提出可从五个方面(建立集群信用管理部门、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机制、中小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产业集群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和规范集群信用中介机构)构建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信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