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作为意象的符号系统,广告以图像和语言为基本结构要素。而广告图像的视觉传达是利用符号进行的视觉上的传达和交流。只有那些新颖简练,让人一目了然的广告才能给仓促、奔忙的人们以获取信息的机会,所以,追求新异和个性,制造冲突和矛盾来获求引人注目的新异形式,是现代视觉符号设计的主导潮流。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柏杨都以鲜明的人格魅力著称.两人的人格建构,既有鲜明的共同点,也有迥异之处,整体上分别呈现出"高山"与"激流"的特征.鲁迅像一座悲凉深邃的苍山,伟岸挺拔,厚重、深沉;而柏杨则像一条发自高山深谷间的激流,充满自信的生命力,演绎激情人生.鲁迅和柏杨虽然人格建构有差异,但他们都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他们构成中国的脊梁.  相似文献   

3.
"意象"作为一个美学范畴见于中国古典诗论,但又为各种传统艺术门类品评时所共用.与文学和绘画结缘极深的书法艺术,"意象"的营造则贯穿其萌生、发展的始终和创作、批评的全过程,大凡论书者,都没有离开对意象的研究和评说.当代书法理论对意象的本质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意象"是"意"在物象上通过比喻、象征、寄托而获得的一种具象表现,将书法艺术史中"自觉"和"自然"阶段列入"意象"范畴,其"意"偏重于客观文字所包含的具体"含义"之"意",其"象"偏重于文字的符号图像;一种认为"意象"就审美心理角度说是心和物的同一,就艺术认识论角度说是意和象的契合,就作品表现审美特征说是情和景的交融,意象不是比喻、象征和寄托,应从书法"自觉"阶段开始,"意"是书法创作者主观思想情感的表露和反映,"象"是被完全抽象了文字符号原有实用性质之后的艺术之"象".笔者较为赞同第二种认识,并认为"意象"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文学艺术思想等深层次的综合反映,具有不系统而深刻、不全面而广泛、不具体而抽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主旋律电影不断在"他者"凝视下产生了一种常态式的自我"内化",不断地接受消费文化的规训,逐渐在对过去主旋律电影的改变中成为当代电影不可或缺的部分,并获得多重文化认同。但随之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政治无意识、身份的丧失与暴力等问题不断地冲击着新主旋律电影,促使新主旋律电影在自我"内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与自我同一性相悖的符号"异化",让自身在这个作为消费商品符号来实现身份认同的社会体系中,在对其所代表的中心文化不断消解与建构过程中进行了重建。  相似文献   

5.
谢友鄞作品中所展现的"辽西边地世界",在自然风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三方面显示着自己的独特面貌和美质,而作者在这种内涵的展示中,显现出其建构这种艺术世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辽西边地世界"这一文化符号连同谢友鄞的作品一起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字"与"词"辨     
"字",是指字形,是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在语言研究与运用中,字与词的内涵和外延之界限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明了.所以对字与词的辨别是极其必要的,而且很艰难.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在使用中给以必要的区分和界定.  相似文献   

7.
消费社会是以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炫耀性消费是一种追求身份和地位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满足的行为。在消费社会,广告通过建构商品符号意义,强化目标受众的身份认同,刺激消费者的欲望,来推助炫耀性消费心理,夸大其对心理满足的功能。对炫耀性消费与广告应持一种识别和警惕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好货"叙述,以往的研究往往运用"以文证史"的方法,视之为一种历史写实现象.本文拟从叙述学的功能意识着眼,将它还原为一种文学叙述现象来审视,旨在探讨"好货"叙述对文本建构的功能和意义.首先,在长期以来形成的"钱毒"观念影响下,"好货"叙述便捷地推出了一幅幅伦常败坏的"黄金黑世心"图景.其次,"好货"叙述还有效地发挥了镜鉴人性美丑的作用,为人物品性的塑造提供了合理化依据.再次,由于"货"往往致"祸",故而被赋性为"四贪"之一的"财",并衍化出"铜臭祸根"这一社会思维,中国古代小说巧妙地利用这种修辞关系,按照"财是祸之源"逻辑地推演出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另外,在"好货"叙述中,以"金钱"为主体的"财货"常常被意象化,从而成为小说故事的诱因或情节的线索、网结,具有独特的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9.
文化问题与"文化学"建构的本土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背景下,受西学启示,部分中国学人致力于"文化学"的建构.20世纪以来对于本土文化问题的广泛关注,提供了"文化学"理论在中国的独特的社会需求,导致"文化学"在中国这样一个处于文明边缘、学术文化落后的国家获得特别的发展,与其在西方学术界的景况相比,甚至十分超前.这一学科在中国,发轫于20世纪初开始的中西文化冲突;1930年代的文化论战对它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作用,推动了理论层面的思考和争鸣;建构者关于"文化学"学理的阐述,与思想界的文化论争紧密联系,学科的建构实际上以论证各自的文化观为基本目的.这一学科建构过程,反映了中国学人通过"文化学"学科的建构来"准确"认识自身文化价值的期望,和把握文明认知和自我定位的理论工具的需要.总的来说,知识自觉("文化学"的学科自觉)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觉醒)的派生.  相似文献   

10.
沿着刘勰的思路,将"以文为纲"的体系下延至散文的分类,可以梳理建构出古代散文形式的体系.首先是把握"文"作为一种基本组织原则的属性,然后考虑如何使用它来准确地区分历代散文的主要形式,勾勒出一个全面完整的体系.在最高层次上,可以把古代散文形式分为两大类,一为言外文形,一为言内文形."言外文形",即作者把注意力转向文章段落之间留白的空隙,借段落的跳跃来引导读者揣摩作品的言外之意,进而将看似无序的片段组合成一个绚丽的整体.而四种基本的"言内文形"先后兴起,分别是独步先秦两汉文的"字词重复文形"、风靡魏晋宋文的"双音词迭加文形"、近乎独占齐梁文的"骈对文形"、以及明清科举所独创的"重复骈对文形".言外和言内两种文形与叙述、描述、论述文类之间各有不同的关系.一个可信的文形体系必须是内文化的,即根植于中国自身的文学传统.文形系统的可用性,应该在教学和研究两个领域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讨论了"把"字句和"使"字句的置换问题.本质上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分析型致使结构,各有不同的句法构造和语义构造,"把"字句是强致使句,"使"字句致使性相对弱些."把"字和"使"字不能无条件地互相置换."把"字句和"使"字句各有对句中动词的要求,有些动词既能用于"把"字句,也能用于"使"字句.能跟"使"字句置换的"把"字句"把"后部分都能独立成句;而且其致使事件谓词一般隐含;如果致使事件谓词没有隐含,那么"把"后成分一般得是致使事件的施事、感事或主事性成分,或者是与这些成分有关的领属性成分.能跟"把"字句置换的"使"字句其句中动词必须符合"把"字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数码产品作为承载、展示、传递数字信息的物质载体,在视觉建构上具有重视外观审美、以互动界面连接不可见的内部信息和可见的外部结构以及通过创造“虚拟环境”来引发全新的视觉体验等特性,不仅形成了视觉吸引力,而且深化着人们对数字化世界的凝视、感知与依赖.同时,作为数字化世界的物质文化符号,数码产品还表征了新电子表现主义、信息化生活方式和科技消费潮流等文化现象,传播了数字化生存方式的文化意义.在以视觉为主导形式的社会中,数码产品是一个集艺术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视觉文本.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Traugott的主观化理论对视觉动词“see”的词义变化进行研究,发现“see”的时间/地点用法是一个明显的主观化过程。这种主观化的理据是人们认知过程中,习惯于将特定的时间或地点与特定的事件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常规关系。这种常规关系在特定的语境中,在隐喻和借代这两种认知机制的作用下,语言使用者将自身对特定事件的主观认识投射在这件事的时间或地点上,从而造成“see”的主观化。  相似文献   

14.
视觉形式作为视觉艺术的感性直观呈现方式,可以通过视觉基本结构方式与人的心理之间建构起一种新型关系。这种关系既是建构人的完善心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完善人的心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场所。以视觉艺术的视觉形式为媒介的审美教育,是获得对美的视觉形式的感知能力、培养人的完善心理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百越"这样的"以人名地"概念到"岭南"这样的"以地名地"概念,又从他者与我者对"岭南"一词的不同看法,到屈大均以"广东"替代"岭南"的主张,最后到清代以"岭南"专指广东,"岭南"这个概念的意义在历史上是被不断建构、不断变化的。这个过程的背后,是帝国扩展、区域开发、地方文化发展、我者与他者的互动,以及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出发,以信息焦点为主线,采用核心例句She died a miserable death及Shedied miserably分别作为"同源宾语"构式和"谓语 状语"构式的典型代表,能探讨这两种构式整体语义的差别。"同源宾语"构式和"谓语 状语"构式语义等同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两种构式虽有相同的词汇义,但其构式义却不同,因此它们的整体语义存在很大差别,绝非等同。  相似文献   

17.
构造语法理论关于construction定义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造语法理论把constmction(构造)定义为任何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这一定义既打破了其他语言学派的有关定义,也与经典的认知语言学的有关定义不相符.本文指出,构造语法的这一定义方式不仅无助于提高理论价值,而且还掩盖了两类本质很不一样的语言单位,因此会对语言分析带来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虽然精神分析学运用于艺术研究自一开始就伴随着批评声,但在这一领域内尚有极大的潜在价值等待我们的发掘,所以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探索“欲望”在当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运用于视觉艺术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现代语用学角度同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中的“话语理论”角度评析了毛姆的小说《午餐》的人物语言。《午餐》中人物对话充分运用了语用学中关于会话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的多种具体准则或技巧,但从文学的“话语——权力”理论视角分析,这部小说恰恰是对这些“原则”、“准则”下隐含的现实社会关系和话语权力关系的揭露与反讽。这种对照表明:现代语言学从语法到语义再到语用的重心移动,还必须进一步同“话语权力”观念结合起来,这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语言系统同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哲学因自身体系建构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其"反思"概念的意义敞开也相应经历了多层次的环节运演,就其内蕴的特殊涵义而言,一般可分为"内向的反思"和"反思的反思"两种."反思"作为中介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精神自我发展内在力量的必要条件.综观胡塞尔"现象学哲学","反思"作为其理论自身的重要方法论,同黑格尔的"反思"概念存在着特殊的反思关系.胡塞尔对黑格尔"反思"概念的批判与超越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克服近代主客思维模式的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