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球化、多元化文化格局中的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 ,不能脱离全球化、多元化的世界文化背景。本文从文化哲学和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出发 ,对先进文化建设的结构与功能 ,以及先进文化建设的途径等进行探讨 ,并对中国未来社会的主流先进文化的发展走向作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全球化必然引起文化冲突,这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文化的全球化并非全球文化的一体化,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同质化主要体现在文化的表层,而作为文化内核的价值观念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是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多样化是保持世界生态文化的基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理解全球化提供了方法论依据,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积极应对外来文化挑战,是当前思想文化领域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先进文化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的实现,离不开风起云涌的文化全球化浪潮。我们有必要以开放的视野宏观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建设面临的文化对比形势和文化国际境遇,辩证分析文化全球化浪潮对我们当前新的文化生活、文化现象和文化问题产生的积极影响和负面效应,从而有的放矢地不断建设科学的文化政策、文化措施和文化体制,正确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趋势出现.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排斥文化的多样化属性,然而,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总是表现为"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尤其是美国推行的文化霸权政策更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应立足实践,勇于创新;提高"文化自觉",以"我"为主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汲取国外一切先进文化成果;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扩大中国先进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趋势出现。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排斥文化的多样化属性,然而,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总是表现为"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尤其是美国推行的文化霸权政策更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应立足实践,勇于创新;提高"文化自觉",以"我"为主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汲取国外一切先进文化成果;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扩大中国先进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文化安全面临新的挑战。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和建设工作;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创新力;确保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地位。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为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提出了挑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对传统政治文化的扬弃,坚持对主流政治文化的创新。构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中西方国家加强了对世界文化的控制权;西方文化霸权的扩张,掀起了文化间冲突;霸权的强势文化对人类文化多样性构成破坏,对弱势文化进行侵犯并威胁其生存,使得发展中国家文化安全受到挑战。中国作为相对的弱势文化体,面临同样的问题。中国需要在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应对文化挑战,即在国际文化领域发挥影响机制变化的作用,使中国文化走出去,在国内文化领域加强监管和引导,同时创造新的更加符合时代气息和需要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文化如何面对挑战和发展机遇 ,选择一条博采众长、且具民族特色又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文化发展道路 ,是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课题 ,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作为当代世界文化的强势语境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并给世界政治、经济、文化都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全球化语境下,以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为主导的全球化为中国文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文化应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发展兼收并蓄的文化包容心态,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最终实现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世界文化的一体化已成为当前中国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少人认为,在一体化的过程中,西学东渐是21世纪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认为,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在西学东渐之前,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早有东学西渐的历史,即使在近代,也没有中断东学西渐的过程。随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了对旧中学的改造和超越,是人类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代表人类文化的先进性质和正确方向。因此,在21世纪世界文化的变流过程中,东学西渐必将成为21世纪世界文化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12.
立足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当前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必须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变革传统文化,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克服和消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创作主体心术情性的陶冶与培育,是刘勰《文心雕龙》的理论主旨,也是中国古代文论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中国儒家的心性义理之学固然有其封建性和保守性,但在摒弃了传统儒学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的种种僵化、保守、反动的糟粕之后,还是有其现代价值和积极意义的。儒家仁德、仁政的理想,中国传统文化所弘扬的仁爱、诚信、忠厚、朴实、节俭、勤劳、清廉等等高尚品德,是守护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家园。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社会上物欲横流、唯科学主义盛行、人文精神滑坡以至缺失的今天,其越发显现出不可磨灭的光华。  相似文献   

14.
国学热与当代中国文化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 ,国学热成为人们不能不关注的一个现象。本文分析了国学热产生的四大背景 :汉语学界和儒学圈的形成 ,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同 ,对现代性的焦虑和排斥 ,对文化挑战中的文化侵略的警惕以及对精神家园和归宿感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论述了对狭隘的民族主义警惕的原因 ,提出了当代中国文化必须吐故纳新、中西融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建设思想,为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毛泽东先进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指导方针;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先进文化继承与借鉴的根本途径;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先进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基本方针;关于文化必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服务”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华文教育热潮和中华文化面临的多重挑战,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华文教育的内涵,从多个层面探索以华文教育助推中华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强化和确证中华文化之独特性和生命力的现实可能性,这是中国的大学的历史使命,这也是中国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评价中华文化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前提。中华文化是5000年历史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规范、审美趣味、创造才能、思维方式和理想追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尽管我们曾经否定中华文化,但中国人的精神依托,仍然固执地镶嵌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在中国人身上,无论是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还是民族文化心理,几乎都能够同时找到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印记。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裔的族裔身份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裔的族裔身份(Identity)是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在华裔族裔身份定位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中国文化对于美国华裔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中国文化是理解美国华裔族裔身份衍变和现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化的发展规律,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建构和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俱进;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今所用;必须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积极吸收外国文化的先进成果,为我所用;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积极创新。  相似文献   

20.
依中国文化精神建设当代国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国学"与"近代国学"有别.近代国学之研究,起自中学与西学之对比以及依西学之目标重理国故,其意义主要在近代中国革命的意识形态方面.当代国学则缘于西学根本局限性之发现以及中国文化生命之复兴的需要.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文化精神的区别在于:一为"实践感性",一为"实践理性".明此区分,是建设中国学问之当代构架的出发点.当代国学之建设自有当代中国民众的生命实践作为基础,但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感性意识异化原理作启发,兼引当代西方存在论革命之思想,才能一方面从根本上诊治中国传统文化之痼疾,另一方面为当代中国立心、立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