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成为幸福的人。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许多孩子却变成了《小王子》这本书里所讲的那个“蘑菇人”,只会夜以继日不停地做算术题.没有时间去看周围的任何事物.没有时间体会身边的任何感动.最后他们对幸福的理解越来越模糊.心里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932名农村犯罪青少年的调查,发现他们普遍具有教育背景不良、留守儿童多、犯罪类型比较集中等特点,不良教育背景是农村犯罪青少年误入歧途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农村犯罪青少年受教不良又与目前“城乡二元教育体系”密切相关。统筹发展城乡教育有利于彰显教育的公平性、有利于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有利于提高农村青少年整体的受教育水平、有利于改观农村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劣势,是预防农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于当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现在他始终如一地把富民强国、振兴中华摆在第一位,并找到了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实质内涵。富民强国,振兴中华是所有爱国者的毕生追求和奋斗目标。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实践也集中反映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状况主流是好的,但受种种因素影响,一些青少年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5.
宗教在青少年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宗教对青少年的影响总体是积极的,也就是说广泛的宗教性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更多的志愿性行为,不过宗教对青少年的影响也会因为青少年和其父母属于不同宗教派系而有变化。研究宗教对青少年的影响需要整合社会网络、变动的家庭结构、同伴群体、宗教实践、社区规范、戒律、亲子关系等。  相似文献   

6.
2007年度儿童媒介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大众媒介作为提供信息的主要渠道,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青少年所在的学校、家庭等周围环境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媒介的渗透和包围,另一方面,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也和媒介有密切联系。怎样最大程度地发挥媒介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成为国家、社会和媒介研究者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青年学生从出生到童年,少年及青年各个时期,他们的身心都经历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其中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各自的不同特征。从身体发展看,发育逐渐成熟,体质增强。从心理发展来看,随着知识与智能的增长心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意志和性格得到培养。身心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身体状况影响感觉、思维、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同时身心发展也受青少年的动机、情绪、思维、意志和性格等心理活动和特征的调控和影响。教育活动既受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又为他们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教育内容和教师的要求必须遵  相似文献   

8.
理性地审视置身于文化重构、新旧交替时代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可以说.他们上饱尝行“过渡人”所持有的精神苦痛、灵魂煎熬、因而,在传统重负和现实冲击之下,当代知识分子的人生支点的寻求、现实人格的塑造,表现在心态户无疑是作常复杂,也是做为矛盾的。归结起来,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人格理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挣脱与归依;二是对传统人治理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全新走向的认问与担斥。这两个方面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当代知识分了的上述矛盾心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实有人格素质的缺憾。正因为如…  相似文献   

9.
微微 《今日南国》2008,(19):42-44
名词解释:背包族他们是热爱大自然和自由的理想主义者,他们背起背包,带上睡袋和日常用品.手拿一张地图就可以开始一个人的旅行。他们是一群怀抱理想独自上路,到处流浪看世界的人,旅行是他们生命的又一种延续。背包族的特征:1.他们不畏艰难,意志坚定。2.他们对大自然的迷恋超越了自己的生命。3.他们有挑战磨难的勇气。4,他们是对生活充满好奇的人。5.他们生命的状态就是永远行走在路上。6.背包,是他们离不了的家当。  相似文献   

10.
加强职业理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职业理想教育黄永新职业理想是理想的重要内容.是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向往,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将达到的成就和奋斗目标的规划。人们在对职业理想进行选择和认同之后,就会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产生巨大的动力。早在1986年,国家教委就在《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  相似文献   

11.
道德养成是道德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着力点,也是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的价值目标。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成长以及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青少年道德养成极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特别是公众人物的影响。公众人物对于青少年道德养成的影响既具有多维性,也具有双重性。以公众人物、道德养成、影响机制等概念为基础,剖析其影响和作用背后的机制原理,进一步推动青少年的责任担当、品德发展和道德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要研究农村青少年若干心理特点就必须研究农村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和个性形成的影响。这里通过调查进一步研究他们的理想、学习动机、兴趣、智力活动和个性特征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3.
感恩意识缺失是城镇青少年弱势群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处于弱势境地的青少年极易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和情绪。致使他们感恩意识的缺失。这一问题的成因又是由体制、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因素构成。因此,国家和社会有必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来予以应对,最终唤醒城镇青少年弱势群体的感恩意识,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近四十年成都话语音变动现象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以笔多年的语感和对成都话的搜集分析,发现近40年来,以五城区为基本范围的成都话,由于电影,电视、广播、电信、学校教育、歌曲传唱,以及广泛交际等多方面的影响,有500多个字的声、韵、调,已经或正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分析表明:1.青少年正处于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其语言行为显得活跃,闪烁,而40岁以上的人却是一个稳定的方言群体;2.音变主要受普通话影响,但其主流明显为机械地,零星地模仿普通话;3.成都话仍保持旧有的语音系统,而且其权威性保持,普遍性有日益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青少年受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是青少年第一任教师。每一个青少年在家庭中受到道德熏陶和人格教育的好坏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而实践证明,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其良好道德品质和人格形成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全社会都应该重视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家庭养成教育。本文在阐明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意义的同时,着重论述了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加强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家庭养成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和训练的意义1是保证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人才。因此,各类各级学校在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为了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道德上健康坚定的人,我们必须把许多精力用于他们做人的道德规范上。”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我们应克服重智育,轻德育…  相似文献   

17.
1993年12月,我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创办了新疆第一家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当时,我基于这样几点想法:第一,让理论走向实际。我自己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多年,主要是教学,也作一点研究,许多理论一直束之高阁,或只讲给少数人,应用太少,有了这样的机构.就有了让理论面向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能。另外.给欲寻找理论帮助的人提供一种选择。第二,切实为青少年着想。多年来,我们教育青少年总是“我要你怎样”,很少考虑有少年内心‘怎样”,较少地顾及青少年的利益,较少地尊重青少年,心理咨询从原则上一改这些弊端,设身处地.长远地…  相似文献   

18.
高校新生入学后的“理想间歇期”浅析傅静义理想是人们所想往、所信仰、所追求的奋斗目标。理想能决定人们的前进方向,给人们以前进的动力。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全国各族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当代大学生是跨世...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青少年是非常积极、热情、富于理想和渴望建立功名的,因此,可以合理地利用这些品质来教育、改造他们,从而给予他们的生活以新的方向。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忽视了这些重要的因素。许多青少年不懂得信心和决心的重要性,父母和教师应该培养他们具有信心和决心。生活中的成功,99%取决于自己的努力,1%取决于灵感,因此,首先应该使青少年熟悉各种机会,然后再鼓励他们去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  相似文献   

20.
〔红豆曲〕概括说明:贾宝玉、林黛玉“忘不了新愁与旧愁”.他们在忧愁中恋爱。,他们见到自然景物发愁,晚间发愁,用饭用酒时也发愁,梳洗打扮时还发愁,夜里更发愁.《红楼梦》对贾宝玉、林黛玉的全部描写则详尽说明:他们无缘无故、无止无休地发愁,他们生于忧愁,死于忧愁,两者的说法完全吻合.因此说〔红豆曲〕是《红楼梦》描写贾宝玉,林黛玉的纲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